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模羊场小反刍兽疫防控措施
2019-02-13郝子鹏
郝子鹏
(山东省淄博市桓台县畜牧兽医局,山东淄博 256400)
1 规模羊场小反刍兽疫临床症状
小反刍兽疫具有4~21d的潜伏期,山羊、绵羊发病率较高。患急性小反刍兽疫羊在发病初期可出现口疮样病变。且患病羊体温连续三天或五天维持在41℃以上。同时在发热前四天,患病羊会出现口腔黏膜充血、多涎、坏死性病灶等情况;慢性患小反刍兽疫羊在发病初期会出现烦躁不安、口鼻干燥等情况。随后颊黏膜出现小范围红色浅表病死。并伴随下唇、下齿龈部位粉红色病灶。严重者可发现乳头坏死病灶波、舌头坏死病灶波等情况。发病后期可出现带血样腹泻、消瘦、体温下降、呼吸异常情况。
2 规模羊场小反刍兽疫防控措施
2.1 全面开展小反刍兽疫流行病学调查
为了解小反刍兽疫流行特点及流行症状,规模羊场管理人员可与区域内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合作,对小反刍兽疫发生原因及流行趋势进行合理评估。在初步控制小反刍兽疫情后,每间隔一个月对羊场内活羊开展小反刍兽疫专项调查,以羊舍为调查单位,对羊舍内活羊信息进行综合采集,重点分析羊舍内活羊是否存在口炎、腹泻、肺炎、发热等小反刍兽疫典型症状。据此填写专项小反刍兽疫流行病学调查表,保证小反刍兽疫病例的及时发现、治疗。
2.2 完善小反刍兽疫免疫注射方案
依据区域内小反刍兽疫流行状况,规模羊场管理人员应对羊场内活羊进行小反刍兽疫免疫方案的完善设置。
(1)由于目前针对小反刍兽疫防治,并没有有效的治疗方法,因此,在小反刍兽疫发病初期,规模羊场管理人员可采用抗生素联合磺胺类药剂,进行注射。随后为羊场内活羊进行Nigeria 75/1弱毒苗或者基因重组疫苗的接种。Nigeria 75/1弱毒苗具有较高的免疫持续性、免疫原性,可降低羊场内小反刍兽疫发生概率。需要注意的是,若规模羊场所在区域均未发生小反刍兽疫,则不需进行Nigeria 75/1弱毒苗的注射。
(2)在羊场内活羊全部接种小反刍兽疫疫苗后,为避免小反刍兽疫疫苗副反应发生,规模羊场管理人员可以受威胁羊舍为要点,开展全方位监测工作。同时定期抽检区域羊舍鼻腔棉拭子样品及血清样品、山羊淋巴结、肝脏、肺部等组织样品。交由区域内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进行统一检测,保证小反刍兽疫疫情的及时发现。
(3)为避免小反刍兽疫疫情蔓延扩散,规模羊场所在县区可设置动物产地检疫申报点,开展动物产地全面检疫工作。通过对规模羊场申报检疫活羊临床症状全面分析,可将小反刍兽疫疫病控制在源头,降低小反刍兽疫疫病远距离传播概率。
2.3 加大小反刍兽疫监督力度
(1)为降低小反刍兽疫蔓延速度,规模羊场管理人员应严格遵循区域动物卫生监督所管理规定。若规模羊场内存在外来引入活羊,规模羊场管理人员应对外来引入活羊进行30d以上的隔离监测。并根据监测结果确定外来引入活羊是否可混群饲养。必要情况下可将外来活羊进行无害化扑杀。
(2)在具体检测工作开展过程中,规模羊场管理人员可在外来羊调入后,对外来羊静态、食态及动态进行着重观察。并定期对外来羊呼吸、脉搏、体温进行测量。若外来羊出现异常情况,可对其进行病原学或血清学检测,保证外来羊疫情的及时发现。在这个基础上,规模羊场管理人员可协同公路动物防疫监督站,制定全天候值班制度,开展动物防疫监督检查,严格落实小反刍兽疫检疫审批、隔离观察、抽样检测、落地报告等工作机制。从活羊调运前期、中期、后期,全方位防控外部小反刍兽疫疫情的传入。
2.4 加强规模羊场日常消毒防护
(1)小反刍兽疫病毒对酚类、氢氧化钠、酒精等多数化学消毒剂较敏感。据此,在规模羊场常规管理过程中,规模羊场管理人员可采用火焰灼烧或熏蒸的方式,对羊舍内金属设置、设备进行消毒。同时采用2.5%氢氧化钠对羊舍、场地进行喷洒消毒。对于羊粪、皮毛等,规模羊场管理人员可采用堆积密封发酵方法或者环氧乙烷、福尔马林熏蒸的方法,切断小反刍兽疫病毒传播渠道。而针对出现发病羊的羊舍内饲料及垫料,规模羊场管理人员可采用焚烧,或者深埋发酵的方法,进行处理。
(2)在小反刍兽疫防控过程中,病羊、感染羊是主要传染源,因此,为消除小反刍兽疫传染源,规模羊场管理人员可在不放血的前提下,对发生小反刍兽疫羊舍内病羊及同群羊进行全部扑杀。并进行无害化处理。随后对患病羊排泄物、羊舍内饲料、垫料及污水进行无害化处理,最大程度控制小反刍兽疫疫情传播速度。
3 结语
综上所述,小反刍兽疫是规模羊场管理过程中发生概率较高的流行病。因此,在规模羊场管理过程中,规模羊场管理人员可开展小反刍兽疫流行病学专项调查,及时排除小反刍兽疫隐患。同时采取强制小反刍兽疫免疫的方式,控制小反刍兽疫源头。结合日常消毒防护工作的强化开展,可切断小反刍兽疫蔓延渠道,保证小反刍兽疫防控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