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基层动物防疫困难与对策

2019-02-13韦宏善

兽医导刊 2019年2期
关键词:管理体制村级兽医

韦宏善

(百色市右江区永乐镇水产畜牧兽医站,广西百色 533021)

动物防疫体系建设是国家动物管理工作的基础,动物防疫体系建设,建设结构独立统一,运转科学的动物防疫管理体系。世界卫生组织在2004年提出将动物健康问题纳入公共卫生体系中,2007年,联合国粮食与农业组织呼吁建立有力的动物健康防疫体系,发达国家中,人兽医一体的公共卫生体系已初步形成。我国养殖业经历40年的快速发展,养殖业在农业中比重不断提高,加入世贸组织后为我国养殖业进一步发展带来了新机遇,目前我国动物防疫总体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很大的差距。基层动物防疫处于动物防疫工作的前沿,近年来,我国相继发生了高致病性禽流感等疫情,加快推进我国兽医管理体制改革是加强动物防疫工作的核心。

1 国外兽医管理体制概况

国家兽医管理体制指国家开展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的组织机构及相应的管理模式及队伍建设,每个国家的兽医管理体制直接影响其动物疫病防疫工作,目前世界上普遍采用的是集中垂直管理的官方兽医制度,其具有权威性,科学性的特点,官方兽医不受当地政府部门的约束,可有效的防止地方保护主义对动物防疫工作的干扰,官方兽医执法监督与动物防疫技术支撑相辅相成,官方兽医权利与责任并存,必须有较高的业务水平与政策法律水平。

世界上大多发达国家的兽医管理体制,基本按世界卫生组织的《国际动物卫生法典》要求设立运作,由协调统一高效运转的兽医管理体系,重大动物疫病疫情紧急快速反应体系,超前快速动物流行病学分析系统等组成。保障推动动物疫病防控工作 不断发展。

目前大多国家采取的是垂直管理的官方管理制度避免了国家在动物防疫体系建设中的资源浪费,维护了官方兽医管理制度的公正性。官方兽医管理制度具体做法分为集中垂直管理,联邦垂直管理与各州共管,各州垂直管理的兽医管理制度。

2 我国基层动物防疫体制问题

我国动物防疫体系建立始于50年代,动物防疫管理主体组织形式未发生根本性变化,目前疫情监测等技术支持体系基本隶属于各级动物防疫事业单位,未形成独立的体系。

基层动物防疫体系薄弱,许多乡镇畜牧兽医站受到影响,疫情监测系统存在漏洞。我国兽医管理体制未按市场经济要求建立完善统一的兽医管理体制。各地受经济状况限制,造成认识的不统一,动物防疫监督机构设置混乱。影响了动物疫病的控制。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对畜牧兽医服务体系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目前我国未实现国际上普遍采用的官方兽医制度,难以保证兽医行政法的公正性,我国现行的兽医管理体制由省,地,县三级政府管理,各级政府决定兽医机构实行全额,或企业管理的运作方式,缺乏以解决问题为导向的跨部门联合作业,分段管理方式造成职能交叉,不利于食源性动物食品安全的统一实施[1]。使畜牧企业发展增加了很多的管理成本。

我国现行的兽医管理制度未完全做到防,监一体化,很多农业局下设畜牧中心,履行执法职能未取得执法主体资格的单位,我国现行的兽医管理体制着重对终产品的检疫实施监控,执法活动技术依托来自于国家认可的实验室的鉴定结论。

3 基层动物防疫管理的困难

目前基层动物防疫管理体系中主要存在动物防疫队伍建设缺失,经费投入不足等问题。大多基层兽医为生计转岗,年轻人不愿从事此行业。因体制、经费等原因,基层兽医队伍缺乏青年人才,基层防疫人员素质不高,存在文化素质偏低、防疫意识不强等问题,大多乡镇畜牧兽医站干部兼职其他事务,发展后劲不足,体制改革后组建的村级防疫队伍从业人员结构复杂,受报酬不高等因素影响,难以吸引年轻的专业技术人员加入[2]。

村级防疫员技术水平参差不齐,很多人缺乏系统的理论和实践操作技能知识,在具体开展防疫工作中存在方法不当、 注射部位和剂量不准、 消毒不严、 一针多用,免疫档案填写不完整等问题。部分村级防疫员年龄偏大,工作效率低下;村级动物防疫员缺乏临床兽医经验,业务上不求上进,防疫认识不足,缺乏有效的防控疫病措施。业务培训较少,素质低,专业技术更新难,难于胜任新时期防控动物疫病工作。

基层动物防疫队伍是我国动物疫病防控体系的基层,是免疫档案建立等重要防疫措施的主体力量。在保温我国畜禽产品质量安全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基层中的经费问题是制约动物防疫工作正常开展的瓶颈,村级动物防疫员仅享受基本生活补助及防疫补助外,其他如养老、医疗等相关问题未得到及时解决,直接影响村级动物防疫员的工作积极性。

县乡财政预算中动物防疫专项经费实际列入预算低,未将动物防疫培训,无害化处理费,村动物防疫员劳动保障等费用纳入财政预算。村级动物防疫员免疫接种劳动强度高,导致村动物防疫人员工作责任心不强。

动物防疫监管法律不健全,监督执法强制手段不能有效打击抗拒强制免疫现象。国家出台了一些政策,将补贴直补到养殖户手中,但未能与强制免疫工作结合,一些养殖户不按规定做好动物免疫等工作。发生疫情后隐瞒现象严重,传染源难以得到有效控制。

动物卫生监督执法缺乏力度,难以采取有效强制手段免疫,农村畜禽养殖量大,逃避检疫现象时有发生,公益性与经营性职能分开后,乡镇无专门动物诊疗机构,养殖户随意到饲料兽药店买药,造成畜禽看病难,贻误了防控疫病的最佳时期。

随着政府对畜牧禅意引导,畜禽养殖数量及规模日益加大,随着市场开放,动物疫病呈现多种病混合型。

4 基层动物防疫管理的对策

在现有的基础上,建立科学,透明的兽医管理体制,明确职责,提高基层专业技术水平。建立动物疫病新技术成果的研发推广体系,建立健全动物防疫技术储备体系,促进畜牧业健康持续发展,控制畜禽发病率,全面提高畜产品质量安全,提高对动物疫病预防控制的综合防控能力,形成具有实操性的现代动物防疫体系。根据新修订的《动物防疫法》等规定,结合实际情况,做到发生疫情能快速反映控制[3]。

动物防疫体系必将成为公共卫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对基层动物防疫机构的管理,建立健全县县乡(镇)村三级动物防疫网络,协调处理工作中的疑难问题,确保动物防疫检验,疫病监测等工作顺利完成。根据各村畜禽存栏数量合理配备村级动物防疫员,组建村级动物防疫合作社,改变“单打独斗”的局面。

乡镇动物防疫机构内部人员组成复杂,有诊疗经营性服务的兽医等,要创新选人用人机制,实行人员整合,分类管理,真正将懂专业技术的优秀专业人才吸纳到动物防疫队伍中,面向社会采取考试考核方法录用。打破传统用人制度,吸引专业院校大中专优秀毕业生加入乡村级动物防疫队伍中,村级防疫员管理实行聘任制,推行服务责任承包制,使动物防疫的先进技术应用到基层实际防疫工作中。采取多种形式带动基层防疫队伍提高业务技能,增强培训的针对性与实用性,制定系统完善的培训方案,不断提高村级动物防疫员的服务能力。

5 结语

动物疫病的防控是畜牧业发展的基础,关系到人们的食品卫生安全,如何建立动物防疫工作长效机制,是当前基层兽医行政主管部门探索的重要课题。应建立健全动物防疫制度,加强动物防疫知识的宣传教育服务,提高防疫水平,保证市场供给,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做出新的贡献。

猜你喜欢

管理体制村级兽医
村级义务消防队值得一试
中国兽医协会第九届兽医大会
我是兽医志愿者
谁为村级产业“接生”?
兽医改行搞发明
兽医
村级审计亟待加强
国外自然资源管理体制对比分析——以国家公园管理体制为例
行政管理体制的创新
论各地高新园区管理体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