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明潞简王墓价值研究与展示利用初探

2019-02-13

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 2019年1期
关键词:展示区文物建筑

王 政

(1. 北京建筑大学,北京 100044 ;2. 新乡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河南 新乡 453000)

明代潞简王墓坐落于河南省新乡市凤泉区潞王坟乡的凤凰山南麓。凤凰山是南太行余脉,其山状如凤凰,引颈昂首西眺,扬尾逶迤向东。潞简王墓依山而建,规模宏大。墓的主人是明太祖朱元璋九世孙朱翊镠(1568—1614年),他也是万历朱翊钧的唯一胞弟。朱翊镠幼年时便被册封为潞王,14岁封藩于卫辉府。由于他备受皇太后垂爱,又是皇帝的胞弟,当时朝臣们称他为“诸蕃之首”,死后谥号“简”。潞简王墓的营造与明十三陵的定陵相似,由于历史上屡次毁于战火,只留下极少数木构建筑,其他均为石质建筑。2006年,国家文物局将明代潞简王墓作为“明清皇家陵寝”的扩展项目进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

1 建筑沿革及历史环境

《御赐潞简王圹地》上记载,东墓潞简王朱翊镠墓建成于明万历四十三年(1614年)八月[1]33。因墓志佚失,西墓建造时间不详。从该墓群竣工到明朝灭亡,墓区均有守坟户看护,这时期潞简王墓保存良好。明亡后,清顺治七年和十年将潞王府建筑拆除运抵北京,一些零散房屋均作价变卖。但墓区建筑俱系琉璃瓦石壁、雕龙镌凤,为民间之禁物,无人敢买。清顺治十三年,僧人真息将潞简王二坟的土地和建筑购买下来,修建了万圣庵。据《新乡县续志》载,同治六年(1867年),捻军首领张宗禹率起义军十余万渡黄河东进至新乡,所过之处焚掠殊甚,潞简王墓建筑群损毁严重。经过长期的战火洗礼,新中国成立后潞简王墓区地上木制建筑基本无存,被焚殆尽。

潞简王墓的历史环境构成十分理想,三面环山,一面临水。分别是北部的凤凰山、峙儿山、虎山和黑龙潭,现今黑龙潭已不存,3座山尚存。但是近年来的南水北调水渠的开挖代替了历史水系,形成新的人文景观。如能引渠入潭,可恢复潞简王墓的历史环境格局。除此之外,墓区尚有大量高大乔木,结合近年来的环境整治,基本形成了肃穆幽深的环境。

2 文物构成要素

潞简王墓坐北朝南,总占地面积为150余亩(1亩≈666.67 m2)。墓区四周均为高墙围护,墓区自南向北逐级抬高,地面高程平均为74~90 m。陵墙周长942 m,墙高6 m,厚1.5 m,起伏于凤凰山之上。

2.1 潞简王墓

潞简王墓即东墓区。墓区平面呈“凸”字形,共分神道和城区两部分,中轴对称布局。中轴线上由南至北建筑分别为:“潞藩佳城”石牌坊、御河桥、陵门、“维岳降灵”牌坊(图1)、祾恩门、祾恩殿、石牌坊、明楼、宝顶(下有墓室)(图2)。

2.2 赵次妃墓

赵次妃墓平面呈马蹄形,中轴线对称,自南而北依次是照壁、城门、第一道石牌坊、棱恩门、享殿、第二道牌坊、明楼、宝顶(下有墓室),两侧分别有厢房、梳妆楼与丫鬟墓,围墙石砌[2]。

2.3 太子墓

太子墓在潞简王墓东南200 m处的拟建南水北调水渠附近,是一座明代石室墓,该墓室是由河南大学考古工作者于2006年7月发掘清理。墓葬坐北朝南,南北长约24 m(古墓道),墓室宽约5 m,墓室由斜坡墓道、过厅、东西耳室和后室4个部分组成,整个墓室均为青石结构,面积约70 m2。除墓室两侧耳室2 m多高的双开石门还能开门自如外,其余文物已无存。此墓与潞简王墓地宫形制类同,封门的青石结构和墓门石刻铺首纹饰与潞简王墓地宫一样。推测此墓极有可能是潞王早夭儿子的墓冢。

2.4 公主墓

公主墓位于次妃赵氏墓西北约100 m处,历史资料不详,现仅存一残破石门和墓冢一座,荒置田野。墓冢直径约5 m,高3 m。

2.5 万圣庵和尚塔

万圣庵和尚塔位于潞简王墓正南处,原是清代万圣庵的建筑之一,后万圣庵毁于战火,仅剩和尚塔。和尚塔由3座清康熙至乾隆年间建造的单层石塔组成,现保存完好。

2.6 其他附属文物

潞简王墓区尚有散存的大量石构件和历代名人石刻碑碣。潞王其子朱常淓擅长书法音乐,经常手抄古人诗文,留下了大量的艺术珍品,这些石刻碑碣具有较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

3 价值研究

潞简王墓建筑的营造与明定陵基本相同,是我国目前保存较好、占地面积最大的明代藩王陵墓,是研究明代藩王墓葬建筑和文化的重要资料。笔者从历史、科学、艺术和社会4个方面对潞简王墓价值进行归纳总结。

3.1 历史价值

(1)潞简王墓建于明万历三十年(1602年),经过了400多年的历史演变,此间屡次有维修和重建,即便几处高大巍峨的木结构建筑已毁,但现存的地面建筑及大量的石雕、碑碣仍蔚为壮观,这些建筑以实物的存在形式,反映了明代建筑和祭祀文化,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

(2)潞简王墓出现大量“营造逾制”的现象,潞简王的墓区是《明会典》规定面积的4倍,同时还为次妃单独营建了墓区,还建造了明楼,在是藩王陵园内实属罕见。潞简王墓的神道两旁的石像生,涵盖意义广阔,超出了藩王的标准。潞简王墓的营造制度是对明代礼制的僭越,对研究明代政治制度历史提供了翔实资料。

3.2 科学价值

(1)墓区内重要建筑都在中轴线上,层层递进。祭祀建筑坐北面南,其余建筑沿中轴线两侧排列,这不仅对主体建筑起到了衬托,而且更能突出主体建筑的庄严郑重,继承了明代陵墓建筑中轴线对称布局的特点。

(2)墓区建筑材料以及地面道路就地取材,均采用大块石料,不仅使得建筑墙体厚重,而且也增加了建筑强度和整体稳定性。

(3)墓区内共设城墙3道,增强了墓区的宏伟壮观的气势,并且形成了独特的城防体系。这对研究明代时期黄河流域的建筑提供了很好的实例。

(4)墓区是堪舆学典型代表。墓区的选址是传统堪舆学的一个典型范例。墓地处凤凰山南麓,三面环山,山拱水抱。民间称墓区“头枕凤凰山,脚蹬黑龙潭,左手端着金灯寺,右手托起峙儿山”[1]43。堪舆学说中选择阴宅要觅龙、察砂、观水、点穴。龙即山,凤凰山乃太行山余脉,太行山即祖山,壮阔雄伟绵延千里。砂就是小山丘,察砂要看左右护砂,墓区东部有凤凰山绵延而下的长岭山,西有虎头山,左右屏障齐全。水即黑龙潭,黑龙潭曾经碧波荡漾,湖水清澈甘甜,此聚龙气之首选。穴这里指墓葬,其山拱水抱,枕山襟水,左青龙右白虎,讲究风水。

3.3 艺术价值

墓区石刻是墓区艺术的精华,为研究明代的石刻艺术提供了宝贵的实物例证。潞简王墓石像生共16对,其中石兽14对,翁仲2对(图3)。它们分布在神道两侧,以神道为中轴对称布局。这16对石像生雕刻技艺纯熟,充分体现了明代石雕艺术特色[3]。石像生自南向北前5对神兽不为人所知,之后为獬豸、羊、虎、狮子、狻猊、麒麟、骆驼、象、控马官、马、文吏[1]44。从排列来看,形象从虚拟到现实,从低到高,依次而立,一气呵成,与神道形成整体的仪仗线。墓区仅青石牌坊就5座之多,每一座石坊都是通体雕刻。墓区的五供及供桌从图案设计和雕工来讲都超过了其他的明代藩王,甚至可与定陵媲美。

3.4 社会价值

潞简王墓是新乡市重要的文化遗产,在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在促进和带动当地文化遗产保护事业中将起到重要作用。潞简王墓被纳入世界遗产预备名单,不仅扩大了当地的文化旅游的知名度,还对当地生态、农业结构调整,现代服务业发展提供了契机,进而带动地方相关产业的发展,有效促进和谐社会的建设。

4 展示利用初探

潞简王墓的展示利用应在文物价值的研究基础上,通过展示文物建筑、附属文物和环境要素等多个方面,深入其核心价值——明代藩王墓葬文化,并用易于接受和理解的方式表现出来。

根据潞简王墓文物点的分布和周围环境情况,对潞简王墓划分6个展示分区,分别是墓区建筑展示区、寺庙展示区、明藩王生活展示区、石刻艺术展示区、墓区环境展示区、外部景观展示区(图4)。

4.1 墓区建筑展示区

墓区建筑展示区是整个建筑群展示的核心区。根据文物建筑的开放情况,公主坟和太子坟不具备开放条件,设计潞简王墓和次妃墓两个墓区建筑展示区。建议使用多种展示方式向公众传达和揭示遗址内涵,多角度揭示其历史信息,以达到对历史文化遗产的有效保护和宣传。对于尚存建筑基址的建筑如祾恩殿,采用殿面现状保护,局部修复的保护展示手段。对于已经不存基础的建筑基址采用殿面覆土植草保护,局部修复的保护展示手段。对于尚存的地上建筑如明楼,采用遗址本体现状展示。

4.2 寺庙展示区

寺庙展示区主要对3座清代单层石塔进行文物本体展示。和尚塔基本保持完好,是万圣庵存在的见证。配合潞简王墓沿革解说,游客可以切身体会到潞简王墓的历史沧桑变化。

4.3 墓区环境展示区

墓区环境展示区主要展示明代祭祀文化的空间场景,阐释墓区庄严肃穆的环境。对墓葬区的展示强调场景的烘托与传达,以体现祭祀空间场景为主,并配合潞简王墓区的传统植被进行展示。

4.4 石刻艺术展示区

石刻艺术展示区位于神道的两侧,是对地上散存的石刻、碑碣进行原状展示的区域。可以利用对环境影响较小的互联网+文物的方式,利用二维码扫描进入展示和解说页面,展现墓区丰富的石刻艺术,体现古代劳动人民的雕刻艺术。

4.5 明藩王生活展示区

明藩王生活展示区在祾恩殿的东西厢房内。通过展示明代藩王日常生活、信仰、习俗、墓葬选址、规制、构造、工艺、材料及建造过程等,介绍潞简王墓之由来,再通过潞简王及明代诸藩王历史、社会背景介绍,由墓葬折射明代藩王生活。

4.6 外部景观展示区

外部景观展示区是围绕墓区的一条景观带,主要以复原乔木和灌木植被营造生态景观。一是展示地被和灌木覆盖的宏大祭祀空间景观;二是展示地被与灌木和乔木覆盖的祭祀空间扩展区;三是展现以乔木构成的山体自然景观带作为墓区背景;四是展示以自然生态景观形成的墓葬保护区前区景观。

5 结束语

对潞简王墓的价值进行研究,是为了更科学准确地阐释潞简王墓的文化内涵,从而为潞简王墓的展示利用提供依据。潞简王墓的展示利用应综合考虑文物和环境要素,既要保证其文物建筑的真实性和场地空间环境结构的完整性,又要建立集遗址保护、考古研究、展示宣传为一体的明代藩王墓葬文化教育基地,使人们通过历史场景了解明代藩王的生死观,感受古代劳动人民高超技艺与智慧。

猜你喜欢

展示区文物建筑
文物的栖息之地
《北方建筑》征稿简则
关于建筑的非专业遐思
建筑的“芯”
文物的逝去
《SOHO模式下的现代办公空间设计—婚庆展示区效果图》
等待亮相
楼盘展示区的场景拆分与重组
浅析居住小区展示区的室外景观设计
文物失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