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精神的构筑指引

2019-02-14王兆云

人民论坛 2019年3期
关键词:构筑挑战特色

王兆云

【关键词】中国精神 不忘本来 吸收外来 面向未来 【中图分类号】G120 【文献标识码】A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重要论述,揭示了新时代中国精神构筑的科学时空观,深入挖掘其理论内涵和时代价值,有着重要现实意义。

“不忘本来”是中国精神构筑的“战略指引”

“不忘本来”,要“不忘”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党的十九大报告作出的重大判断,精辟概括并科学界定了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具有里程碑式的划时代意义。中国精神作为兴国强国之魂,其构筑不能忘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已进入强起来的新时代。40年的改革开放,虽然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只是短短一瞬,取得的发展与进步却是翻天覆地的。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我国发展更是取得了历史性进步。中国精神构筑所需要的条件更加全面、更加坚实。我们中国经历了中华民族站起来的时代、富起来的时代,最终迎来了中华民族强起来的新时代。

需要注意的是,“新时代”不是简单的时间概念,更不能静态理解,“新时代”是内涵丰富且动态发展的,在这个伟大时代里中国必大有可为、大有作为并将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贡献新力量。我国的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综合国力等位列世界前茅,党、国家、人民、軍队和中华民族的面貌焕然一新,各族人民和世界人民纷纷为之点赞。

在新时代里还充满着“变”与“不变”的辩证法。“变”是指我国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就从矛盾解决层面证明我国改革开放40年的伟大成就。“不变”的是我国的社会发展阶段和国际地位,即:我国依然处于并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依然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这说明中国共产党清醒地认识到成就虽大但不能掩饰挑战的存在。“变”与“不变”的辩证关系要求中国精神构筑不仅要抓住重大机遇,更要勇于迎接挑战。

“吸收外来”是中国精神构筑的“空间指引”

“吸收外来”要拥有开放包容的世界视野。全球化趋势不可逆转,只注重自身的狭隘地域性发展已经成为过去。任何国家进行建设都不可能关起门来,正如邓小平同志指出:“建设一个国家,不要把自己置于封闭状态和孤立地位。要重视广泛的国际交往,同什么人都可以打交道,在打交道的过程中趋利避害……”过去的中国曾在一段时期内闭关锁国,闭关锁国必然导致国家落后,这已经被历史反复证明。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中国精神的发展也离不开与世界各民族的相互学习借鉴。多元文明间的交流对话已经成为必然趋势,以往各种文明“各美其美”的局面被打破,中国精神的构筑就是要树立开放观念、摆正文化心态并主动学习借鉴世界先进文化。

“吸收外来”要回应思想文化领域的世界性挑战。传入中国的外来文明是中国精神构筑的有益滋养,同时也会冲击中国精神的构筑。在“互联网+”时代,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包装在文化产品中的西方价值观在中国得到强势传播,造成中西方文化和价值观念的冲突和矛盾,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国思想文化的侵蚀和意识形态的渗透从未停止且日趋隐蔽,资本主义的腐朽思想和封建主义的残余势力在社会快速发展中滋生繁衍。这些都将对中国精神构筑带来长期的挑战。中国的经济、文化及教育等领域越是开放,西方社会就越有可能通过各种途径传播其意识形态与价值观念。因此,作为中华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支柱的中国精神,越是吸收外来,就越要求我们更加坚持和弘扬中国精神的民族特色,积极回应世界性挑战和时代性挑战,在相互较量中使自身立于不败之地。在新时代,成就面前树立强烈的忧患意识、战略意识,任务面前树立强烈的使命感和紧迫感,是我们提升中华文化的世界影响力,提升国家文化竞争力的必然选择。

“面向未来”是中国精神构筑的“时间指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长期性、艰巨性需要中国精神构筑应“面向未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光明前景与严峻挑战并存。这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华民族开创的一项前无古人的、毫无经验可循的、毫无既定模式可模仿的伟大事业,其最终实现必然要经历一个长期而又艰难的过程,需要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坚持不懈的探索和奋斗。新中国的成立、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奠定了政治基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取得举世瞩目的经济发展成就,并被誉为“中国奇迹”。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领导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进入质的提升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进入强起来的新时代。当今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从国内形势看,我国正处在从大国迈向强国的关键期,“行百里者半九十”效应逐渐显现,经济结构调整与转型同在,增强人民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等依然在路上,增强国家软实力任重道远,生态文明建设需要持续发力。从国际形势看,“树大招风”效应逐渐显现,外部环境更加复杂多样,一些国家对我国的遏制、施压、忧虑等有所增大。同时,信息化与全球化合流,我国发展同外部世界的交融性、关联性及互动性日益增强。因此,我们要更加清醒地认识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条长征路,难以预测的问题会很多,将要面临的风险会很多,将要应对的挑战会很大,将要承担的任务会更多更重。

中国精神功能属性的充分发挥需要中国精神构筑“面向未来”。中国精神具备促进社会历史发展的功能属性,具体而言,其一,中国精神是凝聚中国力量的精神纽带。历史发展实践一再证明,只有中华民族团结起来,我们才能取得革命的胜利、建设的成功和改革的发展。在新时代,我国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都是前所未有的,尤其需要一种力量将中华儿女凝聚起来,汇聚成实现民族复兴的强大力量。其二,中国精神是激发创新创造的精神动力。纵观人类发展史,任何国家都是在创新创造中发展强大,在封闭保守中走向没落衰亡。中国是一个大国,从大国到强国的飞跃必须创新创造,走出自己的发展道路,紧跟时代发展潮流。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滞,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为实现中国梦注入强大的精神动力。其三,中国精神是实现民族复兴伟业的精神定力。风雨飘摇的国家需要精神定力,以获得国家的稳定;繁荣昌盛的国家更需要坚如磐石的精神定力,以获得国家的更持久发展。当前,我国发展的成就之大前所未有,困难、诱惑、干扰等更是前所未有。弘扬中国精神,可以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坚定不移走自己的路。

【注:本文系2018年度河北省社会科学发展研究课题“中央苏区时期中国共产党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历程与经验研究”(项目编号:201803030209)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年。

②《邓小平文选》(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

责编/孙垚 美编/王梦雅

猜你喜欢

构筑挑战特色
中国最北自贸区助力龙江扩大开放
妙设游戏构筑精彩的体育教学
特色睡床满足孩子们的童年梦
第52Q 迈向新挑战
下岗后如何构筑更好的未来?
2009年热门特色风味小吃
筑一道抗“毒”防线
抓普及、促提高、创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