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猪膀胱炎-肾盂肾炎综合征的流行诊断及防治
2019-02-13艾凌峰
艾凌峰
(安图县畜牧兽医总站,吉林 延边 133600)
猪膀胱炎-肾盂肾炎综合征是导致母猪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在世界各地均有报道。饲养管理发生变化会增加本病的发病率,特别是被限制活动的妊娠母猪。地方性群发膀胱炎和肾盂肾炎综合征的显著特征,包括外阴形态与发情周期不符、对猪群生育的影响小、发病率低、死亡率高和老龄母猪(>6岁)多发。该疾病一般不会导致患猪迅速死亡,但如果不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疗,则可能转变为慢性疾病或死亡,给养猪业造成损失。因此,要正确认识本病的发生原因、流行情况,掌握其临床诊断方法,采取正确的防治方法,本病不难控制。
1 病原与病机
从患有膀胱炎和肾盂肾炎的病猪体内可以分离出多种不同种类的细菌,包括大肠埃希菌、化脓隐秘杆菌、链球菌和葡萄球菌。这些内源性条件致病菌通常存活在尿路下段,通常是非特异性尿路感染的原因。猪放线杆菌作为特定的尿路病原菌,是猪尿路上行感染的重要原因。猪放线杆菌原分为真细菌和放线菌属两种,属革兰氏阳性菌,在厌氧条件下生长良好,是猪泌尿生殖道内的一种共生微生物。猪放线杆菌带有毛缘,母猪尿道短而宽,因此猪放线杆菌易于感染膀胱。尿素被脲酶裂解成氨,增加了膀胱内的碱度。pH 升高使细菌增殖,导致黏膜表面发生炎症反应。碱性环境也能抑制菌群的生长和促进尿盐结晶,特别是鸟粪石。这些沉淀物不仅进一步增加了膀胱黏膜的炎性变化,也有助于保护细菌免受抗生素和宿主防御机制的破坏。虽然对肾脏的感染机制尚未完全清楚,但继发的细菌产物使输尿管瓣膜损害,可能会使动物发生肾盂肾炎。
2 流行情况
限位栏中的猪易出现饮水减少、会阴部易被粪便污染、体重过大和腿部受伤,这会造成排尿次数减少和泌尿生殖道细菌的数量增加,促发猪膀胱炎。已经从待宰公猪的包皮腔中、新生仔猪的阴道中和各个阶段生产母猪的阴道中,分离出了猪放线菌。猪放线菌还可以从废弃的尿中、被污染的助产服袖、产房和保育室内,以及繁殖区的靴子上分离出。曾经认为交配是该病唯一的传播途径,但现在人们了解到该微生物无处不在,随时可以侵入并定植到各阶段猪的阴道内。
3 临床症状
临床症状取决于疾病的严重程度和所处的阶段。急性重症病例可因急性肾功能衰竭而死亡。患病动物通常表现不发热、食欲不振、血尿和脓尿。尿液常呈红褐色且有强烈的氨味。尿pH从正常的5.5~7.5上升到8~9。
那些在初次感染后幸存的动物,经常出现体重下降和生产力低下,并继发晚期肾病,而被迫从后备群中过早淘汰。膀胱黏膜表面可出现卡他性、出血性、化脓性或坏死性炎,并引起膀胱壁增厚。在膀胱内常见鸟粪石。输尿管通常有渗出物,直径可能会增至2.5 cm。肾脏主要的病变是单侧或双侧的肾盂肾炎或肾盂炎。骨盆区内的肾脏常因血、脓、恶臭的尿液使肾乳头肿胀,呈不规则的溃疡和坏死。长期的肾盂、肾炎,最终可发展为纤维化。
4 诊 断
出现频繁血尿和尿液混浊的症状,可初步诊断为膀胱炎和肾盂肾炎。尿沉渣检查可能发现炎性细胞、红细胞、肾颗粒管型、细菌和晶体。根据明显的病理变化,通常不难确诊。要准确地分离出致病微生物,就要在采样过程中尽量避免尿样暴露于有氧环境中。在取样时,膀胱应保持封闭,膀胱颈应用全棉脐带线结扎。肾脏组织取样方法相同,检查一侧肾脏的病理变化就可确定是肾盂肾炎,另一侧肾脏应如前所述结扎输尿管保持封闭。应在37 ℃厌氧条件下于多黏菌素萘啶酸琼脂上培养5~7 d。如果检验部门距离较远,拭子应置于厌氧培养基内运送。
5 防 治
在病程早期正确应用抗生素,可治愈尿路感染。通常选择青霉素和氨苄西林,因为该抗生素在碱性条件下有效且通过尿路排泄。通常剂量为2.2 mg·kg-1,肌内注射,连用3 d。也可口服水溶性氨苄青霉素2.3 mg·kg-1,连续5 d,但生物利用度和成本可能会成为问题。为解决这一问题,有人在患病猪母猪群中专门做此试验,即在饲料中加入适量柠檬酸以求酸化尿液。结果表明,临床泌尿道疾病的发生率降低,用药组和对照组尿液pH 和每mL 尿的细菌浓度差异极显著(P<0.000 1)。用柠檬酸70 mg·d-1,连续14 d,没有出现适口性问题。
让母猪在繁殖和分娩过程中,以及在整个妊娠期间保持良好的卫生,是预防泌尿系统疾病的关键。卫生设施必须设计合理,既可以减少繁殖群病原体的传播,又可以有效去除环境中的粪便。应保证自由饮水,因为当使用间歇输水系统限制供水或者饲养管理不当时,妊娠母猪的尿参数会不正常,包括尿量减少、尿的相对密度升高(>1.026)和肌酐浓度增高。老龄母猪易发生泌尿系统疾病,采取适宜淘汰程序,对种猪群保持最理想的胎次分布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