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监理企业如何实现“走出去”战略
2019-02-14董海鸿许加堂
董海鸿 许加堂
(上海三凯工程咨询有限公司,上海 200070)
1 国内监理企业现状
中国的监理事业从1988年建设部发布《关于开展建设监理工作的通知》算起,已经走过了30个年头。伴随着国家改革开放40年带来的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我国的监理事业也得到了快速发展。众多监理企业抓住了国家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期,不断扩大企业的规模,扩大自己的市场份额和业务范围,使企业的业务总量不断提高。但同时必须清醒的看到,中国的监理行业整体表现仍然处在管理粗放,专业水准偏低,低端服务量大,监理工作含金量不足、企业同质化严重等状态,如对项目的整体施工组织缺少细致性和针对性的指导意见,对项目建设中的资源配置、技术资金管理、投融资控制等缺少计划、组织和管理要求,对项目管理尤其是项目前期阶段缺少建设性意见等,仅侧重于对施工程序的审查和进行质量验收、安全管理等工作。显然其在工程项目全过程咨询中的权重比较低,对如何使工程项目更好地发挥投资效益的咨询管理功能不强。鉴于我国咨询行业目前存在的碎片化、条块化等分散管理的现状,很多监理企业也和其他咨询企业一样,多年来一直在努力尝试进行企业的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以加强企业的综合咨询服务能力。近些年国家也出台了很多支持政策,但是由于诸如存在的体制问题、企业自身问题,以及市场环境不成熟、专业人才匮乏、社会认知度不高、相关政策不配套和实施细则难落实等诸多原因,使得监理企业的转型升级成本高,难度大,不确定性因素多等,长期下来企业变革和升级的内在动力明显不足。
我国的工程建设监理制引自西方发达国家。在这些国家,工程建设实行(咨询)工程师(我国称为监理工程师)制已经走过了一百多年的路程。现在行业发展已经相当成熟,其工程咨询行业拥有庞大的高学历高智力的工程咨询服务队伍,建立了完善的管理体系和监督约束机制。良好的行业发展也获得了很高的社会认知度。其工程咨询企业从事的业务范围涵盖工程项目生命周期全过程,包括项目前期的机会投资分析、项目建议书、投资融资报告、可行性研究;实施期的技术设计、招投标、造价、施工、采购;尾工期的项目结算、项目决算、项目后评价、项目运营管理、项目寿命终止评价等。这种宽深化的服务业务要求工程咨询企业必须拥有更宽泛的专业技术人员对项目全寿命过程的各个阶段负责,同时又要求从业人员对专业知识的掌握更加深入和细致。这些特点与我国现阶段咨询行业呈现的条块化、碎片化、低端服务和企业同质化现象相比形成了较大的反差。
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中国现在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经济发展正由过去的吸引外资拉动内需模式逐渐转化为外向投资扩大出口的发展模式。习近平主席在2013年9月和10月出访中亚和东南亚国家期间先后提出了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一带一路”倡议,正是高瞻远瞩、高屋建瓴的为中国未来的经济发展全面走向世界所做出的顶层战略布局。工程咨询服务业作为高智商的服务产业,是典型的投资依赖型产业。中国的工程咨询企业和以其他形态存在的咨询服务业是国家创造走向世界,实现中国经济全球化不可缺少的力量。
中国的监理事业伴随着中国经济40年的发展而壮大,但是要做到配合国家“走出去”战略,适应对外投资项目的工程咨询服务,还需要与国际接轨,拓展自己的服务范围,提高全过程工程咨询服务能力。要完成从大到强的转变则需要走向世界,与国际高水平的咨询服务企业同台竞争,在市场竞争中学习和提高自己。
2 实施“一带一路”战略孕育了广阔的国外市场
“一带一路”战略作为国家战略意义重大,它表明了国家开展外向投资,实施资本输出的政策方向和经济发展的地理区域,是以此解决国内产能过剩和加速人民币国际化,带动亚太地区经济增长,助力中国经济转型的重要布局,而且也得到了这些区域国家的欢迎和国际社会的积极响应。未来10年,我国对外投资将达1.2万亿美元,出资400亿美元设立丝路基金,力度巨大。我国还拥有4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预计会利用这一优势对“一带一路”国家基建项目提供融资支持,带动我国基建和成套设备出口,建筑行业必将从中充分受益。
随着“一带一路”政策的落实,对沿线区域很多国家的建设规划会产生影响,这无疑为建筑行业带来了新的重大机遇。在鼓励“走出去”的背景下,中国对外投资资金数额逐年增加,预计未来5年投资金额增速将保持在10%以上。我国对外投资主要集中在制造业、基础设施建设、能源矿产、农业、服务业及文化产业等。这些产业无论在投资初期还是建设过程中都与我们工程咨询行业关联密切。由国内资金进行投资建设的领域,在选择工程建设队伍时必然会倾向于本国企业,这无疑给工程咨询行业走出国门带来了巨大的机会。
3 国内工程监理企业实施“走出去”的障碍
多年来国家积极倡导和鼓励工程咨询企业实施走出去,参与国际竞争。但是就监理行业而言远没有形成自觉和积极的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形势,有的监理企业虽然走出去,但由于遇到各种困难和障碍没有取得良好的成果,究其原因可分成两类,一是国内和企业自身环境存在的问题,二是对境外项目的环境研究不充分带来的问题。
3.1 国内环境和企业自身存在的障碍
3.1.1 企业本身在伴随市场需求和发展的过程中没有建立健全完善的企业管理体系
大部分企业虽然建立了相关的管理体系,但是在实际工作中的管理行为与管理体系要求严重脱节甚至大相径庭。大部分人的工作行为不是按照标准化要求作业,而是按照经验和习惯思维开展工作,也折射出企业员工“守约、诚信、严谨”的职业精神不够。这与国际咨询公司的要求格格不入。这也是常常导致国内企业对国外工程咨询状况不能全面理解和消化的重要方面。
3.1.2 工程咨询专业人员匮乏
监理企业拓展工程咨询业务,最重要的资源就是拥有一批有实际工程经验的专业技术管理人员,企业的人工费就是企业的主要成本。一个工程咨询企业在经过多年的市场打拼后,其企业品牌价值往往成为企业的重要资产,而企业的品牌价值要靠企业员工支撑,所以好的工程咨询公司必须有一大批优秀的专业技术管理人才。监理企业实施走出去参与国际项目竞争,不仅需要有懂专业、懂项目管理、懂语言、善交流和沟通的复合型人才,还要有新生代专业人才的加入,形成一个有梯度的团队。可是这是国内众多监理企业的短板,也是企业不能实现走出去和站住脚的主要原因。
3.1.3 业务范围的条块化和碎片化,不适合境外的业务需求
目前我国基建市场仍然实行设计院、招标公司、监理公司、造价公司、运营公司等条块化服务机制。这种分散的企业管理模式使项目管理呈现碎片化,与国外项目建设对工程咨询服务的要求不相吻合。虽然国家多年来一直倡导实施全过程项目管理,鼓励企业通过转化、合并、重组等方式实现企业的转型升级,但是要完成这一过程,并使企业整合出自己的核心产品,做到有实力参与国际市场竞争还有着漫长的道路。
3.1.4 对国际工程咨询管理知识体系不够熟悉和掌握
由于我国咨询行业存在的条块化和碎片化问题,对目前国际市场通常实行的项目全过程管理知识体系的系统认识比较肤浅,在项目的咨询管理中对知识体系的运用也不熟练。当然,目前的市场环境对这些知识的需求力度也不够。
3.2 对境外项目属地的环境不熟悉产生的障碍
1)由于政治生态不同造成的障碍。
由于世界经济受世界政治因素的影响巨大,不平衡的政治形态使得一些区域经济的发展明显受到世界大国政治的影响。地缘政治对项目的影响巨大,体现在当地政府的政策制定、国家发展规划等方面。项目的落地和实施常常与这些政策紧密相关。
2)企业对项目属地的政策和制度不熟悉产生的一些障碍。
具体体现在以下方面:a.企业对当地的法律法规的内容不熟悉,如大多数国家的政府要求外国企业在项目建设中要使用一定比例的当地劳动力,而且政府对当地劳动者的工作时间、劳动报酬都有法律保护等;b.企业对当地财务制度、外汇管理、国外资金管控等政策了解不够,如有的国家要求美元不能出境,要求外国企业要与本地企业联合实施项目建设等;c.企业对项目建设的工作标准认识不足,包括设计、施工、验收的标准、程序等,与国内有很大的差异,因此增加了很大的成本支出。
3)风俗习惯和文化的差异,往往对项目建设过程中的相关资源配置、工期目标落实等产生很大的影响。
4)对项目当地的建筑市场、劳动力市场的情况不熟悉导致项目建设中出现各种障碍。如国外建筑材料由于来源杂乱或品种短缺等等问题,造成项目建设不能顺利推进。
4 监理企业如何实现“走出去”的战略目标
工程监理企业最终实现走出去,必须对照现在的国际工程咨询管理标准找出自身的差距和不足,及时提高。
4.1 实现“走出去”需要采取的措施
1)建立、健全和完善企业的管理体系并认真贯彻实施,使企业员工养成按照管理体系开展工作、做事标准规范的良好习惯,形成诚信、责任、积极、严谨的文化氛围。在当今信息爆棚、市场可以无限放大的时代,能做到在技术上精细化,在行为上标准化才能提高企业效率、保证工作质量。
2)成立专门的境外项目经营团队和专业队伍,做到:a.认真研究国家的“一带一路”政策和国外工程的实施情况,掌握相关国家和相关产业的发展动态;b.深入研究国际项目管理规则和FIDIC合同,针对自身需要制定相关的管理制度;c.关注项目属地国家的政治情况,研究项目建设相关的法律、政策、标准等,以及财税、外汇等政策要求和风俗文化习惯等。
3)积极按照全过程项目管理的要求,向宽深化方向拓展企业的业务范围。在企业“走出去”之前,在国内市场积极开展全生命周期的工程咨询工作,加深对全生命周期工程咨询工作的理解和认识,不断积累管理经验、积聚专业人才,积蓄企业实力。
4)广纳国际项目管理人才尤其是高层人才,制定企业战略,布局国外市场。更多地培养年轻人才加入,形成有质量、有梯度的技术管理人才队伍。
5)与政府有关部门保持密切联系,可以更多的了解国家的政策走向和产业要求。配合国家政策要求,更有针对性地进行市场经营活动。
6)与国家的大企业保持密切沟通和交流,以不同的方式加强彼此的联系,尤其是潜在的参加“一带一路”建设的客户。一般来讲央企是国家对外投资政策的落实者,监理企业实现境外业务的开拓,联合大企业以各自的业务优势,互补互助,共同“走出去”,实现以点带面的发展,无疑是一条快捷之路。
7)与国际咨询公司联合和合作开展一些咨询业务。上海聚集着很多国际工程咨询公司,有着良好的学习、交流、合作的环境和资源。
8)积极参加境外项目招投标,在实战和与对手的竞争中学习,不断积累经验,找出差距,分析,总结和提高自己,最终实现企业目标。
4.2 从事境外项目的企业应注意的事项
“一带一路”战略沿线的区域绝大部分是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国民生活水平相对不高,宗教氛围较浓厚。根据我们在这些区域从事项目建设的经历有以下体会供大家分享:
1)要对项目的建设环境做充分的了解。
a.政府效率比较低,腐败现象比较普遍。对项目实施的决定权一般由政府相关部门控制,所以在境外做项目必须学会和善于与政府人员打交道;
b.入关和清关工作需办理的手续很多,并且常常出现一些官员工作效率低或不作为的情况,所以清关工作相当缓慢;如果加上内地运输、货物装卸、料场存放等环节,往往是所需物资完成一个运输周期需要很长的一段时间;
c.市场上各类建筑物资比较匮乏,通常很多建筑材料的供应都存在供货渠道少、材料产地杂、性能规格不稳定的状况,设备租赁及采购的市场现状也往往与项目建设的要求差距较大;
d.普遍存在项目属地的工人受教育程度比较低,专业知识及技术能力都比较低下的状况,造成劳动力效率低。所以使用当地劳动力施工作业,其工作质量常常不能达到质量标准的要求,需要对其技能进行培训和提高的工作量很大;
e.宗教信仰对人们的思想和行为影响很大。当地人普遍不愿意加班。追求轻松生活,享受自由生活的意愿比较强烈;
f.如果项目建设系执行属地国的标准规范和工作程序,其与国内的差别会很大,从事境外项目建设的企业需要有专门的专业团队认真研究和熟悉。这一点对项目的施工工艺、建设工期和成本控制等都会产生很大的影响。
2)在境外从事项目建设的企业和个人必须具有良好的组织纪律。
从事境外项目建设的企业或个人,在境外的一切言行都代表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形象。我们对外投资的项目,属地国家一般都比较落后,我们身在异国他乡,由于民族的差异、风俗的不同、宗教的影响、语言的障碍等等,经常会让我们因为个人行为习惯的不注意而产生不确定的危险,所以出国的队伍和个人必须遵守当地的法律,尊重当地的宗教和风俗,个人要服从所在组织的安排,低层级组织要服从高层级组织的指挥和管理,企业组织要服从政府的指挥和管理。不听从指挥和不接受约束的队伍和个人绝对不能从事境外工程建设工作。
3)各国的投资环境大为不同,项目的背景也不尽相同,对项目的实施政策应区别对待。近些年由于我国鼓励资本输出,中国人投资国外项目,无论是数量还是方式都有了很大的发展。境外项目建设如雨后春笋,这使得很多项目的背景、项目的可实施性等都不尽相同。实施境外项目建设与实施国内项目建设存在着很大的不同,影响项目实施的不确定因素很多。所以准备开展境外工程的企业都应该认真对待每个境外项目,做好详细的分析和评估并对项目持续的进行风险评价。
我们因做项目到过中亚和非洲,看到和接触过很多大型国企如中铁、中土、中隧道、中石油等公司都在国外实施工程项目建设,前期很多年有投入无产出,经过多年的经营和市场培育之后项目才开始越做越多,规模越做越大,效益越来越好。走过了企业在前期遇到的所谓“不应期”之后终于守得云开见月明。
5 结语
监理企业“走出去”,最终的目的是使企业能够在国际市场的竞争中占有一定的份额。要达到这个目的,就要通过与国际先进工程咨询企业的同台竞争,向国际上高水平的工程咨询企业学习,促使企业自身在结构转型升级中获得快速发展的动力。“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为我国工程咨询企业做大做强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也是我国监理企业进行第二次发展的重要机遇,这将是中国工程咨询业迎来的又一个30年,是追赶和融合世界工程咨询水平的30年。
积极参与境外工程建设,当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需要坚守和坚持。我们应抓住这种机会,为企业开辟新的战场,完成企业的第二次飞跃,助推中国“智造”走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