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评《水浒传(青少版)》与原著的不同
2019-02-14陈晨
摘要:高纪中改写的中国古典小说四大名著以口味正宗、改写地道著称。笔者对比原著,找到了改编版在章节设置、内容表达上的一些不同,以期为后来者提供借鉴。
关键词:高纪中 《水浒传(青少版)》 章节内容 思想
一、章节的设置更加精略
要说高纪中的《水浒传(青少版)》与原著对比最大的不同就在于章节的设置上。高将原本120回的原著《水浒传》精炼为36回,便于青少年理解,能让孩子们用最短的时间去了解《水浒传》究竟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这么做的好处当然是毋庸置疑的,因为毕竟对于青少年而言,理解力是有限的,所以对内容和结构进行压缩也是再所难免的,但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给没读过施耐庵原著《水浒传》的人带来一些误解。出于对青少年阅读习惯和能力的考虑,这样设置也是较合理的。
在浓缩章节标题的时候,作者将原著重点而又前后连接紧密的章节捏在一起,其实如果单从剧情走向来看,能让青少年比较直观地理解《水浒传》的故事情节。在章节标题的处理上,作者又模仿原著对称的标题形式重新构筑36个章节的标题。
例如第二章,高将原著的“史大郎夜走华阴县,鲁提辖拳打镇关西”更改为“金老汉酒楼诉衷情,鲁提辖拳打镇关西”。虽然说史大郎夜走华阴县的剧情并不是很精彩,但也是连接史进和鲁智深的脉络所在,对于整部《水浒传》单线推进的手法上,这半个章节是不可或缺的一环。更重要的是,史进也是梁山好汉其中之一,在整部书的前面所占的分量也不少。而金老汉酒楼事件是拳打镇关西的前奏曲,金老汉这个配角的出现也是为剧情发展服务的,改编后在文章内容上是必须保留的,而将其放在章节的标题上就有了另一层意义,毕竟章节已经是很浓缩的,将一个配角或者起辅助作用的剧情放在章节标题上,有些失衡,但对青少年来讲,更易于理解主线故事的内涵。
再如“梁山泊林冲落草,汴京城杨志卖刀”这一章节被改编成“梁山泊林冲投名,东京城杨志卖刀”。其实作者的目的是明显的,怕青少年读者不理解落草究竟是什么意思,但是投名这一词在笔者看来更不利于理解词语的含义。“落草”,或者还能从“落草为寇”推测出词语的意义,但是 “投名”这个词语,在中国近代以后就很少有人使用了。所以说,知道“投名”的人肯定比知道“ 落草”的人要少,即便是针对青少年儿童还是保持原汁原味的用词好。
地名的现代化翻译,也与原著有所不同。譬如东京和汴京都是今天的河南开封,对于青少年而言,知道东京等同于汴京的为数不多,这样写更有助于青少年了解这一地名的历史渊源。但笔者认为,在地名上可以保留“汴京城杨志卖刀”的原标题。毕竟汴京卖刀的故事家喻户晓,青少年在文学鉴赏的过程中更多地接触原汁原味的内容显得尤为重要。
二、内容表达上与原著的区别
首先,笔者认为在对待经典片段的改编上,对主角人物内心情感的描绘相对过少。第五章林冲风雪山神庙,陆谦本是林冲的发小,家境贫寒也无晋升之路,是由林冲从旁帮助才得到虞侯的职位的。按常理说,林冲在杀陆虞侯之前情感应该是复杂的,一方面是得知陆虞侯联合差拔、富安想要置他于死地的愤怒;另一方面,其实也是林冲真心对待陆谦,却反遭对方恩将仇报而感到心寒。这两种情感在林冲心里是相辅相成的,没有其中任意一点,也不会使风雪山神庙这个故事如此感人。
其次,部分情节的内容改编与原著有一定的区别。改编版的最后一章,将排座次的起因归结于宋江令铁面孔目裴宣按众人功劳大小来安排,同时入云龙公孙胜建议以天罡星三十六、地煞星七十二的星宿之数给所有梁山好汉排座次,这点与原著有所不同,但更容易让青少年理解。
按原著所讲,刻着座次的石头是好汉们在梁山的后山上挖出来的,刚挖出时众皆惊讶,大家都认为这是上天的意愿,众人都心悦诚服地接受天意的安排。其实不难想出,这是宋江、吴用所使用的计策,不仅能够让整个集团井然有序,众将各司其职,又能使大家信服,所以天意是处理座次最好的方法。而改编版将排座次解释为人为,则更贴近生活,但仔细想想,以宋江、卢俊义为首的梁山头领是不会做这种不明智的事情的,毕竟每一个个体都会觉得自己功劳大。所以如此排座次会使一些如刘唐、李逵等头领不满,从而让领导层的领导力下降。
三、与原著思想上的不同
“《水浒传》这部书,好就好在招安”。的确,如果没有被招安的话,宋江等人忠义两全的目标就只能是水中月、镜中花了。不但如此,宋江在招降如呼延灼、关胜、孙立、黄信等一批大宋官军将领时也承诺过有一天受招安归降朝廷,所以说,没有受招安,梁山事业只可能达到“义”的境界,不会实现“忠”的梦想。
招安是个必然事件而不是偶然事件,原因来源于三个方面。除了宋江对降将的允诺外还有另外的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童贯、高俅等北宋官军不是梁山好汉的对手,只能采取怀柔的方法来维护宋王朝的统治;另一方面也是宋江怀招安之心已久,期盼为朝廷效力,为自己和梁山兄弟的后代谋一个脸上不挂“匪”字的名号。两方面共同造成招安有必然性。也成为全书后半段的文章線索:招安才是给全书冠上悲剧作品帽子的直接原因。
《水浒传(青少版)》在“忠义两全”的思想上有所侧重,特别是原著前半部分以“义”为中心的组织思想,后半部,也是招安后,以“忠”为核心的组织思想。《水浒传(青少版)》在受招安的有关环节没有提出。没有招安思想就没有悲剧的韵味,这作为全书宝贵的思想精华被忽视掉是十分可惜的,但从青少年阅读方式和快速了解四大名著故事情节来看,也是合理的。
再譬如说第36回的尾声,梁山英雄全军覆没,其中掺杂编者的主观情感为数不少。其实原著中梁山一百单八将的聚义并不是整个梁山事业的鼎盛时期。
在兵力和梁山武将的数量上,英雄聚义时的梁山军力都不如征田虎之后的军力。众所周知,宋江击败田虎之后,得其部将和兵马十之三四,例如唐斌、马灵、琼英等良将都是这一时期得来的,这时期还有济州太守张叔夜奉朝廷之命为宋供给的粮草和兵马。时迁夜闯御书房时宋徽宗在墙上题的四大贼寇:江南方腊、山东宋江、淮西王庆、河北田虎,宋江这时已经独占一支半,可以说,这时的梁山军团已经是当时天下军力最强大的。田虎的降将是宋江军队的保护膜,这一层保护膜在征王庆之后破裂,因为征王庆后田虎的降将全部阵亡,所以征方腊时已经完全是宋江与方腊的两军对垒了。这也解释了为何征讨事业前期顺风顺水,在后期梁山好汉回京却仅仅27人的原因。可以说,在招安之前,梁山是没有达到鼎盛时期的。
四、结语
综上所述,《水浒传(青少版)》在内容、人物、思想的设置上,与原著有所不同,有的情节没有按照原著内容来改写,这也是改编版与原著的区别之处,但从青少年的阅读实际情况出发,可以改编成更符合青少年阅读的作品。
参考文献:
[1]施耐庵.水浒传(青少版)[M].高纪中,改写.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2012(09).
[2]郑攀.时代悲剧——浅析《水浒传》中宋江人物形象[J].世界文学评论(高教版),2014(02).
[3]宋金民.水浒小说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1.
[4]刘兆全.金本《水浒传》对毛泽东一生事业的影响[A].水浒争鸣(第十二辑)[C].2010(03).
[5]尤业东.《水浒传》续书《水浒后传》与《后水浒传》比较研究[D].合肥:安徽大学,2010.
(作者简介:陈晨,男,沈阳师范大学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唐宋文学)(责任编辑 葛星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