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五种常见病毒性传染病的诊治要点
2019-02-13盖冶
盖 冶
(黑龙江省七台河市北兴农场畜牧科,黑龙江 七台河 154625)
1 猪 瘟
猪瘟又称为“烂肠瘟”,是由猪瘟病毒引起猪的一种高度接触性、致死性传染病,其特征性病变为脾脏边缘梗死和淋巴结大理石样出血。根据临床特征,可分为急性、慢性和迟发性3种类型。临床表现。早起食欲不振、精神沉郁。喉头有出血点或出血斑,四肢皮肤出血,淋巴结呈大理石样出血,肾脏点状出血,膀胱点状出血;急性感染时,盲肠浆膜有出血点和出血斑,脾脏边缘梗死。防治措施。猪瘟防治,免疫是关键。疫情严重的猪场,仔猪吃初乳前2 h,注射猪瘟疫苗,即“超免”。商品猪免疫后进行抗体检测,确定免疫程序是否合理。种猪免疫监测进行1~2次·年-1,抗体不达标者补免后监测,再次不达标则坚决淘汰之。加强免疫。引入猪群前进行猪瘟病毒抗原和抗体检测,购买猪群进入猪场后进行隔离饲养,排除有带毒可能后方可进入猪场。
2 猪伪狂犬病
伪狂犬病是由伪狂犬病病毒引起的一种猪和多种野生动物均可感染的急性传染病。临床表现:患伪狂犬病的猪主要的临床特征表现为体温升高和神经综合征。其中新生仔猪最为敏感,偶见呕吐腹泻,主要症状:体温升高和四肢划水样等运动;育肥猪则大多数伴有体温升高,呼吸困难,但多数只呈现隐性感染,并长期带毒或排毒。母猪如在怀孕初期感染可在感染后约20 d发生流产,如在怀孕中期感染伪狂犬病病毒,常产出死胎和木乃伊胎。此外,公猪感染伪狂犬病病毒后,常表现睾丸肿胀或萎缩,并逐渐丧失种用能力。防治措施:目前防治伪狂犬病还没有特效药物,疫苗免疫是防治伪狂犬病的唯一有效手段。加强猪场环境卫生的监管工作也是防治本病的措施之一,由于鼠类是伪狂犬病病毒的主要传播者,因此灭鼠工作具有很重要的意义。严格对猪、牛等牲畜进行分群饲养,可以避免伪狂犬病病毒在不同家畜间的交互感染。要采取措施,净化猪群,采用基因缺失疫苗配合血清学检测方法,淘汰IgE抗体阳性猪,逐步建立伪狂犬病阴性猪群,从而根除猪伪狂犬病。
3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又称“蓝耳病”,其主要特征:母猪发热、厌食和流产、木乃伊胎、死产、弱仔等繁殖障碍及仔猪的呼吸症状。不同年龄、性别和品种的猪均能感染,但不同年龄的猪易感性有差异,生长猪和育肥猪其症状较为温和,母猪和仔猪症状较为严重,对乳猪的致死率达80%~100%。临床表现:怀孕母猪流产(多为怀孕后期流产)、死胎、木乃伊胎,产弱仔。临产母猪乳腺发育不良,产后无乳。被感染母猪体温升高、精神沉郁、呼吸困难,间情期延长、返情率很高、不孕。大多数慢性感染的母猪,每窝活仔猪数会减少,同时受胎率会长期下降10%~15%。仔猪感染后表现体温升高,呼吸困难,肌肉震颤,共济失调,死亡率>80%。公猪感染后一般体温不升高,精子畸形、稀精,受精率低。典型病变为肺弥漫性间质性肺炎,皮下水肿、胸水、心包积液和腹水增多,耐过猪多发性浆膜炎、关节炎、脑膜炎。防治措施:正确看待疫苗免疫。蓝耳病“杀猪于无形”,故预防非常重要。仔猪2周龄,初配母猪配种前2周龄,经产母猪产后4周,都要打疫苗;公猪注射2次·年-1疫苗。没有此病的猪场最好不免疫,如果周围有蓝耳病流行,最好选用灭活疫苗免疫,发病猪场则选用弱毒疫苗免疫。发病猪可用荆防败毒散或其他抗病毒中草药进行治疗,同时使用抗生素防止继发感染;加强饲养管理,减少应激(添加复合多维),逐步使猪群稳定;2次·周-1消毒,保持饲养用具的清洁。
4 猪口蹄疫
口蹄疫是由口蹄疫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临床表现:病猪发病初期体温升高至>40℃,精神沉郁,随后以病猪蹄部和口腔出现水疱为主要特征,口黏膜形成小水疱或烂斑,哺乳母猪乳头有水疱。心肌有灰白色或淡黄色的斑点或条纹,称为虎斑心。防治措施:免疫预防是预防本病的是关键措施,仔猪65日龄免疫,其他猪除妊娠母猪外每年3、7、11月3次免疫。一经发现本病应立即扑杀病畜,尸体焚烧或深埋,疫区要隔离、严格消毒,防止病原扩散。
5 猪乙型脑炎
猪乙型脑炎又称流行性乙型脑炎,是由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引起人畜共患的传染病。临床表现:患猪体温升高到40~41℃,表现为精神委靡,食欲减退或废绝。主要特征:妊娠母猪发生流产,产死胎或木乃伊;公猪出现睾丸炎。本病有季节性发病的特点,而且与蚊虫的活动密切相关。防治措施:免疫预防是主要控制本病的主要手段,发生流行性乙型脑炎时应及时隔离患病猪,患病动物、死猪、流产胎儿、胎衣、羊水等须消毒后进行深埋或无害化处理,而且污染场所及用具应做彻底消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