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植物属性的意境空间营造探究

2019-02-14龚桂莉

四川建筑 2019年3期
关键词:造景营造意境

刘 敏, 龚桂莉

(1. 西南交通大学建筑与设计学院, 四川成都 611730;2. 西南民族大学旅游与历史文化学院, 四川成都 610041)

1 概念

1.1 植物属性

植物属性包括自然属性、人文属性、社会属性和功能属性四大方面。其中自然属性指的是植物在地理位置及气候、土壤等自然条件影响下,综合其生理特征和形态特征而呈现的植物特性,如植物的季相和地方风貌[1]。人文属性是指由植物衍生并经过人们加工而约定俗成的精神文化、历史典故等题材,人文底蕴深厚,是植物造景的点睛之笔。当植物造景由植物的自然属性、文化属性上升到对社会及经济发展等问题的关注之时即形成植物的社会属性,体现在市树、市花和植物资源等方面[1]。此外,植物不仅具有基本的绿化造景功能,还可以组织空间,烘托环境,形成意境,此谓之植物的功能属性。本文旨在明确植物的自然属性和人文属性与意境营造之间的关系,探讨植物配置的意境空间营造方式,为更好地利用植物营造意境空间奠定基础。

1.2 植物造景

植物造景就是充分发挥不同类型植物本身的形体、色彩和线条之美,由表及里深入到植物的人文内涵,用植物来创造景观,形成一幅美丽动人又引人遐思的画面,专意让人浏览[2]。

2 植物的自然属性与意境空间营造的关系

2.1 高度

植物的高度直接影响其外貌和场地中空间营造中的实际效果,不同高度的植物往往有特殊的空间营造方式,因而其为植物造景之初首要考虑的问题:大中型乔木一般高为9~12 m,姿态优美,可形成园林空间中的骨架;将高大乔木的树干作为遮挡视线的方式,可达到拉伸空间和模糊焦点的效果;在道路一侧种植高大乔木,视线透过树干间隙延伸向外,另一侧种植灌木遮挡视线,可营造半开敞半闭合的空间效果,并辅之以搭配韵律,达到时而遮蔽时而开敞的空间意境;此外,在纵深空间两旁栽植乔木作为掩盖,可产生明确的指向感,营造纵深效果。小乔木和观赏植物常形成空间的焦点和构图中心。不同高度的灌木其空间围合感和观赏效果均有差异。地被植物常常作为地毯或者铺地,暗示空间边界,烘托主景和焦点,如地面上较矮小的花卉草坪等可使空间变得宽敞、明亮,豁然开朗。园林造景应根据不同的空间意境要求,选择不同高度的植物来营造空间。此外,造景时应事先设定适当的种植密度,预留出将来的生长空间并制定出管理办法。

不仅如此,植物的配置还要考虑高度和其他元素的比例关系。建筑与植物组景搭配应注意在线条上形成协调之感;小比例空间通常栽植低矮植物,如明清私家园林往往面积较小,植物、桥等元素常常缩小尺寸与之协调,以小见大;大尺度景观如大型广场等宜采用大片色彩鲜艳的灌木或花卉来造景,从而相互映衬。

2.2 形态

植物形态是影响植物造景的重要因素之一,直接影响植物造景的统一性和多样性。柱形、塔形、圆锥形、伞形、圆球形、半圆形、卵形、倒卵形、匍匐形为常见树形,垂枝形、曲枝形、拱枝形、棕榈形、芭蕉形等更是特殊,为植物造景添色不少。不同树形给人不同的感觉,若搭配得当则风姿绰约,景色万千[2]。本文以植物常见的六种形态来说明。

其一椭圆形植物,可引导视线向上,突出空间垂直面,同时造成超过实际高度的幻觉。其二圆球形植物,常用于构成大丛植,以此作为边界和围栏,调和景观。其三为圆锥形,重心下移,与低矮的圆球形状的植物对比搭配常常构成视觉景观重点,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其四是水平展开形,具有稳定、宽阔、延伸之感,可引导视线在水平方向上流动,常用于联系其他植物,将零散的布置组织起来。其五为悬垂形,可将人的视线引向地面,若植于岸边,配合波动起伏的涟漪可形成依依河边的优美意境。其六为特殊形,鲜见突出,一般作为孤植树,放置在突出的位置形成视觉焦点,强调与活化空间意境。在园林中巧妙搭配不同形态的树木能达到协调统一而又富于变化的空间效果。

2.3 色彩

色彩是人们对景观的直接感受,不同色彩可赋予空间不同的性格,营造不同的意境。色彩构图中对比色的运用可产生一明一暗,一冷一热的对比效果[2],在植物造景中可突出主题,烘托气氛,万绿丛中一点红即植物造景中经典的色彩运用表现。植物造景中以黄色、红色、蓝色、紫色、白色和灰色的运用最为频繁。其中,黄色最为明亮,是太阳的颜色,幽深浓密的风景林,色彩清冷,易使人生出胆怯和寒意,若配置一株或一丛黄色叶乔木或灌木如无患子、银杏、棣棠等于林中空地或边缘,能起到以小见大的作用,明亮空间;红色是热烈、喜庆、奔放的颜色,色彩艳丽夺目,如火的石榴、映红天的火焰花,开花如红云紧簇的凤凰木都可应用;蓝色有深远、清凉、宁静之感,常用于老人活动空间或冥思遐想之境;紫色具有庄严和高贵的质感,紫藤、紫丁香、紫花泡桐均可达到高贵庄重的效果;白色悠闲、淡雅,为纯洁的象征,可柔和鲜艳色彩;此外,灰色沉稳柔和,常用来调和园林中各种色调,形成统一而富于变化的韵律[2]。

此外,一些基本的色彩搭配如背景色或者基本色的运用,可达到柔化调和的效果,巧妙运用重点色,更可突出景观场地特质。

2.4 质感

植物的质感指植物直观的粗糙感和光滑感,直接影响人们的视觉观感和心理感受。如华山松皮灰绿细腻,使人遐思深远;贴梗海棠皮紫褐色或黑褐色,表面虽嶙峋多变化然质感细腻,诱人观赏[3]。园林中植物的质感可增加或减小空间的尺度范围、变化趣味。空间中由粗糙到细腻的质感变化常常造成视觉尺度上的延伸,从而扩大进深空间,使人感觉景观深邃而宁静;而从细腻到粗糙的质感变化,则会拉近人与远景的距离,造成景物比实际距离更近的错觉,减小空间中的尺度。应用植物的细腻、中等、粗糙等质感时要注意配合具体的空间效果,注意过渡。此外,不同的植物质感与山石、建筑、水体搭配可营造不同的空间效果,从而实现协调统一的美感。植物造景中粗糙的建筑墙面通常用粗壮的紫藤来美化,而细腻的瓷砖、马赛克及较精细的耐火砖墙,则用纤细的攀援植物来美化。

2.5 季相

季相最能反映植物群落的外貌。好的植物造景必然考虑植物季相以达到四季可赏的效果。春季是万物复苏的季节,春色叶树种多为红色、紫红色、黄色。黄色形成满树黄花之感,舒适愉悦;粉色体现温柔优美;红色展现生机勃勃。夏季以不同的绿色为基调,或深或浅,或浓或淡,既能统一空间意境,又能为炎炎烈日带来清凉舒爽。若以色彩和树形对比相配,则可具桃红柳绿般的夏荫风采,空间意境油然而生。植物的秋色以果香为主,重在营造诗情画意,沉思深情的意境之美。银杏、无患子、枫香、榉树、落羽杉等均是体现“秋色果香”的材料。此外,采用群植或者丛植的方式大面积种植黄栌、榉树、无患子、枫香等冠形优美的树种,可营造层林尽染,艳丽多情又清纯潇洒的空间性格。冬季万物萧条,落叶缤纷,因而多重视冬枝神韵的体现。梅、金银果木、火棘、水杉林等均是体现冬枝神韵的绝好材料。

2.6 光影

光影是一门艺术,其虽非实体元素,但可创造优美的图案和韵律,斑驳树影、波光水影、七彩炫影等无不展示了光影艺术的魅力。且其变化无穷,对时辰、季节乃至气候变化均有回应,周而复始,是增添园林植物视觉效果以及丰富意境层次的重要元素。光影在空间塑造、游线引导中扮演了灰空间、媒介的角色,其明暗程度、大小、色彩都直接影响空间的尺度,明亮增大空间,黑暗收缩空间,且一旦形成有规律的连续空间,将会在视觉感官上形成明确的引导性,并丰富空间[3]。在光影的作用下,植物造景无论是色彩变化、明暗对比,还是虚实融合、动静转换都有了更多层次的提升,植物的魅力在这一独特语言系统中展示得淋漓尽致。有效的利用光影可营造黑白灰的空间关系,造成物体表面的明暗变化,从而打破“平面化”,对于突出园林景物造型,展现有艺术感染力的园林植物空间意义非凡[3]。

3 植物的人文属性与意境空间营造的关系

3.1 植物景观的意境美

中国历史文化悠久,自魏晋南北朝兴起的文人造园风潮更赋予了植物人格化的意蕴,留下了不朽的植物造景案例,经典如“岁寒三友”(松竹梅)。松苍劲古雅,坚强不屈,高风亮节,园景中有万壑松涛、松涛别院、松风亭等,有松为景则可予人清朗高雅之意;竹因其中通外直的气节而为中国文人所青睐,“未曾出土先有节,纵凌云处也虚心”之赞誉比比皆是,园林中“竹径通幽”最为常用,松竹绕屋更是历代文人津津乐道的理想居所,有“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之说;梅花历来被视作自尊自爱,高洁清雅的象征,“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被认为是最雅致的配置方式之一,临水竹屋,边植梅花,于寒冬腊月秋风萧瑟之时独自散发幽香不可不谓之雅意,成片梅花林更有香雪海之意,如拙政园香雪云蔚之景;此外还有梅兰竹菊四君子之说,兰绿叶幽茂,柔条独秀,无矫柔之态,无媚俗之意,幽香清远,谓之最雅;菊花耐霜寒,晚秋独吐幽芳,具不畏风霜的君子品格;荷花则被视为“出于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4],植物造景中,从欣赏植物外在的形态美升华到欣赏植物的意境之美,不但含义深邃,更达到了天人合一的境界[2]。

3.2 不同植物的人文属性与意境空间的对应关系

中国传统的园林多由文人士大夫主持修建,多偏爱一些极具气节的植物,园林即反映着文人意趣,充满诗情画意。松柏、白杨等在古代常栽植于坟头墓地, 与死亡相连,让人感到悲凉。古代桃花盛开多与女子的美丽相呼应,同时也是春天的主题,代表美丽与爱意。荷花用来比拟女性出淤泥而不染的圣洁形象,多被文人墨客引至自家庭院。凤凰在梧桐树上站立鸣声象征着明君任用贤臣,引申表达出政治清明,天下太平之意,因此梧桐常被视作祥瑞树种,但梧桐落叶早,在肃杀的秋天易触目成愁。造景中常用杨和柳作离别之景,杨柳依依表达出不舍惜别和远离家乡前途未卜的凄苦之情,在现代园林中杨柳少了几分萧瑟之感,多了温婉与宁静。松四季常青,一直以来被当作长寿的象征,又因为其身姿遒劲,被赋予刚毅阳光形象。合欢夜合晨舒,象征夫妻恩爱和谐,婚姻美满,故称“合婚”树。古代常用桑和梓表示家乡,营造客居他乡,思念故土的意象。凡此种种不胜枚举,为我国植物景观留下独具特色的文化遗产。

4 植物配置方法与意境空间营造

4.1 古典园林的植物配置与意境空间营造的

我国传统植物造景的意境空间组景是通过巧妙布局各种植物景观在园林空间中的位置关系,从而创造丰富多彩的园林景观和空间艺术效果[5]。魏晋南北朝,自然山水园林受到人们追捧,文人造园兴起,园林植物配置手法更加多样,并开始追求意境,至古典园林的成熟期宋元明清时期我国造园已形成空间意境的独特风格。中国传统造园讲究含蓄,追求“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植物配置虽由人作,宛若天开,求其质量而不在数量,常常以寥寥几笔而展现天然丛林茂郁之感。留园中著名的古木交柯之景,即靠墙摆放一个明式花台,正中墙面嵌有一方刻着“古木交柯”的牌匾,花台内各栽植一株柏树、云南老干山茶,仅二树,一台,一匾,即营造出枝干交错,苍劲虬曲,耐人寻味的空间意象,干净利落,疏朗淡雅[4]。

4.2 现代园林植物置与意境空间营造

植物具有构成空间、分割空间、引导空间变化的功能,再配合季相变化,同一空间可在不同季节呈现出不同效果。现代园林造景不但吸取了传统植物造景精华,也更加重视突出植物配置的科学性和生态性。除营造空间的意境效果外,更加注重植物对环境社会的价值和效用,再结合植物的自然属性与人文属性,营造优美的意境空间。

5 总结

植物对园林造景的作用与日俱增,利用植物属性来进行空间意境塑造已经成为园林植物造景的重要手段。传统文化赋予植物的人文属性以及古典园林对植物意境空间的营造已经为我们奠定了基础。现代园林植物造景应该在充分沿袭传统园林的精华之下,充分利用新的技术要求,营造适合现代人的意境空间。

猜你喜欢

造景营造意境
诚心为“侨” 营造“家”温暖
2021年山西将完成营造林26.67万公顷(400万亩)
墨彩出奇 意境清雅
意境的追寻与创造(外一篇)——钱起《省试湘灵鼓瑟》
诗词之美,不唯意境(外一则)
园林设计中的植物配置与植物造景
现代园林植物造景特点、策略与发展趋势
园林设计中的植物配置与植物造景
擅长营造美好的音色 Marantz SA-10 S1/PM-10 S1
“植物造景”——自然的装饰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