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圈养幼龄野生动物的营养需求和饲料管理

2019-02-13皇甫冰蒋小玉赵润星

饲料博览 2019年8期
关键词:幼龄圈养野生动物

皇甫冰,蒋小玉,赵润星

(太原动物园,太原 030009)

圈养幼龄野生动物生长发育期的营养科学与均衡有利于育幼工作的顺利开展和幼龄动物的健康成长,对成年动物的生产繁殖性能至关重要,探索幼龄动物生长发育期的营养需求和饲料管理,深入研究其营养代谢机理,充分发挥其生长潜能,对于野生动物种群数量的扩大有深远的意义。圈养幼龄野生动物因各机能发育不完善,免疫力、抗病力较弱,易受外界环境刺激而发生应激,影响其正常生长发育,而科学的饲料管理有助于圈养幼龄野生动物渡过这些关键时期。由于野生动物比较珍稀,且人工育幼不成熟,圈养幼龄野生动物的营养研究资料少,缺乏饲养标准,因此圈养幼龄野生动物生长发育期的营养需求和饲料管理研究值得深入探讨。

1 圈养幼龄野生动物的营养需求

1.1 圈养幼龄野生动物的生活习性和食性

了解野生动物幼龄阶段的生活习性和食性,有利于调整动物饲喂的方法及饲料种类。圈养幼龄野生动物单日采食特点为少量多次,且食量逐渐增加[1]。野生动物幼龄阶段存在由采食液体饲料或母亲乳汁调整为采食固体饲料的关键过渡期,其营养来源和代谢发生了重要的变化,大分子营养物质需通过消化酶降解为可吸收的小分子[2]。而食物变化造成的应激,使圈养幼龄动物胃肠pH 升高,大肠杆菌数量增加,乳酸杆菌数量减小,消化酶呈快速下降趋势,食物利用率低,消化能力变弱、抵抗力下降,易引起腹泻,影响幼龄动物的生长和成活[3]。在野生动物幼龄阶段,提供精准的营养能促进幼龄动物免疫系统发育,提高疾病抵抗能力,帮助拥有健康的胃肠道和消化吸收,有助于幼龄动物健康生长和提高成活率。

野生动物自然采食食物属性分为肉食性、植食性、杂食性。食性不同,幼龄野生动物生长发育期所需的营养需求也就不同,了解野生动物的食性就可以在育幼阶段提供相应的饲料种类,以保证幼龄动物的正常生长发育。

1.2 圈养幼龄野生动物的营养需求

家禽家畜的营养研究较为深入,已有比较科学的饲养标准,幼龄家畜动物生长发育阶段也有详尽的饲养标准。与家禽家畜同类的圈养幼龄野生动物的营养需求可参照家禽家畜,如野禽可以参照家禽的饲养标准,野驴、野马可以参照家马的饲养标准[1]。

但野生动物的营养需求又有别于家禽家畜,不能全部参照家禽家畜的饲养标准,需要建立自己的饲养标准,这对于育幼工作的顺利开展和幼龄动物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圈养幼龄野生动物的营养需求研究没有像幼龄家禽家畜那样深入和准确,但可根据野生动物的自然生活史食性,参考国内外动物园的野生动物营养资料以及国家研究委员会(NRC)研究结果来制定野生动物的日粮,逐步建立野生动物的饲养标准[4]。

野生动物自然生活史资料是研究野生动物营养需求的基础,研究人员可通过比较分析法和观察记录法了解野外幼龄野生动物的食性和采食量:比较分析野外栖息地的动物粪便样片和植物样片,来分析圈养幼龄野生动物的食性;观察记录野外野生动物取食的食物单元、食物部位及速度、持续时间等信息,通过日采食量计算方法了解日采食量,圈养幼龄野生动物可参考[5]。

国内外许多野生动物繁育基地及动物园都有很多成功的育幼饲养经验,为圈养幼龄野生动物提供了饲养标准,可满足其生长发育的营养需求,是野生动物营养资料的积累,对后人研究有重要参考价值[6-7]。在幼龄野生动物的实际饲养中,应认真观察其外貌体征,定期测量体重、检测血液生理生化指标,以监测幼龄野生动物的营养状况,及时补充营养。

2 圈养幼龄野生动物的饲料管理

饲喂野生动物的饲料种类很多,圈养幼龄野生动物的日粮管理应根据动物食性、营养需求、当地饲料条件和饲养管理目标,并参考国内外动物园的育幼饲料管理方法,制定科学的针对性的饲料方案,在具体的饲养中根据动物的变化、季节的变化适当调整,并做到安全、定时、定量。

圈养幼龄野生动物哺乳期的日粮以动物性蛋白饲料奶类为主。随着日龄的增长,哺乳后期可根据幼龄动物食性进行其他饲料的辅食添加。野生动物人工育幼的关键在于根据动物食性选择合适的代乳,做好过渡期日粮的管理。

2.1 代乳的选择

不同种野生动物的幼龄阶段对营养有特殊的要求,同一个体在幼龄阶段的生长发育过程对营养的需求也有变化。选择代乳时,应注重营养全面、功能完备,尽可能使其营养成分与母乳成分接近。

肉食动物如大型猫科动物狮、虎等的人工育幼研究中,代乳的选择有传统母犬哺育或采用新鲜牛羊奶、人工乳、婴幼儿牛奶粉、初生幼犬营养奶粉、猫用全效代母乳粉哺乳。研究表明,传统母犬哺育及新鲜牛羊奶哺乳下猫科幼仔常出现消化不良、腹泻等胃肠道疾病,因为犬和猫乳汁营养成分差别大,且猫科动物对牛奶中的乳糖不耐受[8]。刘向通过比较犬用羊奶粉和婴幼儿奶粉哺乳下的白化孟加拉幼虎的生长发育情况,表明犬用羊奶粉优于婴幼儿奶粉[9]。多名学者在猫科动物人工育幼研究中采用美国PetAG KMR猫用奶粉进行人工哺乳,生长发育良好,无不良反应,成活率达100%[8]。虎和猫亲缘关系近,均为猫科食肉动物,幼龄动物的营养需求更为接近,选择猫用奶粉作为大型猫科动物狮、虎等的代乳是较好的选择,其他科属肉食性动物可参照。

植食性动物人工育幼时,可利用健康牛羊的初乳直接饲喂幼仔,或选择用市售盒装牛奶、人工乳、婴幼儿牛羊奶粉作为代乳品[10-11]。在人工育幼平原斑马、幼鹿时,采用人工乳饲喂,育幼效果良好[12-13]。植食性动物在选用代乳时应尽可能接近母乳,如斑马、犀牛母乳中蛋白、脂肪含量低,碳水化合物含量高,代乳品选择和配置时应注意营养成分的配比。

灵长目动物为杂食动物,新生幼仔一般采用人类婴儿牛乳配方进行喂养。研究人员在黑猩猩人工育幼时食物配方主要采用婴幼儿奶粉,按一定比例进行配制,饲喂的人工乳接近人的体温,黑猩猩育幼成活[14]。动物园采用纯牛奶、鲜羊奶、婴幼儿精制奶粉饲喂环尾狐猴、山魈、猕猴等被弃幼仔,均取得了成功[15-17]。

2.2 过渡期日粮的管理

野生动物人工育幼时存在由采食代乳调整为采食固体饲料的过渡期,在这个关键阶段应根据动物生长生理变化适当调整日粮,为幼龄动物提供精准的营养。

肉食动物的幼龄动物在40~60日龄以前,代乳可满足其基本的营养需要。随着幼龄野生动物的生长,代乳不能满足营养需要,采食日粮逐渐向固体饲料过渡,所以除饲喂代乳外,还应补饲肉糜。在过渡期,在幼龄动物的食物中添加多种益生菌、消化酶、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E,这些营养能促进幼龄动物免疫系统发育、提高疾病抵抗能力、帮助拥有健康的胃肠道和消化吸收。

植食性动物哺乳期长短不一,应根据各地实际情况进行断乳工作和辅食添加。植食性动物幼仔从3~7周龄时门齿、犬齿和臼齿都已经长出,开始由少到多逐渐添加颗粒料、青绿多汁饲料、干草等,以促进瘤胃的消化功能,颗粒料要调成糊状,加工细致,并同步逐步降低人工乳饲料饲喂次数和饲喂量,70~90 日龄可断乳[10-13]。幼仔饲料转换需逐渐进行,可避免出现因食料转换而导致的健康问题。断乳过程中应定期在乳汁中加入抗菌素类药物,防止发生肠炎,并注意补充钙片、鱼肝油、矿物质、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等多种营养物质,以降低食物改变造成的应激反应。断乳初期,应暂时维持哺乳期营养水平的日粮,逐步改喂断乳期营养水平的全价日粮。

灵长类动物辅食的添加应由少到多,循序渐进,以免幼龄动物出现胃肠疾病。刚开始一般喂较软、易消化的香蕉、苹果等水果,喂量视粪便的情况逐渐增加。同时,根据幼仔的消化和粪便情况,适量加喂钙片、乳酶生片、脾可欣、思密达等进行调节[15-17]。

3 小 结

野生动物的健康存活与幼龄阶段的科学营养管理紧密相关,需要野生动物科研技术人员、饲养管理人员投入更多精力,长期观察记录动物状况,灵活调整饲料方案,根据野生动物的不同营养需求进行精确饲料管理,实现营养科学与均衡,这对提高动物存活率,扩大野生动物种群数量,促进珍稀动物的种群复壮具有重大意义。

猜你喜欢

幼龄圈养野生动物
基于多光谱图像的幼龄白木香含锌量无损诊断
圈养羊需做好三点
保护野生动物
成功圈养羊做好三要点
保护野生动物
保护野生动物
保护野生动物
红壤幼龄桔园套种豆科牧草后土壤酸度变化特征
高山幼龄果园套种蔬菜技术
圈养在心中的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