狠抓健康扶贫工作不放松
2019-02-14冯荣
冯荣
【关键词】健康扶贫 精准扶贫 脱贫攻坚 【中图分类号】C913 【文献标识码】A
当前,我国脱贫攻坚已经到了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阶段,健康扶贫工作的压力越来越大。因病致贫标准界定模糊、扶贫对象识别不精确、监督缺位、扶贫联动机制不完善等问题,为健康扶贫工作的开展带来了挑战。对此,各地政府应深刻认识健康扶贫工作的重要意义,积极探索健康扶贫的破题之举,围绕贫困人口看得起病、看得好病、看得上病等目标,扎实推动健康扶贫工作任务的落实。
健康扶贫是脱贫攻坚的主要方向
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健康扶贫属于是精准扶贫的一个方面。因病返贫、因病致贫现在是扶贫硬骨头的主攻方向。”当前,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已经成为我国脱贫攻坚战的最大“拦路虎”。减少因疾病给家庭带来的难以承受的额外支出,解决好贫困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等问题,是我国打赢脱贫攻坚战必须要面对的现实问题。与教育、住房、就业等其他致贫因素相比,因病致贫具有连续性较强的特点,无法一次性永久消除,可能会长期存在。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截止到2017年末,我国农村贫困人口约为3046万人,比上年末减少1289万人。有的家庭虽然暂时摆脱了贫困,但因为患病产生的高额医疗费用又重新返回贫困。从整体的致贫原因上看,有三分之一的贫困人口是疾病所致。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健康扶贫事关群众切身利益,事关脱贫攻坚大局。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了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目标。因此,无论是从维护人民根本利益出发,还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出发,健康扶贫都应成为脱贫攻坚的主要方向。
当前健康扶贫面临的主要问题
健康扶贫工作的重点应是扶贫对象的精准识别以及具体政策的贯彻落实,而从当前我国健康扶贫工作实施的情况来看,主要存在以下四个问题。
第一,因病致贫标准界定模糊,扶贫对象识别较为困难。健康扶贫面临的首要问题就是如何界定因病致贫的标准。目前,我国各地政府对于因病致贫标准的界定还有待完善。因病致贫标准通常以非食品性支出、可支配收入、高额医疗费用为基础。首先,非食品支出、可支配收入等标准都是动态变化的,这也就导致因病致贫的标准是动态变化的,对不同群体和家庭进行因病致贫的核准难度较高。如果单纯采用收入平均值、医疗费用支出平均值等指标进行核准,对于相对贫困的家庭来说是不公平的。此外,在高额医疗费用的界定上,合规医疗费用和非合规医疗费用的区分也不够明确,这也导致因病致贫的标准界定较为模糊。其次,在扶贫对象的精准识别上,也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因病致贫的标准是动态变化的,这也就使得健康扶贫对象的识别也应进行相应的动态调整。如果单纯按照收入和病种进行识别,是无法做到精确的。扶贫对象识别不精确,不仅会导致真正需要帮助的贫困群众难以获得实惠,也会导致国家资源的浪费。
第二,健康扶贫监管机制有待完善。医疗保障的责任主体是政府,而健康扶贫的责任主体则是政府、社会团体、医疗卫生机构等。保障各个主体在合规合法的框架下运行,不仅需要合理的医疗保障制度,还需要完善的监督机制,这就给政府提出了新的挑战。目前,健康扶贫的监管问题主要有两个:一是对贫困群众的监督,二是对政府部门或其他社会组织的监督。比如,一些贫困群众隐瞒自身或他人的实际收入情况,使本人家庭或其他家庭被纳为贫困户。此外,部分党员干部宗旨观念淡薄、纪律意识缺失,不能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精准扶贫的相关政策,造成了扶贫资金的浪费,侵害了贫困群众的切身利益。
第三,健康扶贫联动机制尚未形成。健康扶贫需要多个部门、多个制度的联动。但当前我国健康扶贫相关制度还存在分割运行的情况,各种医疗保障制度没有形成联动机制,基本医疗保险、医疗救援等分别从属于不同的政策范畴,其针对的群体对象也有所不同。同一个健康扶贫对象可能适用于多个扶贫制度,导致扶贫工作效率低下。同时,不同部门之间存在着合作沟通不畅等问题,卫生计生部门、民政部门、扶贫部门、医疗机构以及个人等各自为政,没有有机衔接起来。此外,专业人才匮乏、人力资源紧缺等问题,也制约着健康扶贫工作的开展。因此,如何让各部门之间形成有效的联动机制,实现利益和制度的互补,是健康扶贫工作的重要任务。
强化健康扶贫工作的方法
第一,构建健康扶贫信息系统。健康扶贫工作的实施,必须要做到精准识别、分类救治。因此,各地应建立和完善健康扶贫信息系统。首先,政府应推动健康扶贫数据的整合和共享,形成从中央到地方的上下联通。同时,应对相关部门以及机构的数据进行整合,实现数据共享。比如,在全国范圍内构建健康扶贫动态信息管理系统,链接医保、医疗救治等相关数据,通过大数据、云计算等对其进行深入挖掘和分析,总结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家庭的特点,建立健康扶贫动态标准。其次,借助“互联网+”,对健康扶贫相关数据进行完善。收集贫困人员的各类医疗数据以及费用支出等,能够实现健康扶贫的精准到户、精准到人、精准到病。同时,“互联网+”能够提升各机构的服务能力。比如,信息化、智能化的管理方式能够提高医疗部门以及社会团体的服务水平。
第二,强化监督检查,跟踪问题落实。针对基层出现的监督缺失问题,首先,应在顶层设计上进行完善。地方政府应根据实际情况明确监督工作的重点、难点,采取适应性、可行性较强的监督办法,在强化刚性约束的基础上形成对照政策抓落实、对照问题抓整改的工作格局。其次,应形成对政府、医疗机构、企业、个人等健康扶贫责任主体的多重监督机制。在监督中发现的问题要现场反馈,及时对相关责任单位进行问责处理,督促监督机制的完善。再次,应强化纪律教育。既要通过“两学一做”学习教育进行正面引导,又要结合监督检查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反面教育,不断强化基层领导干部的纪律意识。最后,应强化执纪问责,建立完善的监督回访机制。要不定期地进行回访工作,根据健康扶贫标准的动态变化及时进行评价体系的动态更新,确保健康扶贫的效果。
第三,形成健康扶贫联动机制。可以借助“互联网+”,实现健康扶贫信息的“一站式”整合。首先,要在共享互联的基础上,保证数据的质量,让数据更加精确、准确。要推动各医疗机构医疗费用的“一站式”结算,加强各部门之间的沟通和合作。同时,应减少补助申请、医疗费用减免等的政策流程,实现各部门结算环节的统一管理。其次,健康扶贫各责任主体应达成制度和政策的统一,减少重复制度,形成有机整体,发挥系统化优势。地方政府财政部门应做好扶贫资金拨付,落实监督工作;扶贫部门应以健康扶贫信息系统为依托,落实贫困人口的建档立卡和信息核实工作;人社部门应根据实际情况完善和补充基本医疗保险以及大病医疗保险;应通过各部门之间的通力合作以及信息共享,形成健康扶贫的联动机制。最后,地方政府应着力培养医疗卫生专业人才,解决基层人才匮乏的问题。
总之,健康扶贫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环节,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保障。我们必须狠抓健康扶贫工作不放松,努力改善民生,提高群众幸福感,推动健康扶贫工作不断取得新突破。
【参考文献】
①李迎春、龙方:《从反贫困现状透视健康扶贫研究的作用与功能》,《湖南城市学院学报》,2006年第6期。
②王培安:《全面实施健康扶贫工程》,《行政管理改革》,2016年第4期。
③方鹏骞、苏敏:《论我国健康扶贫的关键问题与体系构建》,《中国卫生政策研究》,2017年第10期。
责编/孙渴 美编/于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