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刀闭合松解术治疗神经性皮炎20例
2019-02-13杨瑞勇
杨瑞勇
(重庆市江北区中医院住院部19楼针灸二科,重庆 400020)
神经性皮炎又称慢性单纯性苔藓,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慢性顽固性皮肤病,以皮肤苔藓样变及阵发性剧烈瘙痒为特征。笔者用针刀闭合松解术治疗神经性皮炎20例取得显著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共20例,均为2016年12月至2018年8月重庆市江北区中医院皮肤科或针灸二科门诊或住院神经性皮炎患者。男7例,女13例;年龄21~47岁,平均(32.5±7.4)岁;病程4个月~7年,平均(26.3±21.7)个月;部位分布于颈项部7例(单侧5例、双侧对称2例,直径0.5~3.0cm)、四肢6例(单侧4例、双侧对称2例,直径0.5~2.5cm)、腰骶部4例(单侧3例,双侧对称1例,直径1~5cm),眉弓处1例(直径1cm左右),多发型2例(直径0.5~2.0cm),
诊断标准:依据《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拟定诊断标准。①好发于颈、肘、骶、眼睑处,开始时先感觉局部瘙痒,后出现群集至米粒大扁丘疹,表面光滑发亮,丘疹呈淡褐色,久之发展成苔藓样变斑块;②瘙痒剧烈,夜间尤甚;③慢性病程,愈后易复发;④组织病理检查示表皮角化过度,棘层肥厚,表皮突延长,可伴有轻度海绵形成,真皮部毛细血管增生,血管周围有淋巴细胞浸润,或可见真皮成纤维母细胞增生,呈纤维化。
纳入标准:①符合诊断标准,治疗前2周未服用任何中西药,未进行任何针刺理疗等治疗;②年龄15~70岁,性别不限;③近2周内无系统使用皮质类固醇及抗组胺药物史;④知情同意;⑤停用影响疗效评判的疗法或药物。
排除标准:①年龄15岁以下或70岁以上;②皮损局部有溃疡或感染;③有严重精神、内分泌、免疫、心脑、肝肾、血液等系统疾病;④孕妇及哺乳期妇女;⑤近2周内有系统使用皮质类固醇及抗组胺药物史。
剔除标准:①不符合纳入标准,未按规定的疗程进行针刺,无法判断疗效,资料收集不全者;②中途主动退出或失访;③病情危重,急需手术治疗;④研究中病情持续加重或出现严重并发症,不宜继续参加研究。
2 治疗方法
患者取适当体位,局部皮肤常规消毒。第1步,根据病灶面积大小先于病变皮肤处行皮下浸润麻醉,后取长度适中一次性小针刀,沿病灶分界线边缘,针体与皮肤成30°刺入皮内,再放平针体在表皮层内沿皮肤水平进针,直至针尖达对侧病灶分界线边缘。接着取第2支小针刀,与之前进针处间隔约0.5~1cm,平行于前者,同前操作,余者同前,直至病变皮肤区域均操作到位。然后依次出针压迫止血。第2步,再取小针刀,垂直于之前进针路线,依前法依次进针操作,整体皮内穿刺路线呈“井”字状或围棋格状分布,然后再依次出针压迫止血后,再次皮肤常规消毒,覆盖无菌纱块,医用透气胶布固定。术后定期伤口换药防止感染,针口闭合后,皮损面每日涂抹维生素E保持皮肤湿润。每7天操作1次,3次操作后评定疗效。
3 疗效标准
依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相关标准拟定。临床痊愈:皮损全部消失,瘙痒消失。显效:皮损消失70%以上,瘙痒感明显减轻。有效:皮损消退30%~69%,瘙痒感减轻。无效:皮损消退不足30%,或新皮疹不断出现。
4 治疗结果
操作1次16例,操作2次1例(位于腰骶部,面积直径5cm),操作3例3次(1例位于眉弓处,另2例病程超过5年,苔癣样变明显,皮肤嵴沟较深),临床痊愈18例,显效1例,有效1例,治愈率90%,总有效率100%。随访6个月,均未复发。
5 讨 论
神经性皮炎为一种局限性皮肤神经功能障碍性疾病,西医认为可能与大脑皮层兴奋与抑制过程平衡失调有关。
神经性皮炎属中医 “牛皮癣”“摄领疮”“顽癣”范畴[1]。病位在肌肤, 本在脏腑。内因多为情志不遂、心火上炎,外因责之于外感风湿热。病机[2]为初起风湿热邪阻滞肌肤,日久则血虚风燥、营血不足、肌肤失养。
针刀医学认为皮肤为弓弦力学系统的辅助装置[3],和肌肉、韧带一样具有相似的力学特性,其损伤的病理变化过程也有相同规律。神经性皮炎因各种因素导致皮肤过度角化,局部微循环障碍,表现为瘢痕、挛缩、堵塞的病理改变,通过针刀松解,解除痉挛,疏通堵塞,纠正异常的皮肤应力,在病变皮肤层建立新的血供网络,以恢复皮肤弓弦力学平衡[4],从而能达到快速治疗的目的。必须注意的是,针刀治疗的效果与针刀的具体操作关系密切,以针刀行进的层面契合皮损层与正常组织层分界且充分完全松解为佳,皮损面积大或操作受限(眉弓处)治疗次数应较多。
针刀闭合松解术治疗神经性皮炎疗效较好,无不良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