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文精神的历史观照与觉醒

2019-02-14王晓文

参花(上) 2019年2期
关键词:罗密欧与朱丽叶人文精神

摘要:《娇红记》《罗密欧与朱丽叶》两部作品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萌芽的历史语境、情境及人文精神的觉醒、呼告与书写三个方面进行比较、阐述,呈现出作品中这段独特的历史时代中错综复杂的人的生存境遇的曲折性、多变性,给人截然不同的艺术审美。

关键词:《娇红记》《罗密欧与朱丽叶》历史情境 人文精神

中国明朝中后期孟称舜的代表作《娇红记》是中国古代市民文学的经典,一部爱情悲剧,被奉为“中国古典十大悲剧”之一,足见它在中国戏剧史上的地位。而略早于他的文艺复兴时期的世界文学巨匠莎士比亚,其人文主义经典爱情悲剧《罗密欧与朱丽叶》,也是其第一部悲剧剧作。经过比较,两部中外戏剧在取材、主题、母题、情节、场面等有着诸多相似之处,也呈现出各自的特点。我们主要是从历史语境、历史境遇和人文精神觉醒的维度去解读、审视。

一、相似历史语境的文本观照

通过研读,《娇红记》在人物塑造上比《罗密欧与朱丽叶》更丰满,人物性格在发展中变化,这是莎翁这部作品所不能比的;在内容上,《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格调却比《娇红记》高,它没有迎合低级趣味的情色描写,这一点莎翁更显严肃。作品表现出来的新特点、新思想,及各自浓郁的时代气息和人文精神及人性的觉醒,呈现出中、西各自独立世界即将融为一个统一的人类社会的前兆,对人类历史进程走到同一个阶段,即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生产关系、社会思想的萌芽的历史语境下的人文书写,像两个老朋友,匆匆邂逅,后又分道扬镳,各奔西东,寻找各自不同的际遇。

中、西意识形态和社会历史进程的差异,地缘生态条件制约,但却有着相同人类文化精神和情感特征的普遍性,即“人类心智的一致性”。《娇红记》属东方民族特色的戏剧形式,以说唱为主的戏曲,倾于抒情,这离不开中国古典文学的诗词传统、审美情怀、道德化社会生活的浸染;源于《诗经》唯情的审美文化特质,是东方内陆农耕文化的封闭、单一、务实,表现了东方人的血缘亲情。可以说,“东方宗法,地域社会,乃重情理”造成了解也解不开的裙带关系、门第观念以及不合理的婚姻制度。《罗密欧与朱丽叶》则以宾白为主,重在叙事,这深受欧洲传统戏剧即古希腊戏剧和《荷马史诗》这种叙事性文学的影响,窥见西方重智尚利的审美文化特质,“西方城邦,自由国家、乃重智利”使他们陷入了功利主义的冰河之中。

二、相同历史境遇下的情绪书写

相同的机遇、不同的遭遇必会产生截然相反的命运。十六七世纪是中、西城市商品经济高度发展的历史时期,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萌芽并得到了初步发展,在封建专制制度进一步加强的同时,人们对专制制度的反抗也逐渐走向了自觉,市民文学也十分繁荣,并主动地承担起了反映这一时代精神及其时代特征的历史书写。中国传统的“重农抑商”的思想控制着统治者的思维,对频繁的贸易、地区间繁荣混乱的商业交往感到恐惧和颤栗,最终制订了“海禁”政策,进行了打压和压制,加上中国分散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固有特点,束缚了商品经济的发展,这些诸多因素包括这种封闭、分散的小农经济抑制了资本主义经济在中国的继续发展。这一时期欧洲的君主们为了加强王权,消除地方割据势力,依赖新型的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力量,打击旧势力,而这又符合他们对市场和利益的要求,携手创建新的社会秩序,共同推动历史前进的步伐,为资本主义发展扫清了障碍。

明朝中后期,俗文学大盛,戏曲高度繁荣。孟称舜的《娇红记》客观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包括历史的和人文的。此时英国正处于伊丽莎白女王统治时期,文艺复兴波及到此,对古希腊罗马进行了继承和发展,戏剧在英国盛极一时,莎士比亚是其代表,爱情悲剧《罗密欧与朱丽叶》适时而作,虽是悲剧,其感情基调是较明快的,被称为“乐观主义悲剧”。这也是该作品区别于其后的“四大悲剧”的主要因素,表现了伊丽莎白女王统治时期英国的社会状况(社会稳定、国力强盛、经济繁荣)和人文主义道路的胜利。《娇红记》则流露出末世的感伤情绪,细处反映了晚明兴起的个性解放思潮和所遭受的沉重打击,由兴奋转为痛苦,由痛苦转为消沉,被封建礼教及其专制制度所扭曲、摧残,再加上明朝后期社会矛盾复杂,政治腐败、阶级矛盾尖锐、农民起义不断、边患重重、民族矛盾加剧,这一切阻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为东方落后于西方埋下了隐患。在相同历史境遇之下,《娇红记》《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情绪书写截然不同。

三、相关人文精神的觉醒呼告

许多学者认为,在元代已有了当时世界上最繁荣的东南沿海城市的手工业和世界上最具活力的商业活动,到了明代中后期,南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开始萌芽,但受到“重农抑商”思想的钳制,社会矛盾日趋尖锐。与之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在思想文化领域中,以李贽为代表的进步士子,力图重新构筑新的国家意识形态,对封建礼教和程朱理学进行尖锐的批判,个性解放的思潮盛极一时。在《娇红记》中,对人性、个性进行观照和书写,使其从禁锢中获得解放,并对人文精神的觉醒进行历史呼告。明代中叶的“左派王学”即以王艮为首的文人,承袭了王守仁哲学思想加以发展,猛烈地抨击了程朱理学。明代万历年间的李贽、袁宏道、汤显祖等受其影响,反对传统,对人的欲望表示充分肯定,反复在陈说追求物质享受、“好货好色”、为自身谋取利益是人的天性的合理要求,突破了传统的世俗的封建专制理学观念,甚至李贽的“妇女也有平等”的思想,在当时是难能可贵的。他指出妇女所谓“短见”是因为她们的生活受到了限制的结果,意识到封建礼教对女性人身自由的限制,孟称舜也受这些思想的影响,在作品中有了时代气息,表现了明末社会激烈的矛盾冲突,剧中的番衅、防番、城守等几出,是当时社会边患危机的真实写照,表现了明朝军民抗击外族入侵的爱国精神,如抗倭英雄戚继光、俞大猷和抗擊后金英雄袁崇焕等。《娇红记》讲述的申、王爱情多灾多难注定夭折的悲剧历史命运,笼罩在悲剧的阴霾里无法自拔,但在结尾,又对坚韧不拔的民族精神进行了赞扬。也有对父权制下的包办婚姻及家族利益下的门第观念进行了批判,表现在王文瑞抗婚、允婚、又拒婚的态度上,既是对“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封建婚姻观念的不满,又是对封建礼教对青年的心理摧残和精神扭曲的大胆揭露,这是根植于封建家族利益之上的门第观念的罪恶,并大力歌颂了申纯、王娇娘对爱情的执着追求和不懈努力的斗争。虽然他们的反抗是被动、软弱、消极的,但是多少有了些进步的因素,再现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萌芽的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

总之,两部作品都是新、旧历史交替背景下的文化产物,并且表征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新迹象、新内涵,即对世俗传统生活、文化、思想的抗争和反叛,呈现出这段独特的历史时代中错综复杂的矛盾:人的生存境遇的曲折性、多变性。故而呈现出在同一历史进程境遇和语境中相同的特点和不同的命运这一深刻主题。

(作者简介:王晓文,男,本科,庆阳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文艺美学、比较文学)(责任编辑 刘冬杨)

猜你喜欢

罗密欧与朱丽叶人文精神
白金十分钟自救互救实践创新展现新时代人文精神价值
人文精神在科技期刊编辑出版中的体现及构建
试论医学人文精神的构建
循证医学的人文精神
基于历史教学中人文精神缺失与重建的新思考
寻找历史的缝隙——关于“人文精神讨论”的述评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