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鸡种蛋的孵化管理
2019-02-13慕长顺
慕长顺,宫 玲
(1.哈尔滨市呼兰区家畜繁育技术指导站,哈尔滨 150500;2.哈尔滨市呼兰区动物卫生防疫站,哈尔滨 150500)
1 选蛋
应确保种蛋来自生产性能高的良种鸡群。种蛋不能被检出有白痢和支原体等经蛋传播的病原体。鉴别种蛋的新鲜程度。种蛋保存时间长,影响蛋内营养物质,降低胚胎活力和出雏率。以产后7 d内的蛋作为种蛋最合适;>15 d则孵化能力逐渐降低。种蛋的形状大小要合适。一般以55~65 g为宜。种蛋大小均匀可使出壳时间集中,雏鸡均匀一致。蛋形指数应为0.72~0.75,其中以0.74最好。剔除蛋形指数不合格(腰凸、细长、短圆、两头尖)的种蛋。保证蛋壳表面具有良好的清洁度。使用脏蛋,孵化率必然会降低。若入孵的种蛋中掺杂了脏蛋,将污染正常种蛋和孵化器,导致死胚增加,降低雏鸡质量。保证蛋内质量合格。通过照蛋、听声音等方法选择种蛋。种蛋内部品质可用灯泡照验,通过此项操作,可挑出“异常蛋”(裂纹蛋、大血斑蛋、气室过大蛋、气室不正蛋、气室破裂蛋及陈蛋等)。
2 做好种蛋的运输工作
要准备好便于运输的装放鸡蛋的用具。可采用种蛋纸箱,内置纸皮方格,1格放1蛋。蛋层间用纸皮隔开,避免蛋-蛋硬性碰撞。夏季注意防高温和雨淋;冬季注意保温,防止运输温度过低造成胚胎发育中止。
3 合理保存种蛋
保存种蛋的温度为10~15℃。储存室的隔热性能要好,要控制好室内温度。实践证明,若贮蛋温度高于24℃,胚胎开始发育,导致鸡胚死亡;若贮蛋温度低于5℃,鸡胚会受冻,失去孵化能为。温度过高,胚胎便会早期开始发育造成中途死亡;温度过低,时间久,使胚胎受冻影响孵化率。湿度以75%~85%适宜,保持适宜的湿度,既可降低蛋内水分的蒸发,又可防止真菌滋生。使用孵化场空调,用于调节种蛋储存房的温度与湿度。通风合理:通风可防止胚胎与内壳粘连。要做好储存种蛋环境的通风换气工作。通风时,蛋的大头(气室)向上,小头向下放在蛋架上。切不可把种蛋装在不透气的箱子里,否则会使胚蛋因缺氧而窒息死亡。种蛋的存放期为7~10 d,可将种蛋排放在蛋盘或蛋托上,放入储存室内保存。第五,做好种蛋的消毒工作。种蛋的消毒时间为:种蛋产出半小时收集后;存入储蛋库之前;种蛋入孵前再一次消毒。可采用甲醛熏蒸消毒法:单位立方米用福尔马林28 mL、高锰酸钾14 g,熏蒸20 min。可杀死蛋壳上绝大多数病原体。
4 种蛋孵化的技术操作
4.1 要持续提供良好的孵化条件
控制好孵化温度。立体孵化器的孵化温度保持在37~37.8℃。控制好“四个孵化期”的湿度:孵化前期,湿度控制在55%~60%;孵化中期,湿度控制在30%~55%;孵化后期,湿度提高到65%~70%;破壳期,雏鸡出壳达20%以上时,相对湿度保持在75%。通风:提供胚胎发育需要的氧气,排出二氧化碳,使孵化器内温度均匀,驱散余热,按“前小后大”原则打开风门通风。孵化1~3 d,关闭通气孔;孵化4~12 d,调小通气孔;孵化13~17 d,通气孔调至中等水平;孵化18 d以后,通气孔开至最大。
4.2 孵化的具体操作
入孵之前,要彻底清扫并消毒孵化室和孵化器,要全面检查孵化机是否能够正常运转,要求入孵前持续正常地运转2 d而无异常表现。
在入孵过程中要注意蛋库与孵化室温度差的影响,一般蛋库温度会在18~20℃,而孵化室的温度会在25℃左右,因此两者之间会有5~7℃的温度差,由于孵化室的通风不是很好,这样的温差可能会导致鸡蛋出汗,同时也会导致温度的不均匀使得孵化时间参差不齐,因此入孵时间应尽量短,入孵安排的原则是合理安排种蛋布局,做好种蛋上车和在孵化器里面的位置确定,从而使得孵化过程中孵化器内部的温湿度以及CO2浓度均匀,以适合胚胎发育所需的各项要求。
4.3 孵化开始后,要按标准规程翻蛋
根据经验,翻蛋1次·3 h-1,将蛋架由前倾45°转为后倾45°(翻蛋90°),其孵化效果很好。
4.4 及时照蛋
及时照蛋,以便掌握胚胎发育情况,并据此采取相应措施。在整个孵化过程中,一般照蛋2~3次。头照(孵化5~6 d),目的是剔除无精蛋;二照(入孵后的10~11 d),剔除中期死胚及检查胚胎是否按时“合拢”;三照(在17 d进行),检查是否“封门”,剔除气室周围无暗红色血管的死胚蛋。
4.5 组织技术人员进行规范化的落盘操作
将蛋移到出雏盘即为落盘,一般在入孵后的18~19 d进行。落盘时,将蛋平码在出雏盘上。码蛋密度要适中,不要过小或太大。码蛋密度大易导致胚胎闷死,密度过小易于发生碰撞而破碎。
4.6 破壳出雏和人工助产
每隔5~6 h进行1次拣雏操作,即将脐部收缩良好、绒毛已干的雏鸡挑拣出来。必要时需进行人工助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