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武胜县龙头企业带动现代蚕桑产业基地建设的调研报告

2019-02-13曾梁羚

四川蚕业 2019年3期
关键词:武胜县蚕农桑园

杨 彪 曾梁羚

(四川省蚕业管理总站,四川 成都 610041)

近年来,通过龙头企业带动、新型主体培育、良种良法配套、优质优价引导,我省蚕桑产业走出了优质高效发展路子,已经成为全国最大优质茧丝生产基地。武胜县依托当地龙头企业,把产业基地作为第一车间深度参与建设,带动种养大户、家庭农场适度规模经营,现代蚕桑产业基地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1 基本情况

1.1 自然生态条件

武胜县位于四川盆地东南部浅丘地带,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土壤养分含量较全,酸碱适中、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日照充足,桑树产叶量高、叶质好,能满足多季养蚕需求,拥有优质蚕茧生产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20世纪90年代,武胜县农村家家户户栽桑养蚕,是农民增收的主要渠道之一。鼎盛时期,全县年发蚕种22.98万张,产茧5500t,茧款收入4950万元,是四川省第三产茧大县,全县有河东丝厂、东西关丝厂、国营武胜县丝厂等10家缫丝厂,丝绸产品畅销国内外。

1.2 龙头企业发展情况

四川安泰茧丝绸集团有限公司(下文简称安泰公司)是集蚕桑生产、蚕茧收烘、缫丝、织绸、出口、丝绸文化展示为一体的农业产业化经营省级重点龙头企业、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公司管理规范,制度健全,通过了ISO9001国际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宝珍”牌生丝平均品位达到了5A50级以上。“宝珍”牌生丝先后获省级名牌产品、中国驰名商标等称号,产品畅销国内外。2015年,公司组建了“广安市茧丝绸产业技术研究院”。2018年,公司获得“高档丝绸标志”使用证书。有较健全的生产车间及成套的生丝生产设备,年产生丝500t,绸150万m,缫丝规模9600绪,名列全省前茅。2018年销售收入4.63亿元,利润3242万元,税收1800万元。

1.3 基地建设情况

武胜县按照政府引导、龙头带动、农民主体的发展思路,依托历史沉淀的产业基础和群众基础,以现代蚕桑产业园建设为抓手,强力推进蚕桑产业规模化、标准化发展。武胜县现代蚕桑产业核心示范园区已建成高标准桑园590hm2(8850亩),带动新建桑园980hm2(14700亩),新建小蚕共育室0.35万m2,养蚕大棚8万m2,生产附属房0.7万m2。配备共育车600余套,回转架6.5万个,方格蔟64万片,高压清洗机60台,电动喷雾器65个,切桑机60台,电子秤55个,桑剪120把。实现桑蚕品种优良化100%、桑园管理机械化100%、小蚕共育化100%、蔟具优良化100%、仪评收购率100%、蚕茧优质率100%。

2018年,园区实现四批次养蚕2225张,产茧82821kg,茧款收入368万元。农户实现桑地租赁收入464万元,就近务工收入320万元,带动200多贫困户增收近50万元。预计2019年将实现养蚕10000张,产茧40万kg,茧款收入1655万元。

2 主要做法

2.1 强化政策引导,激活发展要素

2.1.1 出台政策,助推发展

先后制定了“341”产业发展行动计划,出台《关于促进现代农业发展的意见》、《武胜县现代蚕桑产业发展规划(2017-2021)》等促进发展的重要文件,制定《武胜县省级现代蚕桑园区建设方案》、《创建省级现代蚕桑产业园区集中攻坚行动工作方案》等方案,推出普惠奖励扶持政策,推动蚕桑产业高质量发展。

2.1.2 统一规划,配套设施

以现代农业产业基地标准对蚕桑基地进行山、水、田、林、路综合整理,行业主管部门和乡镇全程参与、实地指导、科学选址,严格按标准进行开沟作厢、土地调形,确保产业基地“田成方、土成形、旱能灌、涝能排”,实现水、电、路、渠、网络“五通”。

2.1.3 政企合作,优势互补

针对龙头企业“优势在市场、短板在基地”的现状,县政府于2017年与安泰公司签订《建设武胜县现代蚕桑产业园区投资协议书》,发挥龙头企业安泰公司技术优势、加工优势和市场营销优势,推动企业高标准建设种苗繁育基地、标准化桑园、小蚕共育室和养蚕大棚,大力发展蚕桑产业。

2.1.4 财政扶持,保障服务

出台武胜县农业品牌培育奖励、优质蚕桑产业发展考核奖励、产业基地标准化建设补助等财政扶持政策,积极引导工商资本、社会资本和返乡人员投资现代农业。与四川省农业信贷担保公司和县内涉农金融机构建立合作关系,通过政府担保、贷款贴息的方式,给予业主信贷支持,帮助业主解决产业发展初期的融资问题。

2.2 龙头企业带动,建基地做示范

安泰公司投资1个多亿,建优质桑园666.7 hm2(1万亩),以标准化基地做示范,辐射带动周边农户建设基地1333.3hm2(2万亩)。

2.2.1 桑园流转,返租倒包

安泰公司建立了桑园流转机制,将已建成的标准化桑园按照0.7~3.3 hm2(10~50亩)一个单元的标准进行分解,返租倒包到农户。公司先出资租地,进行土地调型,栽好桑树,建好养蚕设施设备,待桑园投产后,返租给农户,农户只需投返包后的土地租金,即可成为桑园的不投资的老板。保障基地的统一化管理,提高农户的参与度。

2.2.2 创新科技,技术服务

安泰公司建立科技助推机制,无偿的为基地的农户提供技术服务指导与新技术的推广,例如小蚕共育、大棚养蚕、大蚕蚕台省力化饲养及纸板方格蔟自动上蔟技术标准化等技术推广,使得生产技术得到有效贯彻执行,促进了蚕桑生产优质高效。

2.2.3 物资配送,统一管理

安泰公司建立蚕需物资供应服务机制,按招标流程采购,为基地内的业主提供统一的蚕需物资,同等质量的物资以低于市场零售价配送给基地蚕农。严把蚕需物资质量关,进行统一化、标准化管理,提高物资使用的针对性、实用性。

2.2.4 企业担保,资金保障

安泰公司建立金融支持机制,对有资金需求的蚕农,协调银行,为蚕农担保融资。公司为所有签约业主提供50万贷款担保,向银行申请专项贷款,利率较低,使用方便,想用即用、用后付息、不用无息。解决了部分蚕农融资难困境,降低了蚕农资金使用成本,为蚕农提供了资金保障。

2.3 培育多元主体,建体系上规模

坚持以家庭联产承包为基础,积极培育发展种养大户、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等多元化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多个经营主体之间共存,与龙头企业形成优势互补的整体。

2.3.1 培育种养大户,支撑产业发展

在蚕桑园区辐射带动的基地乡镇,支持培育种养大户发展蚕桑产业,突出农民主体地位,支撑武胜县蚕桑产业的发展。种养大户是现在农村的劳动主力,发挥大户在农村较强经营管理能力和专业性,带动小农户、贫困户发展。为种养大户实现“五配套”,即一个大棚、一个消毒池、一个贮沙坑、一个合格养蚕员、一套方格蔟。

2.3.2 培育家庭农场户,壮大职业队伍

鼓励留守农民、返乡农民工、大中专毕业生返乡创办家庭农场。县上利用各类培训资源,定期对家庭农场户进行专业化的培训,如蚕桑管理、经营、销售等,培养出一批有文化、懂技术、善管理、会经营的家庭农场主,与种养大户、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相配合,科学种桑养蚕,壮大蚕桑职业农民的队伍。

2.3.3 培育专业合作社,提供专业服务

支持创建国家级、省级示范性蚕桑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桑园治虫、大棚消毒和小蚕共育,提供养蚕栽桑专业化、社会化的服务,有计划地进行蚕桑知识的引导宣传和技术的专业培训,推进标准化生产的规模扩展和效益提升。

2.4 做强科技支撑,优质高效发展

2.4.1 搭建专家大院,提供技术指导

2018年在猛山乡万民寨村搭建武胜蚕桑专家大院,主要承担蚕桑新品种、新技术、新机具的引进、试验、示范及推广以及蚕桑标准化生产技术集成研究。与地方院校和科研院所联合,定期请专家在桑园内进行实地考察和现场指导。建立“土专家”“田秀才”人才库,与省蚕研所签订合作协议,开展高质量专题培训,组织业主外出考察学习,为业主提供公益性技术服务。

2.4.2 强化技术应用,实现提质增收

在蚕桑基地优质桑园内,推广应用桑树速生栽培技术、桑叶周年优质丰产剪伐技术、桑园“6215”宽窄行三角形错位栽培技术、桑树平衡施肥技术、桑园立体开发技术等,使桑园建园周期缩短2年以上,亩桑收益增加1倍以上。

2.4.3 实行智能化养殖,提高生产效率

在蚕桑基地配套省力化养蚕设施设备和桑园管护农机农具,如小蚕智能共育室、智能型自动化稚蚕饲育机等设施设备,融入“互联网+”,推广养殖全程智能化。推广应用桑园旋耕机、修剪机、切桑机等机电设备,提高蚕桑生产科技含量,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2.5 农村改革驱动,增强发展动力

2.5.1 完善土地流转机制,确保产业用地

落实农村集体土地“三权分置”政策,进一步放活农村土地经营权。出台农村土地流转经营权登记管理办法,建立健全土地流转交易体系,引导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开展适度规模经营。如按照“小业主、大园区”发展思路,引导土地经营权向核心农户流转,鼓励0.7-2.0hm2(10-30亩)的适度规模经营。支持优质蚕桑产业设施农业用地,对用地的范围和条件、规模和选址、备案程序、建设管理等做出明确规定,妥善解决用地难问题。

2.5.2 实行订单收购,完善利益联结

龙头企业与蚕农签订蚕茧生产订单合同,实行最低保护价收购政策,在蚕桑市场行情好时,由政府、公司、农户共同筹资建立蚕茧收购风险基金,用于蚕桑行情低迷时期和蚕桑灾害的补助,确保蚕农利益不受市场风险的影响,提高蚕桑抗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实施仪评收茧,坚持优茧优价、按质论价,用科学、标准的定价收购体系,引导蚕农自觉提高质量意识,实现公司与蚕农利益的双赢。

2.5.3 创建服务体系,健全人才队伍

形成企业扶持和市场引导、有偿服务与无偿服务相结合的新型蚕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加强公司、基地、农户三级蚕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健全和完善蚕桑技术服务网络。根据蚕桑基地规模大小配备蚕桑专业技术人员,为蚕农提供优质高产的产前、产中、产后综合服务。引入竞争机制,在人员编制、入学深造、职务评聘等方面制定政策,调动技术推广和培训人员的积极性,稳定蚕业技术推广和培训队伍中的业务骨干。创新激励机制,鼓励技术人员参与企业和蚕农的科技承包。逐步建立由专业技术人员、农民、企业等组成的多元化蚕业技术推广队伍。

3 主要问题与对策建议

目前武胜县蚕桑产业发展还存在一些问题亟需补强。一是基地管理水平不平衡。目前蚕桑基地还处于初期阶段,由龙头企业建设的桑园、与辐射带动的桑园在管理上不统一,桑园内管理和服务较为松散,尚未实现蚕桑基地的统一化、高质量、高标准的管理。二是蚕桑产业链延伸还有较大空间。安泰公司仍以蚕茧生产、收烘加工、缫丝织绸为主,缺乏练染、家纺、制衣等精深加工延伸,蚕桑资源循环利用尚处于空白阶段。三是劳动力短板突出。蚕桑生产旺季期间劳动力严重紧缺,用工成本大幅上升。农村的青壮年劳动力缺乏,职业性农民少,导致专业化的栽桑养蚕人才不足。

针对武胜县蚕桑产业的发展现状与问题,提出以下对策建议。

3.1 以园区为抓手,推动基地建设

根据武胜县各个乡镇的特点,如蚕桑园区的建设面积大小、生产设备的配备、基础设施的配套等情况,对标省、市、县级园区的考评要求,建设相应的园区规模。例如猛山乡的蚕桑园区面积较大,约为7000亩,且园区建设较为完备,可以按省级园区的标准对标规划设计。双星乡柏栳村面积大约为3000亩,配套标准化蚕棚、桑园,可以按市级园区的标准对标发展。要以园区为抓手,进行阶梯式的园区规划,利用大园区带动小园区,以省级园区带动市、县园区,推动整个蚕桑产业的建设发展。

3.2 强化带动责任,全面提升质量

农村产业发展,农民是主体。龙头企业带动产业发展,不仅把自建的高标准优质蚕桑生产基地做好,还要肩负起辐射带动的责任,处理好与农户、家庭农场主之间的关系,实现共同发展,双赢致富。安泰公司要将新技术、新设备传授、发放给农户,新产品与农户共享,并定期针对生产中的问题为农户解惑答疑,一同打造蚕桑基地,真正体现龙头企业辐射带动能力。

3.3 注重人才培养,完善人才结构

人才是产业发展的关键。龙头企业有资金、有资源,政府对人才引进有政策、有扶持,加强内培外引,建设职业农民、技术骨干、专家等人才组成的队伍。龙头企业可与大专院校采取校企合作方式,设置长短期培训课程,发挥省蚕丝学校等教学优势,定向开展人才培养。也可输送人才到产业发展较快的地区培训学习。加大对中后端产业链条的专业人才培养和引进,将公司员工送去一流大企业调研学习印练染、丝绸家纺服装生产等技术,培养专业化的加工团队,提升加工生产能力。

3.4 延伸产业链条,做大品牌营销

龙头企业要通过延伸产业链,增强产业市场竞争力。多元化开发桑叶、桑果、桑园养殖、桑枝、蚕沙、蚕蛹等资源进行循环利用,在印练染、服装加工、丝绸工艺设计、家纺制作等技术上延伸拓展。对标国内一流的丝绸加工大企业,强化丝绸产品的开发利用,做强精深加工,做大品牌营销。传播丝绸文化,拓展农业生态观光旅游、度假体验、乡村休闲、蚕桑文化旅游等,发掘产业潜力,实现产业增值。

猜你喜欢

武胜县蚕农桑园
重视桑园管理 强化养蚕基础
桑园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的应用
浅谈现代高标准桑园建设与管理
浅谈种茧育夏伐桑园的冬季管理
武胜县的春天来了
武胜县打造中国蚕桑之乡的对策与建议
武胜县蚕桑产业振兴发展调研报告
躲雨
布洛卡点的一个性质
——兼擂题(111)的解答
始兴首批春茧鸣锣开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