燈飾佈置欠“火候” 俗氣逼人成必然
2019-02-14
適逢聖誕節期間,澳門各處無不充斥著傳統的節日氣氛,而且杏仁餅、豬肉乾、蛋捲仍然是大三巴手信街的熱賣商品。另外,新馬路議事亭前地的LED燈光隧道躍然成為打卡熱門焦點。因為人們對拍照要求日益增加,所以自拍神棍不單得到旅客青睞,也獲得市民的追捧。人潮湧至的旅遊熱點,在LED燈飾、雪花牌,以及光影節的映襯下,到處呈現出歡快的節慶氛圍。
對於街道燈飾佈置,但凡有人“讚”也會有人“彈”,民政總署(於2019年1月改為市政署)曾被指中秋節期間的景區佈置排錯英文字母後,又有“新搞作”,分別於全澳66個地點佈置各式各樣奇特的燈飾,一支支五彩斑斕的布制“扯旗公仔”隊伍,包括濃眉大眼的“無腳嫦娥”及其親友團,在夜晚街燈照耀下,顯得格外“搶眼”,猶如盂蘭節化寶返生的孤魂野鬼四散東西。減肥成功的聖誕老人更是技藝驚人,穿著一身紅、白相間的制服駐守街區,與老友記生肖公仔長年為伴,成為本地市民茶餘飯後的談資。它們的裝扮始終與“俗氣”二字扯上關係,難以逃脫老土的命運。
從節慶裝飾的審美角度來看,民署的確“技不如人”,論創意比不上“2018澳門光影節”,該活動除了以光雕表演、燈飾裝置和互動遊戲等三項主要元素外,還新增了光影美食車、美食夜市、虛擬實境(VR)遊戲體驗和文創夜市等節目;論設計比不上香港聖誕裝飾,它們有超過40米長的聖誕“愛心鎖橋”、60呎巨型戶外聖誕樹、多個聖誕卡通裝飾,以及有全球最大的影像萬花筒等等。值得一提的是,反觀本澳2018年的節慶燈飾經費:“中秋”花費澳門幣590萬,“聖誕”花費澳門幣1060萬,兩個節慶燈飾佈置經費加起來超過澳門幣1,500萬,取得的效果大致合乎人意,如果能確保更優良的設計和更嚴謹的審批,那將會事半功倍。
設計缺乏創意並不可怕,可怕的是不願更新的決策思維。眼見政府於2018年12月在大堂前地、友誼廣場、塔石廣場及氹仔嘉模前地各安裝一組聖誕馬槽,雖然看上去符合節慶氣氛,但是卻過於保守。鄰埠香港早已“邀請”迪士尼公仔入駐聖誕市集、在各大商場擺放大型卡通公仔、佈置漫畫角色聖誕裝置、安裝冰雪樂園等。由於搶眼的潮流裝置的確能夠為他們增加吸引力和凝聚力,加上如今已經邁入智慧化的時代,過往推介商品可透過報紙、電視等媒體打廣告,而今只須透過互聯網進行直播,或於社交媒體上傳圖片、打卡,路人演員藉著打卡熱點搖身一變成為網絡達人,再次炒熱話題後將商品變成網紅產品,透過線上、線下互相配合,達到傳播的最佳效果。因此,要跟上潮流就應退去老舊思維,接受新鮮事物。建議民署旗下設計部門發揮創意思維,多與本地文創公司合作,並加強與海外交流汲取經驗,灌輸全新的佈置理念;負責財產及採購部門應嚴格把關,保證公帑能用得其所。
本澳燈光裝飾原本能夠增添節慶氣氛,卻因缺乏創新而達不到最佳效果。隨著港珠澳大橋開通後,越來越多旅客步入小城區,節慶佈置的意義顯得更加重要,它不但能夠活化街區、商場和景點,也能間接提升澳門旅遊、零售、酒店等行業的經濟收入,為他們創造更多商機。也就是說,節慶佈置的角色有望在政府的基礎上,引入更多商家積極參與,在各大型商場、街區佈置富有節日氣氛裝飾,例如卡通角色、漫畫場景、創意展區、科技互動遊戲等等,共同為澳門建設“世界旅遊休閒中心”做得更好! (澳門/凌悅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