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起犊牛腹泻的病因分析及其防控体会
2019-02-14陈晓辉
陈晓辉
(吉林省德惠市万宝镇畜牧兽医站,吉林 德惠 130303)
犊牛是牛场的未来,腹泻是危害犊牛最大的疾病之一,多发生在犊牛出生后的前2个星期,受感染程度及受害年龄影响,表现出的发病率和死亡率略有不同,但总体上本病在规模养牛场生产中一直是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给许多牛场经济带来的损失是巨大的。
1 腹泻对犊牛的危害
腹泻是犊牛的一种常见胃肠道疾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易引起脱水、酸中毒、全身营养障碍等,导致犊牛生长发育受阻,发病率和死亡率很高。据报道,犊牛腹泻的发病率达60%,患病个体中死亡率高达30%。如果单纯使用庆大霉素、青霉素等抗生素类药物进行治疗,疗程长、疗效差,治愈率低。
2 引起腹泻的原因
腹泻的发生,与胎儿发育期的条件以及外界环境的影响有关。因地区和季节等的不同,犊牛患腹泻的情况也不一样。归纳起来,可分为饲养管理性因素和病原微生物因素。
饲养管理性因素。常见的原因有:初乳质量差,免疫球蛋白水平低,初乳受到细菌或病毒污染后,在饲喂犊牛前没有经过巴氏消毒,或者初乳饲喂不及时。饲喂不规律,没有定时定温定量定人饲养。气候条件骤然发生变化,或者犊牛舍卫生状况差。
病原微生物因素。细菌性因素: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等除具有腹泻症状外,往往还伴有体温升高,大肠杆菌主要发生在2~3周龄的犊牛,沙门氏菌主要感染10~30日龄的犊牛。寄生虫性因素:绦虫、蛔虫、球虫和隐孢子虫。病毒性因素:病毒性腹泻/黏膜病(BVD)、冠状病毒、轮状病毒、细小病毒等,如BVD可引起剧烈的腹泻,迅速脱水,死亡率高达90%~100%。
3 犊牛腹泻的预防
做好初乳饲喂:保证犊牛出生后1 h内吃上初乳。在犊牛出生1 h内饲喂合格的初乳,饲喂量是犊牛初生重的10%,如不能吃完,必要时灌服。吃完初乳后让其休息吸收。务必给犊牛饲喂合格的初乳,即初乳中免疫球蛋白的含量>50 mg·mL-1,使用比重计可以快速方便地测定。
做好母牛的饲养管理:母牛的身体健康对犊牛的影响很大,为减少犊牛疾病,首先应给供应母牛足够的营养饲料,乳房要保持清洁,产房消毒工作应经常持久,定期接种疫苗。产后3~5 d采血,分离血清,进行母源抗体检测,利用折光仪测定血清中总蛋白水平,以此来衡量被动免疫效果。
做好犊牛卫生工作:新生犊牛的免疫系统尚未建立,几乎没有抵抗力,在保证吃好吃早初乳的前提下,减少与母牛的接触,以免接种到母牛身上的病原微生物等。做好犊牛舍卫生工作,每天饲喂后清洗奶桶和水桶,定期消毒,及时更换垫料,对牛栏、牛床等及时清扫消毒,粪尿及时清理,减少发病机会。料桶内放适量的颗粒饲料,定期清洗和消毒。
初乳换常乳预防:为了避免因更换初乳为常乳而引起腹泻,建议在从初乳换常乳时,在常乳中加入口服补液盐制剂,饲喂1~2 d可以预防由此引起的腹泻。
免疫预防:对于病毒性因素引起的腹泻,使用抗菌素治疗无效,可以通过免疫接种疫苗进行预防,可视疫情和本场情况,提前应对。对于细菌类如大肠杆菌引起的腹泻,使用抗菌素治疗可取得一定疗效,或者通过产前对母牛接种疫苗,也能对犊牛起到预防和保护效果。
4 犊牛腹泻系统的治疗方案
治疗原则以对症治疗,抗菌消炎,恢复体能为主,辅以补水补能量,纠正酸中毒,增强机体抵抗力。
补充丢失的营养物质。补充能量,让犊牛恢复活力,增加食欲可增加犊牛对疾病的抵抗力,有利于更好的恢复健康。补充电解质,能有效补充因腹泻而丢失的电解质,维持机体电解质平衡。
纠正酸中毒。犊牛腹泻引起代谢性酸中毒,这是导致犊牛死亡的主要原因。因此必须纠正酸中毒。
控制疼痛和炎症。腹泻往往伴随着腹痛,因此进行镇痛治疗,能改善奶牛的健康状况,促进采食,增加活力和抵抗力。
杀灭致病菌。通过实验室手段查明病原菌种类,选用敏感药物杀灭致病菌,并选择使用吸附剂,吸附致病菌。
5 小结
不推荐首先使用抗生素:抗生素的目的在于杀死或抑制致病菌。如果是单纯性病因并非致病菌引起的腹泻,也可能是病毒性腹泻,首选抗生素疗效不明显;另外即使是细菌性因素引起的腹泻,抗生素在治病同时,也会对瘤胃微生物造成影响,影响瘤胃微生物活力、数量及微生物区系的建立、推迟断奶,造成生长缓慢。
补液的重要性:补充腹泻中丢失的营养物质,特别是水分和电解质是非常必要的。补液可以纠正酸中毒,口服补液盐是治疗犊牛腹泻的重要方案。研究证明,兽医在治疗犊牛腹泻时,如果单纯使用抗生素,往往疗效不理想,如果配合口服补液盐,疗效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