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看中国NO.90-NO.100
2019-02-14
91.安东尼奥·古特雷斯:中国是多边主义的最重要支柱
当今世界面临很多复杂问题,我们都相信保护主义不是解决方案,我们需要更多国际合作、多边主义。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目标和习近平主席倡导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高度契合,就是要让每一个人都能享受到发展的成果。中国是多边主义的最重要支柱,积极参与全球发展合作,正和国际社会一道探寻解决全球性挑战的全球治理机制。“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面对全球化挑战所做出的积极回应,正在为世界许多地区带来和平,期待未来进一步深化联合国与中国的合作。——联合国秘书长(海外网,2018年9月6日)
92.奈尔·托马斯:中国并不谋求“世界支配地位”
中国领导人提出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命运共同体”基本上是一个国际体系,在这个体系中,更深入的经济融合和政治对话可以缓和冲突、加强安全。中国正通过高度聚焦“一带一路”倡议和全球治理来积极“构建”这个未来。这种“和平与发展”战略反映了这样一种信念,即中国的经济发展需要和平的外部环境和与大国的合作关系。因此,“世界大国”或“世界支配地位”似乎不大可能是中国的重点。中国注意到了苏联在冷战期间犯下的过度对外扩张和敌视美国领导的体系的错误。与其他主要国家一样,中国正现在积极与国际秩序进行互动。——美国芝加哥大学保尔森研究所研究员(参考消息网,2018年10月24日)
93.傅立民:中国改革开放使美国经济获得了更多的机遇,“关上门”无疑是一个错误选择
中国改革开放造就的经济奇迹来自于人民的创造力。我非常敬佩中国人民为改善生活所付出的艰辛努力。中国的改革开放给美国带来了巨大好处,让美国消费者和工人都从中受益。由于中国成为一个巨大的商品和服务提供方,美国经济也获得了更多的机遇。在文化层面,改革开放使中美两国之间的留学生和游客人数大大增加。同时,因为同中国的交往,美国公众对世界的认知有了提升。因此,未来美国需要继续对中国保持开放,“关上门”无疑是一个错误选择。——美国前助理国防部长、前驻华公使,美国布朗大学沃森国际与公共事务研究所高级研究员(人民网,2018年11月21日)
94.格雷厄姆·艾利森:美国必然会接受中国更强大的事实
美国曾认为中国将成为一个负责任的利益攸关方,并安于在美国主导的国际秩序内。但是,中国希望成为自己期待的中国,而不是美国期待的中国。由此,美国感觉到被逼迫,错误的感受被放大。然而现实是,中国将必然变得更大、更强,除非在发展的过程中偏离轨道,但这并不可能。因此,美国接受这个现实会非常痛苦,需要很长时间。但事实上,无论是中国人还是美国人,都需要付出艰苦努力才能适应现实,生活本身就是一件不容易的事。——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首任院长(《环球时报》,2018年12月19日)
95.李熙玉:中国的改革开放不是结果,而是一个永不停歇的过程
中国坚持渐进改革,选择了“先试验后扩散”的模式;坚持集腋成裘,从经济特区到沿海开放地区,采取连接内陆的点线面战略等,实现从量的发展向质的发展;坚持思想解放,普通大众成为能动的主体力量。中国向发展中国家展示了有效的产业政策对政治稳定的重要性;向发达国家揭示了有效分配有限社会资源的长期国家战略的必要性;向处于中等收入陷阱的国家证明了重视深化改革和保持强大政治领导力的重要性。中国共产党对改革开放战略进行顶层设计,通过强有力的领导小组推进决策效率,保障政策的一贯性和延续性。可以说,中国的改革开放不是结果,而是一个永不停歇的过程,是为了国计民生谋福利的重要途径。——韩国成均中国研究所所长(《人民日报》,2018年12月17日)
96.阿列克谢·马斯洛夫:中国的改革方式非常务实
中国的改革方式从一开始就是反映国家特色和非常务实的:从西方借鉴一切对中国有利的东西,同时保持经济上的独立性。中国广泛对外开放市场,但做得非常谨慎。这不仅具有经济意义,而且具有象征意义。启动改革的同时,中国人并未放弃自己发展的独立性,而是将其发扬光大。此外,中国的执政阶层始终是面向社会的,中国领导人都有高度的责任感。——俄罗斯高等经济学院东方学教研室主任(参考消息网,2018年7月19日)
97.埃德蒙·费尔普斯:中国经济的下一个增长关键,在于本土创新能力
经济增长光靠出口商品是远远不够的。对于技术转移过于依赖,已经成为制约中国经济增长的一大原因,特朗普敢于发动贸易战,也是看准了这一点。对于中国来說,技术转移不可能永远存在,唯有本土创新才能永立潮头。中国经济的下一个增长关键,在于本土创新能力,这背后是对产权、尤其是知识产权的保护。当然,还需要营造更适合创新的大环境,国有企业一般来说不太愿意冒险,只有私营部门才具备创新的优势,应该给予它们更多的政策支持、金融支持,这样才能够孕育出多元的本土创新。——2006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FT中文网,2018年11月28日)
98.米歇尔·阿列塔: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中国重视公平、平衡和可持续发展理念的重要体现
中国全面振兴乡村、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对于中国经济发展、转型、改革具有重要意义,主要表现在两个层面:一是助力经济改革,保证广大农民的福祉;二是因地制宜地制定具体发展政策,解决地区资源差异和贫富差距等现实问题,使农村和农业发展更为高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体现了让广大人民共享发展红利的宗旨,是新时代中国经济政策重视公平、平衡和可持续发展理念的重要体现。——法国著名经济学家,调节学派创始人,法国前总理经济顾问(《人民日报》,2018年1月31日)
99.小约翰·柯布:中国引领着世界的生态文明
中国已经把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中国意识到仅以国内生产总值来衡量经济发展有误导性,转而寻求更科学的衡量标准,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过去几十年,世界范围内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讨论从未间断。西方国家研究起步较早,也提出不少理念,但遗憾的是未能向社会广泛传播,更未付诸实践。中国则迈出历史性的一步,将生态文明建设上升至国家战略和基本国策的高度。——美国国家人文科学院院士(《绿色中国》,2018年第15期)
100.石静远:中国的历史和文化与中国的经济一样重要
在过去几十年里,中国在借鉴西方体系里的元素的同时,保持了自己的文化和政治认同。对于中国来说,吸收西方好的部分从来不是要变成西方,这是为了将这些部分作为成为更好的东西的阶梯。对于世界其他国家来说,这是以美国为中心的世界观的替代品。中国公民了解美国的平均程度比美国公民了解中国的程度更高。自我力量是中国目前在世界上存在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因此,中国的历史和文化与中国的经济一样重要。——耶鲁大学东亚语言文学与比较文学教授(海外网,2018年11月7日)
责编/谷漩 孙渴 美编/李祥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