APP下载

论贾平凹《生命是孤独的旅程》的生命意识

2019-02-14郑乐卜杨城

时代人物 2019年17期
关键词:贾平凹旅程作家

郑乐 卜杨城

著名作家贾平凹的许多作品都是关于自己家乡风土人情的,这位具有浓厚乡土人文情怀的作家笔下,许多内容的展开、叙述,多是从一些平淡无实的生活事件中,抽丝剥茧式地娓娓道来,最终感悟出生命的伟大,揭露人性的本质,进行将生命与人性加以解读,形成生命文化意识,给予读者更多的思考与体悟。贾平凹作品的意义,就在于其不仅关注着人的存在及存在的意义,而且还大力着重分析了人们之间人性的感情色彩。

《生命是孤独的旅程》生命文化意识的分析

《生命是孤独的旅程》当中,文字的微妙组成,暗含了许多生命文化意识的东西,换言之,贾平凹在文字叙述的过程中,加入的是人性的思考与生命的解读,细细品味的结果就是生命文化意识的分析。

感悟生命的分析。生命文化是对生命的意识性理解,也可以说是对人性的还原。生命文化现象有“院再小也要栽柳、吃酒只備小盅、出游踏无名山水、读闲杂书不必规矩、养生不养猫、要日记就记梦、出门挂锁锁宜旧”,这些都是生活的一种,却又包含了生命的态度与认识。人在世上的种种生活方式都是不一样的,有着对生活的经验,有着对生活的形式。生活方式就这样始终伴随着我们生长,陪着我们每个人前行,充盈了我们独具一格的思维,培育了我们豁达和沉着的个体本色。

生命意识的分析。在《生命是孤独的旅程》中,流露着的是实实在在的真情,文笔透彻也更加质朴,间接有着对特性的开掘。好比写母亲劝作者留意工作时间,“天下的字你写得完吗”,使得一个“担忧儿子”的母亲形象就立马出现在面前,平淡无奇的语言,往往交织着生命的意义、情感的力量。作者善用这类笔触,这种以简略而又深化的充斥智慧的禅思,指示出珍惜生命的真理,也是对生命意识的一种不一样的思索,比起罗列一堆道理,这样不经意间表达出的东西更具品味的价值。作者对生命有着跟我们不一样的感触,他有这作为作家独特的思索,用简简单单的情理,是生命给予我们的一种态度和品格。

生命价值形态的分析。《生命是孤独的旅程》中,生命文化、生命意识之间有着一定的联系但也保持着一定的区别。联系表现在生命文化发展上升时,它的生命意识就越强,如社会生命文化的影响力上升的同时,作家可以适当的运用生命文化来降低人们的冒险意识,这时人们的生命意识就越强。一方面,作家应该重视文章的影响力是否符合社会的发展状况,因为生命文化会在一定程度上被作家文章的生命意识所决定,适当的生命文明会加强作家文章的生命认识,所以作家的文章内容应该与社会的发展状况相匹配。另一方面,《生命是孤独的旅程》的生命文化、生命意识之间也有着非一致性:生命价值不仅反映的是作家的作品的竞争能力,同时也是反映我们自身对生命的理解。

对生命现实层面的思索及对人类生命的感悟

(1)对生命现实层面的思索

生命性生命。生命的话题,往往带着许多的深层次思考,而这些思考的背后,是生命文化的一种潜在意识,或言之为基础力量,是对生命意识的再加工,融入的是生命文化的解读,是用现实生活中的现实情境下的现实人物的关系,来逐步显现、映证的,这也是生命性生命的表达。通过对《生命是孤独的旅程》的生命文化、生命意识的思索不难看出,每一个人都有不同的际遇,有着顽强的生命力,比如在贾平凹的笔下,乘客和司机是生与死的关系,我们谈话就会影响到司机,这样大家就不谈话了,人的生命有时终结的时候恰巧就在沉睡,所以有时并不知道什么时候离开人世的。这种对生命终结的思考,恰恰是生命性生命的一种由内而外的探析,用的是人最真实的习性来传导。

精神性生命。基于生命性生命之上的,不外乎人之生命的精神层面,许多源于生命本身的特征,在超乎于世俗品读之上的,也正是高于生活甚至高于生命的精神性生命。对这个概念的解读,往往会带着生命文化当中不可或缺的精神意识,是对生命文化的深化,高于生命意识最表层的东西,是贯穿于人生命文化和生命意识之间的重要存在。比如作家不在以出生在山里而心生不快,更多的是他明白了这些给予自己的精神力量,给了自己底气、创作的灵感,都是因为这些生活经历所得;为此,他为他曾经拥有的而感到自豪,这些都是他宝贵的精神财富,这便是高于生命表层的东西,是精神世界的充实与欢愉,是精神性生命的自信与坦然。那篇走进塔里木,为看油田大会站,可是走进大漠腹地,却感慨了这里人们生存的执着和为壮丽理想而奋斗。

价值性生命。在精神性生命的基础上,现实生命中有很多东西让人牵挂,换言之也是一种牵绊,有的是动力,有的则是阻力。基于精神性生命之上的是价值性生命,是对生命文化的升华,在这个层面的生命,不再是简单的生活或生存,也不局限于精神层面的喜悦,而是超脱于生命意识之外的一种价值观念,也可以理解为思想境界。比如看大山里的景色时,有人青睐丑石,有人青睐枯木,但更多的人情愿观赏花朵;再比如我们在外面,看到好看的女人就会开心,进而见到美好的风景、事物都会开心,这就是美的价值的力量,也是生命的价值的提升,本质上的喜悦所带动的不仅仅是感官存在,而是价值性生命的延续与巩固。

(2)对人类生命的感悟

认识个体生命。每个人都是存在于世上的个体,都是由自我生命的本体所组成。做到面对困惑也有非常强大的内心,直面困难,掌控自己的人生,就会得到人生的真正安定。个体生命所给予我们的最直观感受,莫过于对待生命的理解与认知,生命的意义,生命的方向,生命的存在方式,乃至于生命的起始与终结,整个过程所产生的认知,都是对个体生命的解读。

在这精彩的世间,我们都是单打独斗,即使前面困难重重,也会勇闯出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面对前途的迷茫和未知,都会不断的反问自己,基本就是不值得一提。这就是为什么它总在影响着传承它的人去苏醒地意识到个人生命的意义,每个人的生命对于社会这会这个大家庭而言使命就是承上启下。

创造生命价值。对待个体生命之上的一些内容,便需要引发对生命价值的讨论,如何才能让生命变得有意义,人之生命较之鸟兽虫鱼有何区别,区分的界点在那里,区分的内容有哪些,区分的意义是什么,都脱离不了对生命价值的探索与追溯。比如那篇走进塔理木,为看油田大会站,可是当他自己走进大漠腹地,却感慨了这里人们生存的执着和为壮丽理想而奋斗。发现生命的意义。秉承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实事求是谦逊求教,怀揣着积极向上的态度勇往向前,创造属于我们的人生价值。

关注人性。孤独让内心更丰富。19岁的贾平凹独自走入西大校园,他性格孤独,他数过,从宿舍到教室是五百二十四步,从教室到图书馆是三百零三步。他是多么的孤独才会这样啊!“以我观我而我自知,自知乃于嚣烦尘世则自立。”孤独让内心更敏感。经过对贾平凹的作品里面蕴涵的深切的感情加以思索,就会得到这些是作者内心深处丰满的感情色彩。

贾平凹的这种创作特性心思,给了他创作上的更大的自由度,他的创作中大多是包涵了乡村文化,通过一系列的平淡往事,构成了他的写作世界。他以自己生活的乡村事件的叙述,在他的创作中我们会看到很多凸显的自我逾越,他从从小的乡村生活中展开创作,却一直在跟城市生活产生碰撞,彷徨在城乡之间的写作中,从心灵上并未扎根于城市,后来一直未曾深入过城市生活的写作,仿佛自己就是一个局外人一样。他笔下的人物都是农民群体和知识分子,着重挖掘了他们其中的一些事情,做到切实的叙写,他一直都按照力求真实的创作,一生都对我们这个社会进行思索,探讨了人性。

通过贾平凹《生命是孤独的旅程》生命文化与生命意识进行各方面的分析,可以看出作者在写作方式上的不断创新再一次使创作内容得到了质的飞跃,说明贾平凹的创作虽然是平实的叙述方式,通过具体的内容分析得出,唯一表现作者的,是他在哪儿不经意的进入,对自己笔下角色的掌控,我们慢慢地去读作品,就可以深刻的理解作家的深层次的内心感受。

参考文献

[1]贾平凹.愿人生从容[M].九州出版社,2017.

[2]贾平凹.自在独行[M].长江文艺出版社,2016.

[3]贾平凹.我的人生观[M].云南人民出版社,2006.

[4]贾清.大学生生命意识,生活态度调查与分析[J].科技视界,2013

(作者单位:西北大学现代学院)

猜你喜欢

贾平凹旅程作家
作家谈写作
捉鱼摸鳖的人
恋爱中的城市
贾平凹的手
作家阿丙和他的灵感
坐着小船,开启一段发现春天的旅程
我和我的“作家梦”
月迹
海参崴的旅程
大作家们二十几岁在做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