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态文明视角下城市绿道系统规划研究

2019-02-14史心怡凌志常

山西建筑 2019年5期
关键词:邵阳市绿道规划

史心怡 陈 超 凌志常

(1.三峡大学土木与建筑学院,湖北 宜昌 443000; 2.邵阳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湖南 邵阳 422000)

0 引言

广义上,“绿道”是指连接各种线性开放空间的总称,是与人工景观相结合的自然走廊。其发展经历了从简单的景观道路设计到综合解决策略的规划与控制手段的演变过程。绿道理念自诞生以来,在实践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以改善区域环境,保护生态,传承历史文化,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减轻交通压力等多种目标。绿道系统是城市公共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由绿廊系统、人工要素、生态功能、游憩功能、社会功能、经济功能[2]等多功能因素构成。在城市中心区范围内,除部分绿廊主要承担生态功能外,大部分的作为绿道来承担其比较复合的功能,特别是共享单车、慢跑等热度逐渐加强,市民的慢行需求不仅仅是交通出行,另外还有比较重要的体验式活动,如骑行、跑步健身、散步休闲等,对绿道空间的品质要求越来越高,正因为如此,绿道空间已成为城市品质提升的一个重要环节,其系统性与特色性的打造越来越迫切。

在此基础上,本文试图从生态文明建设的角度,从理论上探讨城市绿地的内涵、规划特征和类型。同时,结合邵阳市绿地规划实践,探讨了中心城区绿地建设的基本规划思路和总体原则。最后,对我国绿色通道系统的规划、管理和实施提出了建议,并展望了我国绿色通道网络发展的前景。

1 邵阳市中心城区内绿道建设现状

1.1 邵阳市基本概况

邵阳市位于湘中偏西南,资江上游,史称“宝庆”。总面积20 876 km2。资江及其支流邵水流经市区,把市区一分为三,因此后来划分为三个区。邵阳市是长江以南丘陵地带的大地形区,地形类型多样,包括山地、丘陵、平地和平原,东南、西南、西北三面环山,南岭山脉最西端之越城岭绵亘南境,雪峰山脉耸峙西、北,中、东部为衡邵丘陵盆地,顺势向中、东部倾斜,呈向东北敞口的筲箕形。

1.2 邵阳市绿色空间现状分析

绿道系统建设碎片化,系统性不强。中心城区内绿道系统多以地块形式建设,结合公园地块、大江大河滨江绿化的绿道建设相对较好,结合内河滨江绿化建设参差不齐,断头路较多,总体呈“点片状”分布,系统性及连续性较差。

绿道系统衔接网络实施较差。中心城区内已建绿道受管理、建设等多重因素影响,绿道网络与周边居住地块、商业地块等主要步行节点之间衔接较差,街区步行与绿道系统被人为隔离,封闭管理,没有很好体现绿道的公众性及服务性。

沿河绿化占用,导致绿道连续性实施较差。中心城内存在大量的围占沿河绿化用地的情况,公共资源圈占情况严重,影响近期系统建设,同样对远期绿道网络化建设带来挑战。

缺乏系统规划指导,过路阻隔严重。中心城区内因未编制绿道系统相关规划,原有道路建设也未考虑周边绿道建设,导致现有干路、地块等对绿道直接阻隔,大大降低了绿道的舒适性及安全性。

现状慢行交通分析。根据《邵阳市城市步行和自行车交通系统专项规划(2013—2030)》中邵阳市居民出行调查统计结果显示,步行和自行车交通出行分担率为46.7%,占有主导地位,其中步行和自行车分别占40.1%和6.6%。规划至2020年,邵阳市自行车交通方式占全方式的比例由6.6%提升至15%;步行交通方式占全方式的比例由40.1%提升至45%左右。

2 基于生态文明视角的城市绿道规划策略

从生态文明建设的角度来看,绿色通道的功能需要从单一到多元,从线性到网络,从简单到系统。

2.1 绿道分类机制

绿色通道网络的建设机制应符合生态文明建设的内在要求,遵循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原则,通过绿道规划来限定和引导人类活动,使人类活动符合城市与自然繁荣协调发展规律。

论文借鉴生态文明下城镇化建设的基本要点,认为生态文明下的绿道网络建设要把握以下三点:一是要保障生态安全;二是推动产业结构绿色调整;三是要营造宜居生活环境[1]。本次规划结合邵阳自然生态特征,按照绿道依托的生态基底、建设条件及功能,综合确定邵阳中心城区绿道分为城镇型绿道、郊野型绿道两种类型。城镇型绿道是指城镇规划建设用地范围内,主要依托和串联城镇功能组团、公园绿地、广场、防护绿地等,供市民休闲、游憩、健身、出行的绿道。郊野型绿道是指城镇规划建设用地范围外,连接风景名胜区、旅游度假区、农业观光区、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特色乡村等,供市民休闲、游憩、健身和生物迁徙的绿道[3]。

2.2 绿道发展模式

2.2.1加强城郊空间联系,规划生态绿化系统

为了将休闲生活与生态功能结合起来,首先要尊重原有的地形和生态环境,促进城市功能结构与步行交通结构的协调。其次,在观光过程中要注意人性的发挥,包括舒适性和安全性。因此,强调“生态环境与休闲生活功能相结合”的理念,将自然地形环境与现代步行理念相结合,强调绿地与生态环境的紧密结合,与城市功能的高度融合。

2.2.2优化景观生态格局,规划休闲观光路线

回归自然,综合规划滨水系统的多个特点:一是体现绿线的生态要求。规划不是对旧的绿化系统(路边树木、行车道分隔绿地、滨河绿化带)的简单改造,而是对更高层次的整体功能的提升,即从分散的遮阳和景观功能,到对环境保护和生态城市建设的高层次硬件要求。建筑从表现城市框架等文化效应,到表现地点、地方表现和环境效应的全方位表现效果。第二,蓝线反映了水面的特殊要求,蓝线不低于绿线,这意味着城市水面的规划,包括通航和不通航、风景优美和一般。

2.3 绿道建设重点指引

2.3.1绿道网络与旧城改造相结合

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深入,城中村改造一直以来就是城市建设的重点。城市更新与基于存量规划的旧城改造本质上存在较大差异,在经济利益的影响下,以房地产开发、工业园区建设为主导的扩张模式会给旧城更新带来不可避免的破坏影响,这与大城市对用地的慎重不同,城市的开发更加偏重市场性和短期利益性。因此,将城市绿地网建设与旧城更新相结合是必要和可行的。

为了给居民提供休闲空间,本文提出了结合旧城更新、保留旧城区重要文化元素、创造多元化活动空间的城市绿地建设思路,并结合绿地理论提出了以下规划策略。

2.3.2城市绿道与滨水带的衔接

河流对城市的形成和发展至关重要。中国大多数城市依靠河流和水系进行发展。因此,滨水绿地网络的建设对提高城市环境质量具有重要作用。在处理城市建成区的滨水空间时,应强调滨水绿地系统的景观和娱乐功能,注重亲水性空间设计,并与历史街区保护和公园广场建设相结合,这对构筑整个城市的绿道网络有重大作用。

滨水绿地规划设计主要强调滨水空间的亲水性,为公众提供接近自然水体的场所,强调交通的可达性,提高休闲空间的利用率。同时,规划设计也注重美学特征,注重景观设计的美化,注重景观要素的人工设计,注重公共服务设施的布局。

3 邵阳市中心城区绿道规划设计

依托邵阳市自然格局特征和资源禀赋,契合城市“两带、三轴、四片、多组团”的空间布局,形成邵阳市中心城区绿道网络。近期目标构建绿道的主体框架,形成初步绿道网,为居民提供休闲锻炼、绿色出行的场所。加强宣传力度,使人们认识绿道、了解绿道、使用绿道。远期目标进一步完善绿道网,最终建设集生态、休闲、旅游、运动于一体的综合性绿道网络,使绿道深入人心,融入生活。

3.1 总体规划布局

3.1.1规划策略

从邵阳市的空间结构、景观生态格局、主要自然和人文景观资源分布等方面考虑,本次绿色通道规划的策略是:沿江、环山、连城、通山水。

沿江:资江是邵阳的母亲河,是邵阳市最重要的生态蓝线,也是邵阳市最大的景观风貌特色,绿道沿江布局充分体现邵阳的山水风貌。

环山:邵阳市中心城区外围为生态山体,均规划为郊野公园,西为天子山郊野公园,南为龙潭郊野公园,东为云水乡郊野公园,北为莲荷村郊野公园,绿道环山布局充分利用外围的资源,加强城区与郊野山体生态联系。

连城:邵阳市的空间结构为“两带、三轴、四片、生态基底下多组团联动发展”,加强各个片区和组团间的慢行联系有利于游憩共享资源,促进城市整体发展。

通山水:邵阳市中心城区山水资源众多,但山水联系较弱,通过绿道布局联系现有的山水资源,加强了生态联系,形成通山达水的游憩网络。

3.1.2空间结构

中心城区绿地网络规划结合城市绿地系统、城市慢行系统、交通系统结构,充分利用城市水系、自然山地等生态景观资源,结合历史文化资源分布,展现宝庆古城的城市风貌和景观格局,形成“一江两河、两环四片”的结构。

一江两河:“一江”为沿资江两岸布局的绿廊带,“两河”为邵水河—檀江河绿廊带和红旗河绿廊带,“两河”协同资江共同发挥滨江休闲的绿道功能,满足城市纵横的慢行交通联系需求。

两环四片:“两环”是指在邵阳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两条绿环的基础上,结合邵阳市中心城区已建成区,串联城市公园、名胜古迹的城市内环绿道以及依据城市三环线走向进行局部调整的主要连接邵阳市郊野公园的城市外环线;“四片”为结合邵阳市中心城区空间结构以及重要绿道轴线分割形成的四个片区:北塔片区、中部片区、城南片区和城东片区。

3.1.3规划布局

根据规划布局原则和邵阳市资源分布以及城市道路建设情况,规划共设置5条区域绿道,分别为:

通往邵东县区域绿道1号线;通往新邵县区域绿道2号线;通往隆回县区域绿道3号线;通往邵阳县区域绿道4号线;通往永州市区域绿道5号线。

规划共设置“八纵六横”14条城市绿道,分别为:纵向:邵西大道、雪峰路、西湖路、邵水西路—邵檀路、建设路、新华路、昭阳路、世纪大道;横向:中山路、云山路、魏源路—东塔路、邵阳大道、新城大道、檀溪路。

3.2 绿道分级规划

1)区域级绿道。

邵阳市域内连接两个及以上县(市、区),串联市域内主要的自然、人文及休闲资源,对市域生态保护、文化资源的保护利用、旅游网络的构成具有重要影响的绿道。中心城区区域级绿道主要为中心城区东南连接永州市、南部连接邵阳县、西部连接隆回县、北部连接新邵县、东部连接邵东县五个方向的绿道,跨县市区串联中小城市的作用。

2)城市级绿道。

绿道网络结构,贯穿中心城区,联系城市各个组团,对外与区域级绿道相衔接。绿道依托大山大水布局,连接最主要景观资源和功能节点,在改善城市小气候环境、提供居民休闲场所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体现邵阳市城市特色风貌。

3)社区级绿道。

住宅小区与区域和城市绿地相连,依托社区公园和街道绿地的布局,与周边景观环境有机结合,为周边居民提供服务。

3.3 绿道分类规划

1)城镇型绿道。

城市绿地属于城市规划建设用地范围,主要依托和连接城市功能群、公园绿地、广场、防护绿地等,为市民休闲、娱乐、健身、游玩提供服务。主要在中心城区建成区范围内,环外绿道内的城市绿道,集中在沪昆高速以北的城镇区域,中心城区大部分绿道为城镇型绿道。

2)郊野型绿道。

城郊绿地是连接城镇规划建设用地以外的风景名胜区、旅游度假区、农业观光区、历史文化名镇、村庄、特色村等,为市民提供休闲、娱乐、健身和生物迁移的绿地。主要在中心城区建成区范围内,环外绿道外的城市绿道,集中在沪昆高速以南的城郊区域,主要连接城市近郊的郊野公园。

4 规划实施保障措施

4.1 实施策略

绿道规划作为一类新兴的规划类型,属于城市专项规划范畴,在规划编制中应协调并衔接不同层次的规划,与现有的城市规划体系建立密切的关系,才能保证规划的最终实施。

1)与法定规划的关系。

绿道规划编制应以总体规划为指导,在绿道总体线网、绿廊控制区划定、交通衔接等方面建立与总体规划的关系,并通过绿道规划提出城市在景观格局、游憩系统等方面的反馈。控规是绿道规划最终得以落实的根本,绿道规划中绿道土地使用、断面类型、沿线开发控制要求等与控规关系密切,需要通过控规将绿道建设的内容分解落实。

2)与其他非法定规划的关系。

其他非法定规划是绿道规划的重要参考,绿道规划应与其相互协调,绿道规划与城市综合交通规划、绿地系统规划、步行和自行车交通系统规划、公共服务规划等专项规划建立在交通设施布局、慢行交通衔接、绿廊控制、服务设施的布置等方面的联系,统筹协调各类相关规划的关系,保障绿道规划合理性,为规划实施提供保证。

4.2 组织管理

成立绿道建设领导小组,设立专门机构,明确部门分工。

结合各部门的职责范围,进一步明确绿道规划建设的责任分工和工作计划,逐步建立组织健全、系统完善、部门协作、统分有序、保障有力、措施到位的工作体系。

成立邵阳市中心城市绿地规划建设办公室,负责城市绿地规划建设、管理和维护。通过对绿道建设的定期监督检查,总结和推广优秀的经验和做法,汇报绿色通道建设等工作进展,推动绿道体系建设。

4.3 配套政策

1)规划支持政策。

与法定规划衔接,将绿道规划纳入法定规划体系,其中将绿道网总体规划中绿道布局的内容纳入各分区规划,绿道控制区内容纳入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加强绿道规划与法定规划的关联程度,有效提升绿道规划的法律地位,指导具体的绿道建设工作。

2)资金支持政策。

为顺利推进绿道规划建设工作,绿道规划编制和建设经费应列入地方财政预算,政府要按年度从城市建设维护税或基础设施配套费中安排绿道建设专项资金,作为编制绿道建设规划、进行绿道建设、建立激励机制的工作经费;同时,积极引导社会资金参与绿道建设,通过鼓励社会各界无偿捐赠、建设质押、资金命名、项目约束等方式,丰富绿色通道建设管理运营资金来源。

3)土地支持政策。

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应在政策许可的框架内,制定绿色通道建设倾斜土地支持政策。慢车道建设可与农田、交通、水利、旅游、生态等土地相结合。绿道服务设施可与土地整治改造结合,尽可能不占用地方建设用地指标。

4.4 公众参与

强调全过程的公众参与,拓宽公众参与的渠道和方式,组织多方位的绿道活动,强化绿道的综合功能效益。

通过电视、广播、报纸、网络、多媒体等移动媒体渠道,组织公共论坛、问卷调查、现场咨询、问答会等公众咨询,了解公众的实际需求,通过策划和绿道相关主题活动、大型活动、拓宽公众参与的方式与途径,增强公众对于绿道的关注。

4.5 维护运营

1)制定绿道管理运营相关规定。

在绿道建设工作过程中,结合邵阳市的资源特点、机构设置和绿道建设模式,制定和颁布绿道管理运行相关规定,明确绿道管理维护的主体、客体,确定管理维护的内容及各相关部门的职能。

2)进行定期维护。

地方建设主管部门和绿道管理机构应加强对辖区内绿道各项配套设施的跟踪,定期对慢车道、标志系统、服务系统、基础设施系统和标志系统进行专项检查和安全维护,确保其完整性,绿道的各种设施正常使用。

3)组织安全巡查。

鼓励通过部门联合、社会各界共同参与的方式,多种渠道提高绿道运行的安全性。建设主管部门、公安部门、消防部门等联合建立绿道安全巡查队伍,对绿道系统进行定期及不定期的安全巡逻。鼓励社会组织、单位或个人参与绿道的治安巡逻,保障绿道安全。

4.6 行动指引

开展行动计划,制定绿道建设工作指引、进行示范段建设,为邵阳市绿道建设工作的全面推进打下良好基础。

加快构建绿道建设工作指引。绿道建设一般包括制定绿道建设计划、项目立项、可行性研究、环境影响评价、项目选址及土地使用权取得、获取资金、组织建设、验收与考核等程序,建议在优先建设和重点倾斜本项民生工程基础上,由邵阳市规划建设部门会同相关部门,加快制订绿道建设工作指引,指导绿道建设工作,提高工作效率,保障绿道建设效果。

5 结语

本文从生态文明的角度出发,将城市中心的绿色道路纳入整个城市群的活动中。通过综合规划与实施控制,提出了“绿地与街区慢行、滨水休闲空间综合规划与控制”的概念,并从规划到实施指导进行了探讨。同时,建议如下:

1)规划应更加注重实施因素。

在规划阶段,要充分把握规划过程中的实施要素,详细分析规划路径可能面临的困难,选择合适的类型,更好地保障后期规划理念的实施。

2)“精细化”规划管控不可或缺。

规划理念在于控制和实施。如果没有强有力的指导下的后续控制措施,规划理念就无法实施,绿色通道的连续性和特异性就无法实现[4]。

3)绿道规划应落实与其他系统的空间“一体化规划”。

城市空间是一个复杂而系统的空间。绿道连接着城市的各个组团、地块和交通设施。因此,在规划和控制的过程中,应在全区“一体化”进行规划和部署,有效整合城市空间资源。

4)完善衔接系统,提高绿道建设的公众参与。

绿道系统作为城市的基础和福利项目,在研究阶段应积极利用公众参与,尽可能包括周边土地人口和道路交叉口的整体实施。

此外,绿色道路规划建设应加强特色主题,避免千篇一律,绿道系统与城市特色以及市民需求相结合,进行特色化系统规划。

猜你喜欢

邵阳市绿道规划
春天
骑行绿道“潮”玩成都
湖南省邵阳市通联站
邵阳市举行少儿人工智能编程大赛
邵阳市举办首届青少年科技体育节
诚诚&嘟嘟的成都生活
规划引领把握未来
绿道规划设计的人文关怀调查研究——以杭州市临安区青山湖环湖绿道为例
快递业十三五规划发布
多管齐下落实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