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1937·少年夏之秋》读后感

2019-02-12刘新源

小雪花·初中高分作文 2019年11期
关键词:上海滩任性普通人

刘新源

这本《1937·少年夏之秋》的封面像一块沾满了花瓣草屑的橘黄色的旧棉布,一个少年的剪影落在上面,渍出不规则的痕迹。诉说乱世时,一个少年的奇遇与梦想。看完书,这种从未有过的感觉充斥我的全身,没越过战乱时期那冷冰冰、血淋淋的现实,我从麻木、无奈和绝望中感受到了希望、理想和关爱。

这本书以少年夏之秋的眼睛观察生活中的悲欢离合,以小孩子的视角,反映旧上海滩纸醉金迷的背后,普通人的无奈、苦涩和悲凉,以及在绝望的最后做出无谓的挣扎。夏之秋的命运在1935年的夏天开启人生的第一个转折点,父母双亡,唯一的妹妹下落不明。舅舅一家占据了他原来的家。痛苦和烦恼随之而来,接着夏之秋被舅舅送到了郊区的学校。原以为是美好的开始,可学校又倒闭了。回到那已经略有点陌生的家,可舅舅又欠了债款。因大人入狱,夏之秋小小的肩膀从此压上了沉重的负担……美好的命运并没有放弃他,最后的结局意想不到,让人浮想联翩……

正如书中后记所说:“每个读者都是续写者。”作者给小说设计了一个开放式的结局,引起众多读者的遐想。夏之秋这个作者笔下的鲜活人物,他坚强,他无奈,他有着一颗善良的心。他有时会任性,有时会固执。在生活的逼迫下,他不断地快速成长,少了份幼时的任性,多了份长大的成熟。在成长的蜕变下,他成为一只破茧而出的蝴蝶、一朵完全绽放的花朵!这样的他,也正是我所想成为的、為之向往的!

时间如同磨砂玻璃般,往往将历史的真实变得模糊,这就是为何至今仍然有那么多人对上海怀揣着眷恋和梦想。其实,那时的上海滩也并不只有百乐门和法式大餐,光怪陆离、纸醉金迷的背后,更多隐藏着无数普通人的无奈与凄楚。少年夏之秋的人生遭际便是如此。《1937·少年夏之秋》以少年的眼睛观察生活中的悲欢离合,还原出真正属于那个时代的生命底色。小说情节曲折离奇,但熨贴自然,毫无斧凿痕迹。

成长的坎坷也许没有相似之处,孤独的原因有可能并不相同,但在这一段殊途同归的旅程里,责任与信念,最后会使得每个少年的肩胛都变得厚实。遥遥地隔着70年的时空看过去,我发现:夏之秋的心,其实离你,离我,都很近。

教师点评

一千个读者,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不同的角度,看待作品也各有不同。小作者站在“旧上海滩纸醉金迷”与“普通人的无奈悲伤”的角度,揭示本书的意义。一个普通孩子的命运更能体现社会的悲凉、冷漠,更能揭示人性的丑与善。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正是如此,稳重的孩子形象才显得格外鲜明。冷酷中有希望,残忍中有善良,黑暗中有光明,这才是人性追求的东西。我想这也是本书作者的初衷。品读书,读懂了作者,读懂了歌颂的主题。又能联系生活实际:其实生活本身就是艺术,艺术又离不开真实的生活。小作者理解感悟得这么透彻,难能可贵。

(指导教师:李 云)

猜你喜欢

上海滩任性普通人
普通人的梦
《上海滩》(下)
向这些普通人致敬
普通人拜登
天气越来越任性
小螃蟹
任性者的搞笑
The Influence of Memetics for Language Spread
这些孕妇任性有理
时尚孕妈 任性没什么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