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银川段近五年水质现状分析及治理措施
2019-02-14彭晓云
彭晓云
摘 要:黄河是银川市唯一的过境河流,是重要的农业、工业水源。本文通过将2014-2018年近五年黄河水质类别与主要污染指标氨氮、总磷、高锰酸盐指数监测浓度作为主要研究对象进行时空变化分析,并浅谈近五年水质改善的有效治理措施,旨在为黄河生态环境保护提供一定参考。
关键词:黄河银川段;水质污染指标;治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X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064(2019)23-0007-02
0 概述
黄河是银川市唯一的过境河流,位于银川平原东部,由南向北流过,过境长度78.4km,每年平均过境流量315亿立方米。黄河作为银川市的重要水源,其水量充沛,为银川市农业、工业等提供基础的水资源,对银川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1]。
1 监测情况
银川市环境监测站分别在黄河叶盛公路桥(银川入境断面)、黄河银古公路桥(过境断面)、平罗黄河大桥(银川出境断面)布设3个监测点位,2014-2018年每月监测1次,每年12次。监测项目为地表水24项。监测结果采用单因子评价法,评价指标为《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如表1所示除水温、总氮、粪大肠菌群以外的21项指标[2]。
2 监测结果
2.1 水质情况
近五年监测结果表明:叶盛公路桥、银古公路桥断面连续五年均为《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II类优水质。平罗大桥断面2014-2016年为《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III类良好水质,自2017年起水质有所改善,连续两年为《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II类优水质。黄河银川段3个断面2017年起全部稳定保持II类优水质,达到“Ⅱ类进Ⅱ类出”[1]。
2.2 主要污染物时空变化规律分析
2014-2018年,黄河银川段3个断面各项污染物年均值均优于或达到III类标准。因此选取水质类别影响程度较大的三项污染物氨氮、总磷、高锰酸盐指数指标作为主要污染物指标进行时空变化规律分析。
2.2.1 氨氮
2014-2018年期间,叶盛公路桥断面氨氮浓度值除2016、2017年有小幅上升外,其余年份均呈现逐步下降趋势。2018年为0.16mg/L,较2014年下降60.7%。银古公路桥断面五年连续呈下降趋势,2018年为0.19mg/L,较2014年下降42.4%。平罗大桥断面氨氮浓度值除2016年有小幅上升外,其余年份均呈现逐步下降趋势。2018年为0.12mg/L,较2014年下降77.7%。如图1所示。
2.2.2 总磷
2014-2018年期间,叶盛公路桥断面总磷浓度值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最大值出现在2016年,为0.087mg/L。2018年为0.058mg/L,较2014年下降15.9%。银古公路桥、平罗大桥断面总磷浓度值也是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最大值均出现在2015年,分别为0.082mg/L,0.127mg/L。2018年两个断面总磷浓度值分别为0.053mg/L、0.043mg/L,较2014年分别下降14.5%、57.8%。如图2所示。
2.2.3 高锰酸盐指数
2014-2018年期间,三个断面高锰酸盐指数基本呈逐步下降趋势。叶盛公路桥、银古公路桥、平罗大桥断面2018年高锰酸盐指数浓度分别为1.9mg/L、2.0mg/L、2.1mg/L,与2014年相比分别下降38.7%、31.0%、27.6%。如图3所示。
3 近五年黄河水质改善治理措施
近五年来黄河水质有了较大幅度的改善,尤其是2018年3个断面各项污染指标较2014年均有大幅下降,这主要得益于近年来银川市通过一系列污染治理措施加大对黄河水质的保护,包括全面开展农村生活污水收集处理和垃圾的收集转运处置;完成各入黄排水沟沿线沟道清淤工作;完成各污水处理厂废水集中处理工程、扩建及提标改造工程,配套完善集污管网,达到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同时,对各排水沟沿线的工业企业搬迁入园,封堵沿沟工业企业直接排污口。在各排水沟入黄口前建设人工湿地,有效改善入黄排水沟水质。
4 结语
2014-2018年银川市通过一系列污染治理措施加大对黄河水质的保护,使得黄河水质有了较大幅度的改善。
(1)叶盛公路桥、银古公路桥断面连续五年均为《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II类优水质。平罗大桥断面自2017年起,水质由II类良好水质提升为II类优水质。
(2)三个断面氨氮、总磷、高锰酸盐指数浓度值均有不同幅度的下降。氨氮下降比例为42.4~72.7%,总磷下降比例为14.5~57.8%,高錳酸盐指数下降比例为27.6~38.7%。
(3)虽然近五年黄河水质有较大幅度改善,但银川作为黄河上游地区,建议进一步从源头控制排污企业偷排漏排,完善城镇污水管网基础设施建设,将城郊村、城乡结合部排放生活污水全部纳入市政管网,提高污水收集率和集中处理率;继续完善“一河一策”综合整治实施方案;积极探索水质生态修复技术,解决北方冬季人工湿地水草植被修眠状态的难题,使黄河水质得到持续改善。
参考文献
[1] 傅伯杰,马克明.中国的环境政策效应与污染治理效果分析[J].环境科学,1998,19(3):91-93.
[2] 刘强.能源环境政策评价模型的比较分析[J].中国能源,2008,30(5):26-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