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松辽流域水资源监控平台运维的分层管理

2019-02-14刘媛媛任祖春

水利信息化 2019年6期
关键词:业务部门运维水利

刘媛媛,任祖春

(松辽水利委员会水文局(信息中心),吉林 长春 130021)

0 引言

松辽流域水资源监控管理信息平台一期建设成果于 2014 年完工,经过试运行后于 2016 年转入正常运行,为保障水资源监控管理信息平台能发挥投资效益,持续开展了对平台的运行维护。对于在运维工作中由于领域差异、建设期尾工、资源整合尚未开展等因素限制带来的问题,通过按照信息系统管理框架分层管理,有效理清了维护对象和重点环节,开展了有序有效的运行维护,确保了平台的业务能力支撑作用,加深了信息和业务部门领域的相互认识,从运维端对水利业务信息化项目的运行维护进行了规范,为二期项目建设提供了部分需求。

1 存在问题

1.1 工作角度差异

目前,水利业务应用平台的运行维护仍在多个方面存在较大提升空间,包括维护规范性、新技术应用程度和方式、应急处置和预防机制、软件生命周期评估等,这些问题都偏重于从信息角度进行描述[1]。从业务角度则更多地强调为在应用规划期和建设期的需求沟通不畅,很少追溯到运维期。但业务应用系统的最终目标是通过信息化支撑提升业务工作效率,而业务和信息化部门在运维工作中关注的内容和重点存在差异,工作视角存在领域鸿沟。

1)从业务对象上看,水利业务工作对象是非线性的。水利业务受自然环境条件影响较大,管理目标多为自然要素和工程对象。与金融、医疗等行业相比,业务应用操作中由人员开展的固定操作更加具体化,需求的差异化和零散程度更高。而信息运维对象可落在具体节点上,能更有效地确定维护工作的最小规定动作集合。

2)从协同需求和时效要求上看,信息维护工作原生性具有整体协同和集约化要求。信息技术更新速度极快,信息部门希望尽快、充分地利用新技术对业务提供统一支撑和维护,这实际上提高了对业务流程协同性改造的迫切度。而各业务人员受业务分割影响,各业务之间的层级关系不明显,迫切需要进行线上协同支撑的业务结合点还有待挖掘,部分业务的时效性需求反而偏低。

3) 从关注内容上看,同样面对流域水利工作,但信息部门和业务部门之间仍然存在跨行业背景差异,知识框架既提供支撑,又形成了一定的约束。在缺乏共同理解体系的条件下,尤其在技术细节变化速度不相一致的情况下,双方对维护需求的关注点和关注程度也存在明显差异和边界。在工作组织上存在方向性和内容上的差异。信息管理部门通常更重视系统的物理运行参数和安全性,技术规范性和一致性较好,但对应用层的维护只关注可用性,难以从业务支撑程度上进行量化的管理和质量评估。加之不合理的软件设计加重了日常操作负担,造成业务部门对技术改变的不适应,导致业务管理人员对新技术缺乏信心。在运行中产生的需求也无法及时有效地得到表达和传递,难以形成可持续复式优化,进而影响业务融合。业务人员方面,则很少触及也无从了解系统环境、支撑平台等需求和参数等平台在信息技术层面的运行维护内容,对统一架构、平台的理解角度不同,通常只给出系统操作是否有效的反馈。双方在问题的分析上无法达到融通的思考,单纯性分工极易造成对维护要素的关注缺失。其他项目也存在同样的问题。松辽水利委员会水利信息资源整合共享工作尚未立项,维护资金、管理等仍以烟囱式管理为主,业务部门对信息化业务平台的维护管理规范性与一致性不强,与信息化统一管理、维护、保障的工作方式和要求存在差异,有些同类信息化业务项目的运行维护由业务部门独立开展和完成,各有章法,距离越拉越远。

1.2 开发尾工影响

应用系统的运行维护工作一般划分为运行性和开发性维护 2 类。开发性维护一般由业务部门委托相关公司开发,通常还伴随着建设期开发尾工任务。1)项目建设期的业务需求调研往往不能充分开展,业务需求表述和技术理解之间存在较大差异。调研方往往只重视工作内容和功能描述,而轻视和忽略实际业务流程,导致操作方式不落地,不能贴合业务工作实际需要等问题的发生。2)集成工作要求及成果细度不够。项目开发中的各个厂商技术和沟通能力都存在差异,而集成工作颗粒度不够导致了对具体的流程环节和维护点情况掌握不清,对可能产生问题的预估和解决办法整理不充分。3)软件测试和试运行只针对开发功能和开发的应用系统本身,测试数据缺少实际工作中细微的场景变化,缺少模拟现实工作中越来越高的响应要求,应用系统交付时仍有很多遗留问题,而第三方验证技术和经费尚难以保证。这些开发性“尾工”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应用系统及其数据库等设计,给运维工作留下隐患和难题。

2 分层管理

分层是按照事务的功能进行有序的分组,层内对象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层间关系也遵循一定的规则[2]。逐层划分是最常见的组织结构,并且更容易确定边界与需求。从信息技术角度,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仍主要遵守 OSI7 层模型。应用系统建设框架也基本保持遵循信息感知层、环境资源层、数据层、支撑平台层、业务应用层为主体的层级结构。基于大数据的应用体系划分数据源、数据处理和数据应用,物联网、云等新技术的接入,也没有改变信息系统分层设计、建设的体系。从运维管理角度,运行管理体系可以划分为组织体系、对象、活动、过程管理和保障资源[3],也是层级管理,其中的组织体系更是分层管理的直观体现。

2.1 建立技术理解体系

双方必须建立相同的理解体系,才能有效开展协同和对话。分层管理更容易形成明确的层级结构和层内对象,将对平台整体结构理解的难度划分到对各层的理解和对层内对象的维护要求,需要理解的对象颗粒度逐渐细化,更容易进行明确地量化管理,也更方便业务、信息和开发、集成、实施等多个部门的工作能够基于同一范畴同一尺度开展。在平台运维实施方案编制中,规范性地按照架构划分为信息采集与传输层、计算机网络层、数据资源管理层、应用支撑层、业务应用和交互层,并将维护工作对应分割为硬件(区分实体服务器和虚拟机)、软件(区分系统和商业软件)、支撑应用、数据、应用系统及会商室设备 6 个维护层级。在每一层级中按照具体类型分别确定维护的对象及数量、巡检项目及具体指标,明确系统和维护边界,明确各层间的信息流向和垂向上的指向关系,以利于在发生故障时,能有的放矢地减少分析时间,提高维护效率[4]。在这种约定好的框架下,具体的巡检和故障处理工作可以由一线实施人员按标准完成,信息和业务部门管理人员通过可视化报表分析平台可能存在的运行问题,掌握运维工作情况。

通过 3 a 实际的维护操作,使得包括集成商在内的三方共同建立起清晰的平台总体结构,持续理清各层级之间的数据流向,挖掘出被忽略的维护节点,在真实的业务操作中不断磨合和研究,获取了更贴近实际操作的业务需求和操作流程,完善或取消了建设期遗留的临时性功能和数据库表结构。基于分层运维的量化成果形成共识,对资源方面的问题进行整体上的优化,对业务操作进行个性化维护开发,并为修订平台维护管理办法和下一年度项目预算申报、实施方案的编制和绩效目标确定提供参考。对于在运维工作中形成的相对固定的需求,可以由程序完成的部分,提供给二期项目作为建设补充需求。

2.2 融合管理认识

分层管理在统一的实施路线下,细化拆解业务内容,并与管理体系相匹配,明晰各层级的目标任务,有效提高效率;打破业务分工惯性,细化认识磨合的颗粒度,逐层完成技术背景渗透和知识能力的理解建立;能够细化运维资源,形成量化关系,是理清管理的基础。

1)分层管理提高工作效率。运维组织体系的层级需要恰当,过深则容易影响效率,过浅则容易转向扁平化管理,而扁平化管理对组织体系中独立工作域内的个体素质要求较高,不能适应实际情况。松辽流域水资源监控平台涉及水资源开发利用、水资源保护与信息化资源整合等,运维管理层级也涉及多个部门,其中技术运维,以信息人员为主,业务人员和集成单位为辅。对信息人员内部也划分为实际操作和技术管理人员。明确各类人员的工作层级并通力合作,由具体维护工作和集成单位人员共同完成实际操作部分,多为重复性技术操作;由技术管理人员进行实施方案的编制,配合业务人员开展系统的使用,检查相关报表和工作报告单,发现问题并组织相关人员参与问题的研究,以定期向业务部门中层管理者汇报,与阶段性工作会议机制共同构成统一各部门管理共识的手段,仅在技术要求发生较大变更时向信息部门领导汇报,提高了工作效率。

2)分层管理提高了认识融合。业务应用的需求永远是碎片化的,不可能完全通过开发期短暂的调研获得。参与开发的高校部门通常偏重于研究性质,受制于课题等惯性约束,开发模式偏向单次试验运算,而厂商为了获得更高利润,更多地使用工厂框架进行本地细节调整。这意味着开发期的需求分析很难抵达真实用户层,只能借助对平台和业务系统的分层维护,在维护使用过程中磨合获得。埃德加·沙因的组织文化模型认为存在基本的潜在假设,当解决问题的方法被反复运用后,就会成为理所当然[5]。分层服务使信息和业务部门开始使用同样的结构去理解平台和应用系统,是双方基本技术背景相互渗透的过程,对其他项目的建设也起到一定的作用。通过参与水资源监控平台的分层运维管理,业务人员逐渐理解了结构化数据、统一地图平台等信息化技术,并将这些理解有效延伸到新建项目的开发中。例如在开展水资源保护基础数据库和清单管理平台数据库开发中,业务人员能够配合信息人员进行项目建设对象的分层梳理,形成了业务数据库建设中数据目录确认、对象结构和关系确认、数据库结构建设和数据加载的标准建设模式的共识,为水利信息化与业务的深入融合取得了认识融合这一有效切入点。

3)分层管理提高了信息化支撑能力。信息部门和业务部门始终存在着一条领域界线,信息部门开展传统型业务工作时,环境壁垒和难度较大,很难向界线上方突破。与技术厂商相比缺少品牌,与传统水利业务融合时缺乏有效渠道,作为市场和业务部门中间的纽带,既需要提供信息化技术支持,又需要找到对的用户思维。但同时信息部门也是各种需求、要素的汇聚点,能够贯穿水利业务管理工作的各层各面,是水利业务与其他行业交叉融合的突破点之一。分层管理能够细化运维管理中的资源和能力,在一定程度上量化实物量与价值量的关系,例如服务器群的物理资源能力和接入虚拟化方案后的动态分配能力的量化关系,在资源分配上形成有效机制,使信息部门能有的放矢地开展信息资源管理工作,对运维经费管理提供支撑。也能使业务部门在一定程度上理解信息化项目如何计算资源的投入、分配和限制机制,提高了业务部门对信息化支撑能力的认同。

3 结语

实得信息量是因人而异的[6]。分层管理充分利用了信息的价值相对性,降低专业难度,提高相对认识,为松辽流域水资源监控平台的运行维护工作提供了良好支持,并陆续推广到对松辽水利委员会农村水利基础管理系统、水资源监督管理清单管理平台和山洪灾害等系统的运行维护中。通过对已建项目运行维护的规范化建设,完成对已建项目信息化角度的规范管理和资源梳理,形成结构一致、大小皆宜的统一运维模式,有效地把需求端的不一致转化为生产端的标准化,是在系统后建设期的资源整合工作,为从运维角度开展资源整合,形成智慧水利流程再造基础共识提供了探索和参考。

猜你喜欢

业务部门运维水利
为夺取双胜利提供坚实水利保障(Ⅱ)
为夺取双胜利提供坚实水利保障(Ⅰ)
水利工会
水利监督
运维技术研发决策中ITSS运维成熟度模型应用初探
风电运维困局
杂乱无章的光伏运维 百亿市场如何成长
电力企业构建纪检监察与业务部门协同工作机制的研究
在当前形势下“业财融合”的发展
供电企业纪检监察与业务部门协同工作机制建设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