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猪蛔虫病的鉴别与防治

2019-02-13王春英

饲料博览 2019年3期
关键词:蛔虫病蛔虫咪唑

王春英

(吉林省德惠市动物检疫站,吉林 德惠 130300)

猪蛔虫寄生在猪小肠中容易引起猪蛔虫病,这是一种世界流行性疾病,在仔猪群中发病率较高,仔猪在患有蛔虫病之后会出现消瘦、腹泻、影响发育等症状发生,引发猪感染性疾病,导致“僵猪”的形成,加大仔猪的死亡率。现阶段,在我国猪蛔虫病传播较为广泛,猪蛔虫病的感染率为20%~80%,如果不采取有效手段进行治疗,会加大猪群养殖的死亡率,为猪群养殖户带来极大的经济损失,由此可见积极探究猪蛔虫病的鉴别与防治是十分重要的。所以,本文主要以猪蛔虫病的鉴别与防治,进行以下几点分析。

1 猪蛔虫的主要形态特点分析

猪蛔虫属于寄生虫疾病范畴,是一种大型的线虫,在显微镜下,可以直观看到猪蛔虫呈现出椭圆形特点,颜色均为灰色、黄褐色。猪蛔虫在鲜活阶段呈现出粉红色略带白黄色,在蛔虫死后则呈现出白色。猪蛔虫中间略粗,两端较细,形状类似像蚯蚓。猪蛔虫主要有雌性虫与雄性虫两种,雌性虫长度为20~40 cm,虫体较直,虫尾部稍钝;雄性虫较小,长度为15~25 cm,雌性虫尾部呈现钩状,形状类似像鱼钩。猪蛔虫卵有四层卵膜,有较强的抵抗能力,猪蛔虫卵在土壤中可以生存2~5年,在浓度为2%的福尔马林溶液中生长不会影响其发育,在漂白粉溶液浓度为10%的条件下仍然不能有效地杀死猪蛔虫卵。必须在温度为60℃、浓度为20%~30%的热碱水才能将猪蛔虫卵有效杀灭。

2 猪蛔虫病的流行病学

由于猪蛔虫具有较强的生命力与繁殖力特点,一条雌性虫在一天中产卵数量高达10万~20万粒,且猪蛔虫卵具备较强的抵抗能力。故此,凡是患有猪蛔虫病的猪舍、养殖场、放牧区域等都会含有大量的猪蛔虫卵,这也是导致猪蛔虫病感染流行的发源地。猪如果在采食的过程中误食了被蛔虫病感染的饲料与饮水,就会造成猪感染蛔虫病的事件发生。除此之外,如果母猪的乳房被蛔虫卵所沾染,那么在母猪喂奶期间就会感染到仔猪,使仔猪受到蛔虫病细菌感染。

3 猪蛔虫病的鉴别

仔猪在3~6月期间如果被蛔虫病所侵害,症状会较为明显,主要表现为仔猪持续不断的咳嗽,并伴有体温升高、食量减少的现象发生;当仔猪感染严重时会出现呼吸困难、呕吐不止、精神状态较为低迷、不爱走动的现象发生。当蛔虫寄生在猪肠道中,主要表现为病猪营养不良,易出现消瘦、贫血的现象,病猪的食量会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影响猪的自然生长,严重会形成“僵猪”;当大量蛔虫寄生在猪肠道当中,会使病猪易发作肠道堵塞,没有食欲并伴有腹痛的现象发生,情况严重时,会导致病猪肠道破裂而亡。当蛔虫钻进猪胆管中,病猪就会呈现出站立困难、四肢乱蹬,最后会使病猪爬地不动而亡。感染蛔虫病的猪(>6月龄),大多呈现出食欲不振、生长迟缓等现象的发生。

4 猪蛔虫病的防治

在猪蛔虫病的防治中,要将带有蛔虫卵的病猪进行彻底消除,从根本上切断猪蛔虫病的传播源,进而加强做好对仔猪的保护工作。对患有猪蛔虫病的猪舍、养殖场等地区进行驱虫处理,并要对所有的猪开展驱虫工作,降低猪蛔虫病的发生率。在规模化猪场,首先要对全群猪驱虫;以后公猪每年驱虫2次;母猪产前1~2周驱虫1次仔猪转入新圈时驱虫1次;新引进的猪需驱虫后再和其他猪并群。产房和猪舍在进猪前应彻底清洗和消毒。母猪转入产房前要用肥皂清洗全身。在散养的育肥猪场,对断奶仔猪进行第1次驱虫,4~6周后再驱1次虫。在广大农村散养的猪群,建议在3月龄和5月龄各驱虫1次。驱虫时应首选阿维菌素类药物。要对养猪场、猪舍等区域进行饲养管理与卫生防疫工作,避免猪舍、养殖场等地出现污染,定期为猪提供充足的营养供给,为猪补充维生素与矿物质,在一定程度上增强猪的抵抗力,同时为猪提供新鲜的饮用水,避免出现饮水器与饲料槽的污染发生。进而,改变猪舍、养殖场等区域的外部环境,保持猪舍、养殖场等区域的干燥简洁,保持室内通风,增强猪舍、养殖场的光照时长,对猪圈要定期冲洗,草垫要及时更换,同时定期运用石灰水进行猪圈清理,对猪圈进行有效杀菌,降低猪蛔虫病的发生几率。与此同时,要对猪粪便与草垫开展统一堆积处理工作,并且要将猪粪便与草垫放在离猪舍或养殖场较远地区,进而将其进行统一发酵处理,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蛔虫卵的存活几率。当猪舍、养殖场等区域引进外地猪时,要对其外地猪进行隔离饲养。确保没有携带蛔虫后再统一饲养,如果外地猪携带蛔虫病,就要对其进行驱虫治疗,直到检验合格之后在进行群群饲养。

对猪蛔虫病进行药物治疗时,要使用抗蠕虫药物对其蛔虫进行有效遏制,进而消除猪体内的蛔虫。现阶段,常用治疗猪蛔虫病的药物,如左咪唑10 mg·kg-1·w-1,让猪口服服用或将其参入饲料中;伊维菌素0.3 mg·kg-1·w-1,在皮下进行注射等方法,能够有效地遏制猪感染蛔虫病的发生几率;阿维菌素0.3 mg·kg-1体重,皮下注射或口服;甲苯咪唑10~20 mg·kg-1体重,混在饲料中喂服;氟苯咪唑30 mg·kg-1体重,混在饲料中喂服;噻嘧啶20~30 mg·kg-1体重,混在饲料中喂服;丙硫咪唑10~20 mg·kg-1体重,混在饲料中喂服。

猜你喜欢

蛔虫病蛔虫咪唑
马副蛔虫的中草药防治试验研究
湖南省长沙市野猪源蛔虫分子鉴定
猪蛔虫病流行特点及防治措施
申嗪霉素和咪唑菌酮复配对几种病害的室内毒力测定研究
秋季养猪谨防猪蛔虫病
磨牙就是肚子里有蛔虫吗?
普萘洛尔与甲巯咪唑对甲亢进症的临床治疗效果观察
18~F-硝基咪唑PET/CT评价大鼠C6胶质瘤放疗增敏研究
玉屏风颗粒联合咪唑斯汀治疗慢性荨麻疹42例
骇人听闻的异位蛔虫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