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病人焦虑状态与生活质量的logistic回归分析
2019-02-14单媛媛甘谱琴王婷尤敏
单媛媛,甘谱琴,王婷,尤敏
吞咽障碍为脑卒中后病人常见并发症之一,发生率可达51%~73%[1-2]。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临床表现主要为饮水呛咳、吞咽困难、误吸等[3]。随着病情的进一步发展,最终可造成病人发生营养不良、吸入性肺炎、窒息等一系列疾病,严重者可导致死亡[4-5]。因此,病人极易出现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状态,进而加重病人的生理障碍,降低了病人对生活的满意度,生活质量下降明显[6]。近年来,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的评定已成为医学界越来越重要的指标[7]。目前,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病人抑郁状态的研究较多,但对脑卒中吞咽障碍焦虑状态及其与生活质量关系的综合研究少有报道。为了解吞咽功能障碍病人的焦虑状态与生活质量的关系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本文选用焦虑自评量表(SAS)以及生活质量问卷(SF-36)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病人的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进行评估,并分析其相关影响因素,为制定更加合理的干预措施提供理论基础。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采取随机抽样方法,选取2017年3—8月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脑病科及康复科共80例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病人进行调查。纳入标准:临床表现与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中规定的诊断标准[8]相符合;经由头颅CT或MRI影像学检查确诊为脑卒中者;生命体征平稳,意识清楚者;病人自愿配合调查,可自行填写问卷或由调查者代写;签署知情同意书者。排除标准:其他病症导致吞咽障碍者;伴有严重言语功能及认知障碍者;不愿配合者。80例中男38例(47.5%),女42例(52.5%);年龄(71.10±12.574)岁,年龄范围为45~92岁:文化程度:小学或以下14例(17.5%),中学18例(22.5%),高中、专科及大学48例(60.0%);工作状况:职工53例(66.3%),农民16例(20.0% ),自由职业者11例(13.8%);费用支付方式:省、市医保42例(52.5%),农村合作医疗19例(23.8%),普通19例(23.8%);收入:1 000~<2 000元16例(20.0%),2 000~<4 000元39例(48.8%),4 000~<6 000元25例(31.3%);诊断状况:脑梗死49例(61.3%),脑出血31例(38.8%);吞咽障碍等级[9]:二级23例 (28.8%),三级31例(38.8%),四级26例(32.5%)。本研究得到了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方法
1.2.1 吞咽等级评价方法 采用洼田饮水实验对吞咽障碍病人进行等级评价[9]。评价由专人负责,在病人入院时及接受问卷调查前分别进行等级评价。
1.2.2 调查工具 (1)基础资料调查问卷:采取自编式基础资料问卷获取病人的基础资料情况,包括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职业、收入、诊断、吞咽障碍等级以及医药费支付方式等。(2)焦虑自评量表(SAS):是一种评定病人焦虑主观症状的临床测量工具[10]。共包含20个条目问题,依据病人最近1周的感觉进行评分,应用4级分值制度,其中50~59分为轻度焦虑,60~69分为中度焦虑,70分以上为重度焦虑。总分越高,其焦虑程度越重。(3)生活质量问卷(SF-36)[11]:该问卷涵盖了8 个领域,总共36条选项,其中包含生理机能(PF)、生理职能(RP)、身体疼痛(BP)、总体健康(GH)、精力(VT)、社会功能(SF)、情感职能(RE)、精神健康(MH)。总分越高,生活质量越好。
1.2.3 资料收集 选择无治疗护理操作的时间段,保证安静环境无干扰,由两位调查者通过交谈的方式来收集资料。告知病人调查目的,征求其同意,另外若病人因各种原因不便填写者则由调查者逐项问答并确认后代写。问卷填写完成约需10~20 min,问卷结束后检查核对填写情况并当场回收。此次研究发放调查问卷80份,回收80份,有效率为100%。
2 结果
2.1SF-36各维度评分情况本组病人SF-36总评分为(43.209±11.992)分。各维度得分及其排序见表1(得分越高,则说明生活质量越好)。
表1 吞咽障碍80例SF-36各维度评分情况
2.2SAS与SF-36各维度相关性分析本组病人SAS均与SF-36总分呈现显著的负相关(r=-0.800),且SAS与SF-36各维度间的负相关程度均较强,见表2。
表2 吞咽障碍80例SAS与SF-36各维度相关性分析
2.3吞咽障碍病人SF-36的单因素分析SF-36评分的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9项指标/变量中的4项指标/变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别为:收入、诊断、吞咽障碍等级以及病人的焦虑程度,见表3。
表3 吞咽障碍80例SF-36的单因素分析
2.4logistic回归分析以本研究资料为样本,建立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因变量为SF-36评分(经两分类转化后赋值:2为≤60分,1为>60分),自变量为前述单因素分析中P<0.10的各因素,赋值情况为:收入(3=1 000~<2 000元,2=2 000~<4 000元,1=4 000~<6 000元);诊断(2=脑梗死,1=脑出血);吞咽障碍等级(3=四级,2=三级,1=二级);焦虑程度(3=重度,2=中度,1=轻度),回归过程采用后退法,α剔除=0.05。结果:有3个变量被保留于回归模型中(P<0.05),提示:低收入、高吞咽障碍等级、高焦虑程度的病人其生活质量差。其中最重要的影响因素是病人的焦虑程度,OR值高达4.71,见表4。
表4 吞咽障碍80例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3 讨论
近些年,我国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呈现出上升的态势,其中脑卒中致死率最高,脑卒中后最常见的并发症则为吞咽障碍[12]。由于吞咽障碍常导致众多的病症,如营养不良、误吸、肺部感染等[13],降低了病人的生活质量以及战胜疾病的信念,最终造成病人罹患情绪障碍性疾病,如焦虑、抑郁等。有研究显示[14],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病人焦虑等不良情绪发生率高,这与本研究结果相同。
本研究调查结果显示,本组病人的SF-36总分为(43.209±11.992)分,得分最低的3项为PF、GH、VT。Brandao等[15]采用SF-36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对老年急性吞咽障碍病人与非吞咽障碍病人进行比较,结果发现非吞咽障碍组生活质量得分高于吞咽障碍组,表明年龄对病人生存质量存在影响,而本调查研究中的病人年龄差异较大,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另外,本研究结果发现,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病人的GH、PF得分最低,而Brandao的研究发现非吞咽障碍组在GH、PF、BP三方面优于吞咽障碍组,表明吞咽障碍病人在GH、PF、BP三方面均低于正常,这与本研究结果类似。分析本文研究结果,可能由于病人的健康状况妨碍了其活动,使得病人日常生活行为受限,从而降低了病人对自身健康情况及精力的认识。同时,根据本调查结果,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病人的SAS与SF-36呈现出显著负相关关系,表明病人焦虑评分越高,其生活质量越差。由于生理功能受损,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病人身心失衡,容易造成心理障碍,不仅降低病人生活质量,还对疾病的康复效果及预后造成严重影响[16]。护理人员应加强对此类病人的心理护理,及时改善其不良情绪,指导病人积极配合康复锻炼,提高生活质量[17]。
另外,本研究还表明:4个相关因素对生活质量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在显著性水平α=0.05下进行有序多分类回归分析,该分析显示,收入、吞咽障碍等级以及病人的焦虑程度与生活质量有显著相关关系。Ekberg等[18]对欧洲360例吞咽障碍病人进行心理调查,并对病人的临床疾病因素、人口学特征与生活质量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多因素分析结果发现,女性病人较男性病人更易出现吞咽问题;年龄越大,吞咽困难发病率越高;社会支持、饮食焦虑和恐惧情绪对病人生活质量有明显影响。由此表明,性别、吞咽状况、不良心理状态、社会支持等对病人生活质量有明显影响,该结果与本研究结果大致相同。本调查研究结果中,收入的回归分析表明,相较于收入低的病人,收入越高其生活质量越好,分析可能原因为:疾病产生的经济负担比之较小;吞咽障碍等级的回归分析表明,相较于吞咽障碍等级高的病人,吞咽障碍等级越低其生活质量越好,分析可能原因为:等级越低的病人其康复的可能性越高;焦虑程度的回归分析表明,相较于焦虑程度高的病人,焦虑程度越低其生活质量越好,分析可能原因为:负性情绪障碍对病人的生理及心理均产生不良影响,这与官小莉等[19]研究结果相一致。
综上所述,对于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病人来说,其焦虑状态与生活质量呈现显著负相关关系,且与多种因素相关,主要包括病人的经济能力、吞咽障碍等级等。因此护理人员在常规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病人的基础上,同时要重视病人的心理康复,帮助病人消除消极的心理刺激,增强其心理适应能力,从而能够更好地控制病情,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有利于提高病人生活质量[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