仔猪大肠杆菌病的诊断与防治要点分析
2019-02-13曹贵荣
曹贵荣
(云南省曲靖市罗平县九龙街道畜牧兽医站,云南曲靖 655811)
据研究显示,仔猪出生以后,在一个月内有可能出现较多的下痢症状,这是由于大肠杆菌失调导致的,是仔猪较常发生的一种疾病,具有一定的传染性,为了保证养殖者的经营效益,对仔猪大肠杆菌病进行有效的诊断与防治是极其必要的。结合仔猪发生大肠杆菌病时的表现,分析得出仔猪大肠杆菌病的防治要点,确保仔猪的健康成长。
1 仔猪大肠杆菌病的临床诊断
1.1 白痢
仔猪白痢多发于十到三十日龄的哺乳猪仔,也叫作迟发大肠杆菌疾病,仔猪发生白痢的主要特征是排便呈灰色浆糊样,伴有腥臭气味,在一年的任何时期都有爆发仔猪白痢的可能,由于仔猪大肠杆菌病具有传染性,当哺乳仔猪个体发生白痢后,同窝其他猪仔受传染的几率较大,并且传播速度快。
1.2 水肿
水肿属于仔猪大肠杆菌的胃肠水肿疾病和毒血症,溶血性大肠杆菌是导致这种疾病的主要致病菌。断奶以后的仔猪更容易出现水肿,主要特征有头部水肿、突发疾病和麻痹。在每年的五月份、九月份以及十月份中发病率较高,并且,出现水肿的仔猪以六至十五周龄居多。
1.3 仔猪黄痢疾病
仔猪黄痢属于早发大肠杆菌疾病,一周龄以内的哺乳猪仔出现黄痢的频率最高,这类疾病往往发病期短,致死率高,母猪分娩十小时以后会出现仔猪黄痢死亡。爆发黄痢疾病的仔猪主要排黄色或黄白色的浠粪。在一年中的每一时期都有可能发生仔猪黄痢,其中以冬季或早春发病率最高,主要是由于冬季天气寒冷、早春气候剧变或猪舍污染等原因导致。
2 仔猪大肠杆菌病的防治要点
2.1 引种途径的控制
需要确保引进仔猪的健康状况,养殖户引进仔猪以后,首先对其进行隔离观察,并且立即为其引用抗应激营养物质,观察一周以后,如果仔猪没有大肠杆菌病或其他传染性疾病症状,再将其混群饲养。如果养殖户具备条件,可以采用自主繁殖的方式,这样能有效控制大肠杆菌病的出现和大规模传染。
2.2 饲养管理强化
首先是母猪的饲料管理,不同时期的母猪有不同的营养需求,所以要为孕期的母猪配置专用的饲料,以便让胎儿健康的发育,最大程度的提高仔猪出生重量。同时促进母猪分泌乳汁。在饲料管理方面,严禁用发霉或糟渣类饲料饲养母猪。在母猪生产之前或生产之后,避免饲喂高脂饲料。注意产前会阴部位和乳房位置的消毒。
其次是对仔猪的饲养管理,新生的仔猪免疫力较差,要尽早喂食母乳,立即注射铁制剂,避免仔猪贫血。同时还要锻炼仔猪的消化系统,提高消化系统的防御能力,避免受到大肠杆菌的侵害。
2.3 有目的的免疫接种
用特异性免疫菌苗注射已经怀孕的母猪,这种措施也能有效预防仔猪患有大肠杆菌病。但是如果母猪为初次生产,注射免疫菌苗以后,它发病的几率将远远高于经产母猪,只有在母猪生产两到三胎以后,注射免疫菌苗才能起到有效控制大肠杆菌的作用,避免仔猪产生大肠杆菌病。所以,实际的大肠杆菌病防治工作中,出产母猪是受到大肠杆菌威胁最严重的群体,应密切注意对出产母猪的管理工作,当母猪处于产前十五到十七天、四十天时,用K99、K88、F4以及 987P等进行接种,实现预防猪大肠杆菌病的目的。
2.4 环境卫生管理
在仔猪产生大肠杆菌病的原因当中,有一点原因是不卫生的猪舍环境,所以要预防仔猪大肠杆菌病,还需要加强对猪舍环境卫生的控制与管理。应定期对猪舍消毒,时间间隔以没三天或四天为宜,消毒药物不能长期保持同一种类,要经常更换消毒药物,做到全面杀灭所有种类的细菌和病毒。消毒药物更换的时间以60~90d为宜。从温度和湿度两个方面管理猪舍,监理最适合仔猪生长的环境。同时在冬季、初春做好保暖工作,在夏季做好防暑降温工作,保障仔猪的健康成长。
2.5 科学搭配饲料
仔猪生长需要全面的营养物质,如果饲料中的某一营养物质缺乏,会导致仔猪免疫力下降,增加患大肠杆菌病的风险。在饲料管理工作中,首先要避免仔猪食用到发霉或变质的事物。饲喂仔猪时,不能使用蛋白质含量过高或营养物质单一的饲料,应考虑仔猪肠胃的消化能力,选择那些容易被仔猪消化和吸收的膨化饲料。最后,补充仔猪生长所必须的维生素和微量元素,提高仔猪的抗病能力。
2.6 合理选择预防疾病的药物
在母猪生产前后,饲料中加入一些抗生素,有助于消除母猪体内致病的大肠杆菌。当仔猪出生以后,饲喂庆大霉素,也能有效预防大肠杆菌病,提高仔猪的抗病能力。
3 结语
综上所述,在生猪养殖工作中,仔猪容易受到大肠杆菌的侵害产生大肠杆菌病,为了避免养殖户财产的损失,应结合大肠杆菌病的诊断方法和防治要点,对自助大肠杆菌病进行有效防治,确保仔猪的健康生长。经过分析,控制引种途径、做好饲料管理、药物管理、免疫接种以及环境卫生管理等,对于提高仔猪的抗病能力,预防大肠杆菌病有积极的作用。养殖者可以从以上几点出发,将每一项防治措施落实到实处,能有效避免仔猪发生大肠杆菌病,提高养殖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