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建筑计划融入建筑设计课程的改革与实践

2019-02-14刘佳琼

山西建筑 2019年1期
关键词:计划书建筑设计成果

刘佳琼

(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学院,广东广州 510800)

1 研究背景

1.1 教学现状

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学院(以下简称华广)是学制4年的民办独立院校。学习时间长度受限,不能照搬5年制院校的培养计划,要合理利用时间、突出训练重点。于是,建筑学院培养目标定位为“建筑学技能过硬的应用型人才”即“培养建筑师的助手”。以此为背景,建筑学院专业课教学环节一直在不断的优化。目前,已形成的课程教学环节有:1)开题讲座——引导学生快速理解任务书及相关设计规范;2)实地调研;3)案例分析与资料集;4)课堂分组辅导;5)公开交流——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并实时分享其他老师对于相关专题的一些指导达到强化学生之间交流的目的;6)专题讲座——帮助学生开拓设计思路,让学生了解最新设计动态;7)集中评图——统一教师们的评分标准;8)结题讲座等环节——让同学们学习优秀作业,并分析、总结全年级存在的问题。

1.2 存在问题

在这些教学环节中,相对应的成果要求,分别为:读书报告与场地分析作业(以下简称第一阶段作业)、一草阶段成果、二草阶段成果、三草阶段成果、正图阶段成果。其中,《第一阶段作业主要包括:任务书解读、场地调研与勘察、场地分析、读书报告(资料集抄绘)、查阅规范、案例分析等,如《华广建筑系馆设计》任务书中的第一阶段作业要求为:

查阅《建筑设计资料集》(第二版)的有关资料,了解各项功能要求及平面组合、空间处理的手法和技术要求。

相关建筑设计规范资料读书报告,不少于1 000字,A4规格打印。

地形环境现状分析调研报告,必须有相关分析图(气候条件:日照、朝向、自然通风等;景观条件、场地条件等),并徒手绘于A3图幅的白纸不少于三张,与读书报告统一装订成册。

在教学过程中发现,每届学生对于读书报告与场地分析作业阶段的时间把握松散,成果不尽人意,第一阶段的作业要求也没有对后期设计起到一定的引导和辅助作用。

普遍存在的问题:

1)场地分析几乎是千篇一律;

2)案例分析没有深入研究;

3)对于相关课题设计的研究背景和发展现状等不了解;

4)相关的规范解读不够全面,甚至有同学基本不重视规范的查阅与解读。

1.3 建筑计划的概念与意义

根据建筑计划的理论研究,对建筑计划的相关概念进行了梳理:

1)建筑计划的概念是:按照建筑计划学研究的方法或依据对其设计成果进行的动笔制图之前的分析、图解、归纳、构思等一系列研究性的工作。

2)建筑计划学的概念:以研究、解明人的生活、行为、意识与建筑空间的相互对应、相互作用为目标。

此次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中,旨在将建筑计划融入教学环节中,解决以上存在的问题,希望能够在设计始端,提高学生在第一阶段学习的进度与深度,培养学生调研与勘察场地的方法、深入案例分析、仔细解读规范、善于应用资料集中的基本知识等基本专业素养,并加强学生语言表达等能力。注重个人成果部分汇报的表达方式与逻辑;由辅导老师引导,明确框架和内容,形成有针对性的“参考书”或“资料集”,最后成果编辑成册,打印成纸质版,在整个设计阶段都能方便于学生的翻阅;每届学生的《计划书》成果不断进行优化,形成较好的华广建筑学院专业设计课程“参考书”。

1.4 教学改革的实施方案

第一阶段作业的成果要求与教学模式实行以下教学改革:

1)将第一阶段作业的成果调整为《计划书》的形式,可提高成果的深度;

2)建议将个人形式完成调整为团队合作的形式完成,提高学生分工协作的能力和团队精神;

3)教学过程中,老师可引导制定目录与框架,根据学生的喜好与优势进行分工协作,提高团队所有成员的参与度,避免学生完成自己的工作部分,不熟悉其他部分的内容;

4)将第一阶段作业的要求提高,将评分重点放深度上,而不仅仅是完成度上;

5)注重个人成果汇报的表达方式与逻辑,更注重学生的表达方式与逻辑性;

6)资料统整的过程中,更注重学生对论文编辑的思维、逻辑与格式的规范性;

7)《计划书》的时间控制在一个星期或一个半星期;

8)编辑成册,每届完善,形成有针对性的华广建筑学院专业设计课程“参考书”或“资料集”。

建筑设计课题以《计划书》的形式呈现,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课题概况:包括课题概念、现状、背景以及其发展趋势等;

2)基地分析:包括区位分析、日照分析、噪声分析、风向分析、人流分析、地形分析、道路分析等;

3)功能分析:包括任务书中设定的具体功能,对其相关概念、常用尺度与形态、功能关系等,最后编辑《空间计划表》;

4)相关规范:包括容积率与面积指标等以及课题涉及到的相关防火规范、停车规范、制图规范等;

5)案例分析:陈列2个~3个案例分析,包括案例构思与立意、功能空间、流线等;

6)参考:包括优秀作业、优秀排版、工作模型范例、参考资料、参考文献等。

以上内容不仅涵盖了往届任务书中第一阶段作业成果的所有要求,且相比之前而言,更具有针对性与系统性,对于学生而言,所出成果能在整个设计进度推进的过程中,《计划书》都能成为具有华广建筑学院课题特色的建筑“设计资料集”。

2 建筑计划融入教学的实践成果简述

2.1 五例《建筑计划》实践

以《建筑设计一》至《建筑设计三》、毕业设计的课题,拟定了相关内容《建筑计划书》5份以上:

1)2014级建筑系馆设计,由9人组团队以合作方式完成一份《建筑系馆设计计划书》;

2)2015级学者住宅建筑设计,由10人组团队以合作方式完成一份《学者住宅设计计划书》;

3)2014级民俗博物馆建筑设计,由9人组团队以合作方式完成一份《民俗博物馆设计计划书》;

4)2015级建筑系馆设计,由14人组以个人方式完成一份《建筑系馆设计计划书》;

5)2014级毕业设计,由7个人以团队方式完成一份《公寓建筑设计计划书》。

2.2 《建筑计划》大纲

以建筑系馆设计为例,拟定了《建筑计划书》大纲一份:

1)课题概况:包括课题概念、现状、背景以及其发展趋势等;

2)基地分析:包括区位分析、日照分析、噪声分析、风向分析、人流分析、地形分析、道路分析等;

3)功能分析:包括任务书中设定的具体功能,对其相关概念、常用尺度与形态、功能关系等,最后编辑《空间计划表》;

4)相关规范:包括容积率与面积指标等以及课题涉及到的相关防火规范、停车规范、制图规范等;

5)案例分析:项目介绍、构思与立意、功能空间、流线等;

6)参考:包括优秀作业、优秀排版、工作模型范例、参考资料、参考文献等。

3 建筑计划融入教学中效果评价

3.1 各个年级实践运用情况存在差异

1)大二的学生对于建筑设计搜集资料和统整的方法不够娴熟,完成一套《建筑计划书》的难度较大,成果稍差。

2)大三的学生对于建筑设计搜集资料和统整的方法稍显熟练,完成一套《建筑计划书》的成果较好。

3)团队合作的方式,成果较好,但容易出现学生对某一方面技能熟练,而某一方面技能没有得到锻炼的情况。另外,对于学习态度较差的同学,容易出现浑水摸鱼的情况。

4)个人完成的方式,因时间关系,一套《建筑计划书》的完成显得难度过高,成果格式混乱、条例不清晰、内容不全面,效果较差。

3.2 因材施教

结合各个年级学生的专业能力,以及学院对学生的培养目标,关于《建筑计划书》完成的工作方式应因材施教,形成不同的要求与标准:

1)一年级从第一个作业“初看建筑”起就开始锻炼和培养资料搜集的方法与能力。

2)二、三年级的《建筑设计一》《建筑设计二》《建筑设计三》课题的建筑计划书可考虑以个人完成的方式,重在培养学生对场地分析、调研能力、规范以及课题研究等各方面专业能力的提高。

四年级的《毕业设计》可通过团队合作的方式完成,考虑到学生经过设计院半年时间的实践,各方面专业能力有一定提高,《建筑计划书》的完成可强调深度。前期的调研、文献参考、规范搜集等进行系统的准备,强调资料统整的规范性与条理性。为毕业设计的开题和后期设计起到非常重要的参考作用。

4 进一步研究与改革

4.1 时间安排与深度要求

在过去的教学环节中,建筑设计的前期准备时间为两次课:一次为开题与前期准备,一次为学生资料搜集检查。对于《建筑计划书》的实现,时间显得过于紧张。

在2014级建筑系馆设计,由9人组团队以合作方式完成一份计划书的实践中,本人作为指导老师,至少需要抽出一次课的时间额外给本组同学进行辅导,完成效果较好。

由于第一阶段的教学安排只有一周,且开题讲座就占据了一次课的时间,相对来说,辅导的次数较少,时间有所欠缺,导致计划书内容的深度也不够深入。但如果在教学安排中,将建筑设计的前期准备时间增加一次,将会减少一次后面的设计辅导时间。以上教学建议有待进一步研究与探讨。

4.2 下一届抄袭和过度参考问题

由于每年的课题相同,资料的框架和内容不会发生太多变化;加上学生之间交流也越来越多,难以避免下一届学生因时间问题,抄袭或过度参考往届成果,对于搜集资料、训练条理性等方面的训练达不到较好的效果。

针对此问题,需要针对规范、案例、周边环境等方面做到与时俱进,及时更新,针对每届的《建筑计划书》的深度和框架等方面进一步完善。

4.3 明确各个年级的实施标准

关于一、二、三、四年级的《建筑计划书》的实施,形成不同的要求与标准:

第一,一年级从第一个作业“初看建筑”起就开始锻炼和培养资料搜集的方法与能力。

第二,二年级和三年级开始,除了设计前期的资料搜集外,还需要进行“建筑计划书”的编辑。并结合前期成果《图纸打印标准》《网络资源搜集统整》《AUTO CAD导图比例指南》等进一步完善各项文件的规范性与指引性。

第三,四年级开始,可以以团队合作的方式进行“建筑计划书”的编辑,并强调资料统整的规范性与条理性。

5 结语

《建筑计划》融入建筑设计课程教学环节中,不仅注重学生搜集资料的能力,以及理论研究的方法,提高表达方式与逻辑;在辅导老师引导下,明确框架和内容,能够形成有针对性的“参考书”或“资料集”,最后成果编辑成册,对学生整个设计过程提供了较好的设计方法和依据。

教学上,还需要进一步研究各组之间教学成果的对比,形成一套成熟的效果评价体系,为设计课程的教学改革提供依据;在学生的培养方面,还应注重加强学生通过建筑计划的一系列工作,形成时间规划与每个阶段所需解决问题的把控能力。

猜你喜欢

计划书建筑设计成果
建筑设计应对低碳理念的相关思考
小型商业建筑设计
验收成果
创业计划书对大学生创业的指导性探析
绿色建筑设计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思考
工大成果
天骄联盟之商业计划书培训成功举办
“健康照明”成果聚焦
保持简单,不断前进
建筑设计的困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