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山西杂种榛子发展区划与主栽品种

2019-02-13

山西林业科技 2019年2期
关键词:晚霜杂种主栽

赵 君

(山西省林业调查规划院,山西 太原 030012)

1 山西杂种榛子引种示范成效

山西省最早于21世纪初,由山西省林业技术推广站、山西农业大学、山西省果树研究所等单位引进杂种榛子优良无性系,并在大同市灵丘县、晋中市太谷县、长治市黎城县建立了杂种榛子无性系试验和示范园,2010年在杨树林局怀仁县金沙滩林场、山西长治市潞城市建立了新品种示范园。通过多年的引种试验和栽培示范,选出了适宜山西栽培的新品种,并经育种驯化等选出了达维、辽榛3号、晋榛1号良种;在引种试验过程中,摸清了杂种榛子在山西适宜发展的区域;通过栽培实践探索出了杂种榛子防抽条、树体整形修剪等关键技术。通过科研、推广、生产(合作社、农民种植户)三方面的多年努力,目前山西省杂种榛子良种培育面积近0.067×104hm2.

各地种植杂种榛子均取得了较好的效益。大同市金沙滩杂种榛子示范园地处晋北风沙区,海拔1 000 m,年均温7 ℃,年降水量400 mm,有灌溉条件,7年生达维的产量达到1.5 kg/株,2 475 kg/hm2.太原市古交示范园地处山西中部山区,海拔1 500 m,年均温6 ℃,年降水量450 mm,5年生达维产量达到1.2 kg/株,1 980 kg/hm2.晋中市太谷县山西省果树研究所、山西农业大学试验园地处山西中部平川缓坡和平缓地,10年生以上的达维年均产果量达到5 kg/株,6 750 kg/hm2.长治市黎城县地处晋东南,海拔1 000 m,年降水量500 mm,4年生示范园产量达到1 800 kg/hm2.运城市永济市黄河滩地,7年生达维产量达到 4 521 kg/hm2.

2 杂种榛子在山西的发展区划

杂种榛子生态适应性强(抗寒、耐瘠薄、抗晚霜)、营养价值高、风味独特、耐储藏、易加工,是独具特色的干果(木本粮油)经济林树种。

2.1 栽培区域的划分

山西省地处黄土丘陵东端,南北狭长,纵跨温带和暖温带,按照自然地理特点,可将山西杂种榛子栽培区域划分为高寒冷凉栽培区和气候温和栽培区。

2.1.1 高寒冷凉栽培区

本区范围包括大同、朔州、忻州3个市。气候特征为年均温较低,在8 ℃以下,无霜期短,适宜栽培的果树品种较少。干果品种主要是仁用杏,但由于仁用杏花期早,开花期常遇晚霜,易造成冻花冻果,严重时绝收。而杂种榛子在栽培示范中,霜期未发生花果冻害,能够规避晚霜,具有明显的发展优势。按照气候、海拔等特点可将该区分为 3 个类型区:

1)晋北果区(冷凉区)。

范围:雁门关以北,外长城以南,西至晋西北风沙区丘陵边缘,东至太行山北段山区。

气候:年均温6.0 ℃~7.0 ℃,≥10 ℃积温2 500 ℃~3 000 ℃,无霜期120 d~130 d,年日照时数2 800 h~2 900 h;年降水量370 mm~400 mm.

气候特点:冬季气温低(-25 ℃),风大。

主栽经济树种有沙果、苹果、梨、杏、李、葡萄等耐寒果树;野生经济树种有沙棘、沙果、榛子(平榛)。

2)忻定果区(冷凉区)。

范围:南至晋中、太原,北至内长城,西至吕梁山麓,东至太行山西侧。

县域:繁峙、定襄、五台、代县、宁武、原平、忻府区、静乐、岚县。

气候:年均温5.0 ℃~9.0 ℃,≥10 ℃积温2 800 ℃~3 700 ℃,无霜期120 d~180 d,年日照时数2 600 h~2 800 h,年降水量400 mm~450 mm.

气候特点:冬季寒冷、秋季短促。

主栽经济树种有苹果、梨、桃、杏、葡萄、沙果、李、山楂、红枣、柿子、核桃等;野生经济树种有沙棘、沙果、榛子(平榛)。除平川丘陵区、黄河东岸部分县适宜栽植核桃、红枣外,大部分以梨、葡萄、杏(仁用杏)、海棠、沙棘等耐寒果树为主。

3)晋西北果区(高寒、冷凉区)。

范围:南起吕梁山北麓,北靠蒙古,西至黄河东岸,东至晋北果区。

县域:偏关、河曲、保德、左云、右玉、平鲁、神池、五寨、岢岚。

气候:年均温3.5 ℃~7.0 ℃,≥10 ℃积温2 100 ℃~3 000 ℃,无霜期116 d~150 d,年日照时数2 850 h~2 950 h,年降水量400 mm~450 mm.

气候特点:气候寒冷、多风。

主栽经济树种为海红、海棠、沙果、杏、李、葡萄、梨等耐寒果树;野生经济树种有沙棘、沙果、榛子(平榛)。

1类型区和2类型区年均温在6 ℃~8 ℃的地区,无霜期110 d~180 d,年降水量仅350 mm~500 mm,降水量少是一个限制因子。因此,杂种榛子的栽培应选在水源方便的地方,干旱地要采取集雨节水径流整地技术、生物覆盖技术等,以弥补土壤和大气含水量低、蒸发量大的不足。而在3类型区的神池、五寨、右玉等县,年均温4℃~5 ℃,无霜期110 d左右,年降水量不足500 mm,建议在小气候条件好的地区先行示范,总结经验,再大面积推广。

高寒冷凉栽培区是我省仁用杏的重点发展区域。但由于选地不当,在山地、丘陵地的阳坡,山丘地中下部,川地、谷地栽植的仁用杏经常遭受晚霜冻害,产量和效益较低。在这些立地上栽植杂种榛子,基本不受晚霜影响,且立地、土壤、水肥条件较好时,能够获得预期的产量和效益。杨树林局金沙滩良种繁育基地栽植的7年生榛子园,达维、辽榛3号、玉坠,8年来没有受晚霜冻害,能够正常开花结果,而且产量稳步增长。因此,应将杂种榛子作为该区域干果经济林的主栽树种。

2.1.2 气候温和栽培区

该区包括晋中果区、晋西果区、晋东南果区、晋南果区,涉及吕梁、太原、晋中、阳泉、长治、临汾、晋城、运城 8 个市。在海拔较高(1 300 m~1 500 m)的山地,可作为主栽树种;在海拔1 300 m以下的中低山地、丘陵地和平川地区(避开霜冻较重的“霜穴”地),可以作为干果树种的换代主栽树种栽培,并且能够获得较好的产量和效益。

3 山西杂种榛子主栽品种与授粉品种

经过引种栽培驯化,达维、晋榛1号、辽榛3号杂种榛子通过了省级林木良种审定。其中,达维的耐寒性、生态适应性最好,树势强且丰产,干果品质优,综合性能强于晋榛1号和辽榛3号,宜作主栽品种。晋榛1号和辽榛3号可作授粉品种。

3.1 达维

树形树势:树势强壮,树姿半开张,6年生树高近3.0 m,冠幅直径2.6 m.

坚果性状:椭圆形,淡褐色,单果重2.5 g,果壳厚度1.3 mm,果仁饱满、光洁,风味佳,出仁率42.3%,脱皮率70%.丰产性、适应性强,一序多果,在山西省北部第3年挂果,第7年进入盛果期,产量1.75 kg/株,2 850 kg/hm2.

适宜地区:适合年均温3.2 ℃以上地区栽培。

抗逆性:极抗抽条,耐-35 ℃低温,可作主栽品种。

3.2 晋榛1号

树形树势:树势强,树姿直立,树冠较大,萌蘖少,雄花序少,雌花芽易形成,早果,丰产稳定,雌花较达维等品种晚开3 d~4 d,在早春可避免晚霜。

坚果性状:太谷地区坚果成熟期为8月中下旬。平均单果重2.92 g,果壳厚度1.48 mm,出仁率47.41%.坚果圆形,果面黄白色,具有明显的纵纹。盛果期7年生树产量为1.65 kg/株.

适宜地区:适合年均温6 ℃以上地区栽培。

抗逆性:抗逆性强,易管理(萌蘖少),可作授粉品种。

3.3 辽榛3号

树形树势:树势较强,树姿直立,6年生树高3.2 m,冠幅直径1.8 m~2.0 m.

坚果性状:坚果长椭圆形,黄褐色,果面有条纹。平均单果重2.9 g,果壳厚度1.3 mm,出仁率47%,果仁饱满、光洁,脱皮率70%.在山西省北部于8月中旬成熟,第3年挂果,第7年进入盛果期,产量1.68 kg/株,2 790 kg/hm2.

适宜地区:可在年均温4 ℃以上地区栽培。

抗逆性:越冬性强,休眠期可耐-35 ℃低温,可作授粉品种。

4 结论

从21世纪初杂种榛子引入山西以来,经过十几年的试验、示范、引种驯化,选育出了抗性强、适宜在山西各地栽培的优良品种,并确定达维为主栽品种,辽榛3号、晋榛1号为授粉品种。以杂种榛子的生态习性、生物学特性及各地示范结果为依据,对杂种榛子在山西的发展进行了区域划分,其在山西北部高寒冷凉区可作为主栽干果经济林树种,在山西中南部气候温和区可作为更新换代干果经济林树种,以期为山西杂种榛子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猜你喜欢

晚霜杂种主栽
暖春、晚霜与晚霜冻害探析
——以深州蜜桃产区为例
基于主成分-聚类分析的不同水分冬小麦晚霜冻害评价
湖羊及其杂种生产性能和瘤胃微生物差异研究
梨树建园时为何要配置授粉树
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对包头市主栽作物施肥水平的影响
玉米—大刍草杂种F1籽粒品质杂种优势分析
上饶早梨主栽品种病毒种类分析及其茎尖脱毒技术效率比较
晚美V脸
不同氮效率茄子基因型及其杂种F1的氮素吸收特性
农作物主栽品种不明显的原因分析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