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变电站就地化保护无线接入方案设计
2019-02-14仲宽广
仲宽广
摘 要:为提高智能变电站运行的稳定性、安全性与可靠性,本文主要对变电站就地化保护无线接入方案设计问题进行了分析。文章首先分析了智能变电站就地化保护设备及接入要求,并介绍了相应关键技术。其次,重点从计算机网关、接入与就地化保护、无线模块方面,阐述了具体的设计方案。通过对接入效果的观察,证实了各项方案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智能变电站;就地化保护;无线接入方案
中图分类号:TM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064(2019)23-0125-02
0 引言
智能变电站运行过程中,各类风险的发生率较高。分布式电源接入等技术的应用,有效提高了供电的连续性,继电保护装置则出现了分散分布的特点。受其影响,间隔层与站控层设备之间,距离逐渐增加,管理难度加大。将就地化保护无线接入方案应用到变电站建设过程中,可确保变电站安全运行。可见,对就地化保护无线接入方案进行设计较为重要。
1 智能变电站就地化保护设备特点及接入要求
1.1 就地化保护设备特点
智能变电站中,就地化保护设主备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1)智能变电站需于户外运行,受天气的影响,设备极容易出现故障。因此,保证就地化保护设备防护性能力良好较为重要,如此方可减少自然因素对设备的影响,保证智能变电站连续运行。(2)智能变电站中的就地化保护装置,具有可扩展性良好的特点。该特点的存在,为就地化保护无线设计提供了有利的支持。(3)智能化设备具有便于运行、便于调试的特点[1]。此外,各项设备同样具备统一的输出接口,便于进行无线接入设计。(4)就地化保护装置,与航空插头相互连接,能够与其他设备相连,改善保护效果。对就地化保护无线接入方案进行设计的过程中,应加强对上述特点的重视。
1.2 就地化保护无线接入要求
明确就地化保护无线接入设计要求,是提高设计水平、改善智能变电站运行效果的关键。具体的设计要求,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1)抗干扰:所谓抗干扰性,指智能变电站可在多种干扰因素的影响下可靠运行的状态。通常情况下,噪声为干扰智能变电站运行的主要因素,而噪声则一般来源于大物件的遮挡。进行就地化保护无线接入设计时,需重点对噪声进行预防[2]。(2)可靠性:所谓可靠性,指智能变电站设备均可无故障运行的状态。因智能变电站运行环境特殊,为提升运行的可靠性,需在就地化保护无线接入设计的过程中,充分考虑环境问题。(3)实时性:所谓实时性,指智能变电站连续不间断运行的状态。
2 智能变电站就地化保护无线接入关键技术
2.1 多设备接入
多设备接入技术,为智能变电站就地化保护无线接入设计的关键技术。智能变电站具有保护装置分散的特点,且保护装置总量大。如未给予监测,很难了解各个保护装置的运行状态。因此,需利用大量的监测装置,进行无线接入设计。本课题主要采用增强星型拓扑结构对监测装置进行了设计,该结构含有一个中心,且含有多个现场设备。各个现场设备,与中心相连接。而中心则与网关连接,可供多设备接入[3]。采用上述技术对智能变电站就地化保护无线接入方案进行设计,可有效避免变电站因保护装置过于分散而发生故障。
2.2 多样化传输
多样化传输技术,同样为智能变电站就地化保护无线接入设计关键技术之一。该技术中,物理层以IEEE 802.11n为主。该层的功能,以对数据传输问题进行控制为主。通常情况下,物理层可以借助不同的调制解调方法,为多样化的数据传输提供支持。为提高智能变电站运行的连续性,确保数据采集连贯且畅通,设置多样化地址同样较为重要。一般情况下,我国电力系统所应用的WIA无线网络,含有唯一的64位长地址,且含有两个短地址。上述多样化传输技术的应用,对就地化保护无线接入方案设计水平的提升,具有重要价值。
2.3 可靠传输技术
所谓可靠传输技术,指确保智能变电站可连续运行,且其运行数据可被可靠的传输到相应终端的技术。本设计中所应用的可靠传输技术,需要依靠重传而实现。因智能变电站具有运行环境质量差的特点,且运行区域内多伴有电磁干扰,如未确保其可靠准确,极容易影响供电的连续性。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文以重传等方式为基础,对系统进行了设计,并采用以下公式,对其可靠度进行了计算:
R(t)=P(T>t)(t≥0)
上述公式中,R(t)代表可靠度,P(T>t)指在某个时刻的可靠性。确保变电站运行可靠后,应以多次广播重传为准,完成重传的过程,提高数据传输的成功率,改善传输效果。
3 智能变电站就地化保护无线接入方案设计与效果
3.1 就地化保护无线接入方案设计
3.1.1 计算机及网关
计算机与网关设计,为系统拓扑结构设计的主要内容。具体设计方法如下:(1)计算机:对计算机进行设计的过程中,应以IEE 802.11n标准,对继而网路结构进行选择。本系统中,接入网络以星型结构为主。此外,还需以自适应调频技术为准进行接入设计,保证接入网络可靠。本系统中,主控计算机位于变电站站控层,可用于对网络进行调整,并对系统的运行状态进行实时监测与分析。(2)网关:电力系统中,网关的功能在于为网关设备提供接入网络,且能够为变电站提供MMS接口。此外,网关设备同样具有安全管理之功能。采用上述方法对计算机与网关进行设计,有助于提高网络数据传输的可靠性,确保网络时间同步,改善无线接入效果。
3.1.2 接入与就地化保护
接入与就地化保护设计,同样为统拓扑结构设计的主要内容之一。两者的设计方法具体如下:(1)接入设备:就地化保护无线接入方案中,接入设备以无线设备为主。设计时,应使其成為网络信息交换的枢纽,负责将数据传输给网关。当收到数据以及控制命令后,系统可立即将其传输给保护设备,而保护设备则应接收指令,并予以执行。如系统存在故障,当保护设备接收到系统命令后,可立即实现报警,提醒有关人员对故障进行处理。(2)就地化保护:就地化保护设备应于一次设备附近安装,采用上述方法安装,可有效提高一次设备运行参数提取的实时性与可靠性,从而实现对设备运行过程的控制。
3.1.3 无线模块设计
智能变电站中,无线模块包括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应用层等多个层次构成。上述各层中,不同层的特点及功能存在差异。本文所设计的无线模块,网路处理器型号以RT3050 Ralink为主。为保证无线接收器能够实时接收到相应的信息及数据,应对无线收发模块进行设计,以RT 3050作为核心处理器,并设备存储器接口、总线接口为基础,保证系統功能完善。
3.1.4 抗干扰设计
电网设备运行过程中,如受到干扰,容易导致运行稳定性与安全性下降,对供电的连续性造成影响。对智能变电站运行产生干扰的信号,一般来源于地面、水及空中。可采用以下公式,对接收端的信号功率进行计算,从而判断变电站运行期间的干扰程度:
S=Ps+Gs+Gr-Lsp
上述公式中,S代表接收端信号功率,Ps代表传输信号功率,Gs与Gr,均代表天线增益。两者的差异在于,前者代表传输增益,后者则代表转发增益,Lsp代表损耗。计算上述公式后,便可得出当前的接收端信号功率。有关人员应根据计算结果,对抗干扰方案进行设计,提高设计水平。
3.2 就地化保护无线接入方案设计效果
为判断本文所设计的就地化保护无线接入方案应用效果,本文在设置相应设计环境的基础上,对智能变电站的抗干扰、可靠性、实时性情况进行了观察。
3.2.1 测试环境
本文主要选取330kV就地化线路作为测试线路,对智能变电站A与B的运行情况进行了观察。本测试环境下,测试频段主要包括三种,分别为2412MHz、2462MHz以及437MHz,测试温度为15~25℃,测试湿度为25~80%,压力为100kPa。测试所用仪器,主要包括接入设备、PC机以及就地化设备等。330kV变电站运行期间,数字化故障滤波器的功能,在于对故障进行检测。测试时,应保证滤波器与其他设备能够相互连接,保证数据能够被传输至计算机终端中,供有关人员对其特点进行分析。测试时,为保证温度与湿度能够控制在设计范围内,应于就地化装置之外,安装传感器,利用传感器对数据进行采集,并对其进行传输。
3.2.2 抗干扰效果
为评估本文设计的就地化保护无线接入抗干扰性能,本文于测试期间,将组网加入了电磁干扰,并展开了测试。通过对测试结果的观察发现,当读取码片数量为10时,振幅值一般为4、5及8。通过观察可以发现,上述振幅值呈逐渐递增的趋势。以上述振幅值为基础,对智能变电站干扰值进行计算,便可得到最终的计算结果,从而确定不同强度干扰下的不同误码率。
3.2.3 可靠性效果
为评估本文设计的就地化保护无线接入方案,在保证智能变电站运行可靠性方面的应用效果,本文于测试期间,分别对无干扰环境、物体遮挡环境、高斯白噪声环境下的变电站运行效果进行了观察。测试结果显示,处于无干扰环境中时,就地化保护无线接入系统运行状况较为理想,未见异常发生。当干扰模式以同频干扰为主时,接入系统的信噪比有所降低,且可见白噪声。当存在物体遮挡时,如将6台设备投入使用,当发包数为200000时,收包数为19999,收包成功率,可达到99.9%。上述研究结果表明,本文所设计的就地化保护无线接入方案,可靠性较强。
3.2.4 实时性效果
为评估就地化保护无线接入方案的实时性效果,本文以计算机为基础,对实时传输的数据包进行了分析,采用数据到达与发送时间之间的差值,作为数据包延时时间,评估了数据传输的实施性。延时时间越短,则传输实时性越强。测试中所接入的设备数量,主要包括6台、9台、12台三种。打开ESC矢量信号发生器后,噪声可产生,对信号传输造成干扰。通过对试验结果的观察发现,无干扰环境下,时间传输最大延时为9.6s。随着干扰的出现,延时逐渐增加,但均处于可接受的范围内。上述研究结果表明,本文所设计的保护无线接入方案,应用价值值得肯定。
4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对智能变电站就地化保护无线接入方案设计问题的研究,不仅增强了变电站的抗干扰性能,且提升了电力系统运行的可靠性与实时性,取得了良好的设计效果。未来,电力系统可考虑应用多设备接入、多样化传输等技术,对智能变电站进行设计,建立就地化保护接入,为电力系统持续、稳定、安全的运行奠定基础,保证各领域供电无异常。
参考文献
[1] 赵灿,徐敏姣.基于无线技术和就地化保护的智能变电站站控层保护方案研究[J].中国新通信,2019,21(14):44.
[2] 宋晓亮,王冰清,刘宏君,等.就地无防护安装方式构架下主设备保护的分析及应用[J].自动化技术与应用,2019,38(04):112-116.
[3] 方贞泽,万淑娟,邱新娟,等.适应智能变电站就地化线路保护的双模高密度预制光缆研究[J].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2019,47(01):123-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