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安徽省农村居民生活消费碳排放与居民收入关系研究

2019-02-12李颖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19年19期
关键词:碳排放安徽

李颖

[摘要]基于2005~2016年安徽省农村居民生活能源消费和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基础数据,核算了在此期间安徽省农村居民生活能源消费产生的碳排放总量,并利用Tapio 脱钩指数分析了农村居民生活消费碳排放与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之间的脱钩关系。结果表明,安徽省在此期间农村居民生活消费碳排放与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之间绝大多数处于脱钩状态,脱钩状态较为理想。因此,安徽省应大力发展减排技术,调整能源结构,在稳步提高居民生活水平的同时,实现安徽省居民生活消费碳排放的减排目标。

[关键词]碳排放;可支配收入;脱钩弹性;安徽

[中图分类号]F328[文献标识码]A

近年来,安徽省农村经济不断发展,居民生活水平持续提高,由居民生活消费导致的碳排放已构成安徽省碳排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工业部门的节能减排的难度逐年增大的情况下,居民的生活消费的节能减排已经成为降低温室气体排放的新的切入点。因此居民的生活消费引起的碳排放逐渐受到重视。在中国的人口结构中,农村居民占中国总人口的比重在50%以上,农村居民生活消费所带来的碳排放问题不容小视。因而,农村居民生活能源消耗以及由此产生的碳排放问题已成为中国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问题。  现有文献中对安徽省农村居民生活消费碳排放的研究较少。且现有研究大多偏向一个或几个因素,没有进行全面的研究。因此,本文从家庭消费这个角度考察安徽省农村居民生活消费的碳排放情况,而农村居民生活消费需求主要受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影响,因此,本文将运用脱钩模型,研究2005~2016 年间安徽省农村居民生活消碳排放与居民可支配收入之间的脱钩关系,从而为实现安徽省居民生活消费碳排放的减排目标提供政策制定依据和参考。

1 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1.1 农村居民生活消费碳排放测算

居民生活能源消费引起的碳排放可以分为两个方面:直接能源消费产生的碳排放和间接能源消费产生的碳排放。其中,由直接能源消耗造成的碳排放大多是由居民直接购买并且消费的煤炭、燃油等能源产品带来的碳排放。由间接能源消耗带来的碳排放是指为满足非能源商品和服务的日常需求而消耗的能源。完全碳排放测算公式为:

其中:CT 是指居民生活能源消费所产生的碳排放总量;CDE 是指居民生活能源直接消费所产生的碳排放量;CIE 是指居民生活能源间接消费所产生的碳排放量。

1.1.1 农村居民生活消費直接碳排放的测算方法。本文把农村居民生活能源消费的能源分为原煤、汽油、煤油、柴油液化石油气和电力等若干个门类。对于安徽省农村居民生活能源消耗直接碳排放的估算,参照 IPCC(2006)中关于污染物的排放系数的计算方法来进行。计算公式为:

式中:CDE 为农村居民生活直接碳排放总量;Ei为第i类能源的消费量;Fi为第i类能源折算标准煤系数;i = 1,2,……,8,分别为原煤、汽油、煤油、柴油、天然气、电力;Ki为第i类能源碳排放系数。具体的折标准煤系数参考《中国能源统计年鉴》,见表1。

依据科学性、可比性和可获得性的原则,根据《中国能源统计年鉴( 2016) 年》和 IPCC 的相关数据计算得到各种能源碳排放系数。具体系数见表2。

1.1.2农村居民生活消费间接碳排放的测算方法。本文采用消费者生活方式方法(CLA 方法)计算居民间接碳排放。其原理是分解消费者生活方式的构成要素,然后分别研究各要素引起的能源消费及二氧化碳排放量。对于居民生活间接能源消费行业的分类,本文借鉴黄芳和江可申、马晓微等学者(2013)对于居民生活间接能源消费行业的分类。本文将居民生活间接能源消耗行业分为8 大部门:食品烟酒类、衣着类、生活用品及服务类、居住类、教育文化娱乐类、交通通信类、医疗保健类、杂项类。安徽省农村居民生活能源消耗间接碳排放的计算公式为:

CIE 是指居民生活能源消耗间接产生的CO2 排放量;表示第i类消费项目所对应的碳排放强度;表示居民对i个消费项的支出;表示第 i 类消费项目所对应的第j 个产业部门的碳排放量;x 为产业的总个数;表示第i 类消费项目对应的第j 个产业部门的产值;表示第i 类消费项目所对应的第j 个产业部门所消耗第y种能源的标准量,y为能源的种类;Cy表示第y种能源的二氧化碳的排放系数。

1.2 碳排放与经济增长脱钩模型

“脱钩”的概念最早于20世纪60年代被提出,之后逐步扩展到环境经济等研究领域。该理论主要有两种脱钩模型,即OECD脱钩模型和Tapio 脱钩模型。本文在研究中采用Tapio 脱钩分析法,其计算公式如下:

公式(6)中,是农村居民生活能源消费碳排放和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的脱钩弹性,表示的是农村居民生活能源消费碳排放量,表示安徽省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为能源消费量。是碳排放变化率;是能源消费变化率;为安徽省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变化率。其中能源消费是一个中间变量。

公式(6)可以分解为,其中:

公式(7)对能源消耗与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之间的脱钩关系进行分析。其中表示能源消耗与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脱钩弹性指数,即节能弹性;公式(8)对能源消耗与碳排放之间脱钩关系进行分析。其中表示碳排放与能源消耗脱钩弹性指数,即减排弹性。公式(7)与公式(8)两者的乘积即为碳排放与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脱钩弹性指数,将能源消耗作为中间因素对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

国内学者在运用 Tapio 脱钩模型的过程中,根据弹性值的大小将脱钩情况划分为8种状态,见表3。

1.3 数据来源

安徽省农村居民直接能源消费数据由 2006-2017年《中国能源统计年鉴》中的安徽省能源平衡表(实物量)中获得。居民间接能源消耗数据中的行业产值取自2006-2017年《中国统计年鉴》、各种能源的消费总量取自2006-2017年《中国能源统计年鉴》、农村居民家庭平均每个人消费性支出和乡村人口数取自2006-2017年《安徽统计年鉴》。

2结果及分析

2.1 安徽省农村居民生活能源消耗碳排放变化情况

根据《中国能源统计年鉴》和《安徽统计年鉴》计算得出2005~2016年安徽省农村居民生活能源消耗碳排放变化相关数据,见表4。

从总量指标看,2005~2016年,安徽省农村居民生活能源碳排放总体呈现波动上升趋势,从2099.74 万t一路上升到5740.84万t,2016年达到最大值5740.84万t。碳排放总量在2007年、2010年、2013年和2015年出现暂时性下降,这主要是因为研究期间安徽省农村居民间接能源碳排放量虽然呈现增加趋势,但直接能源碳排放量却持续在下降,导致近年来国内能源消费碳排放量出现负增长。人均碳排放量的变化趋势与农村居民生活碳排放总体变化趋势相同,也呈现了波动上升的趋势,并于2016年达到最大值0.81t/人。

从类别来看,安徽省农村居民生活间接能源碳排放所占比重较大,且在整个研究期间基本保持增长趋势。直接碳排放所占比重相对较小,研究期间呈现波动上升的趋势。

2.2 安徽省农村居民生活消费碳排放与行业经济增长的“脱钩”关系分析

基于碳排放脱钩弹性公式(6)~(8),得出安徽省历年农村居民生活消费碳排放与农村居民收入的脱钩状态,如表5所示。

由测算结果可知,除部分年分外,安徽省农村居民生活消费碳排放和农村居民收入之间的脱钩关系主要以脱钩状态为主,2006~2007 年、2009~2010 年、2012~2013年和2014~2015年间达到强脱钩的状态。这表明随着安徽省农村居民收入的稳定增长,对农村居民生活消费的碳排放进行了有效的控制。但有些年份农村居民生活消费碳排放与与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的脱钩关系并不如人意。2005~2006年、2008~2009 年、2011~2012年和2015~2016年间,农村居民生活消费碳排放和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均呈现出明显的增长趋势,但碳排放的增速更为显著,表现出扩张负脱钩的状态。2007~2008年、2010~2011年、2013~2014年间农村居民生活消费碳排放和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同时增长,但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增速快于碳排放,二者之间呈现弱脱钩的状态。对于那些不太理想的脱钩状态,究其原因如下: 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会受到农业经济发展的影响,农业经济形势好,农民务工的工资水平随之提高,农民可支配收入增势明显,反之,经济形势不好,居民可支配收入就会出现下降。而农村居民的能源消费水平发展较为稳定。因此,当农村居民能源消费稳步增加时,安徽省农村居民生活消费碳排放和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之间就会出现不理想的关系。

3 结论

本文在估算安徽农村居民生活能源消费碳排放量的基础上,对安徽省安徽农村居民生活能源消费碳排放和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进行了脱钩分析可以得到如下结果:

(1)安徽省农村居民生活能源消费碳排放量在研究期间呈逐步上升趋势。碳排放总量从2005 年的1597.99万t增加到2016 年的4031.95万t,12 年间增长了2433.96万t。安徽省农村居民生活能源碳排放量在研究期间总体呈现波动上升趋势。与其他行业相比,安徽省农村居民生活能源消费占安徽省碳排放总量的比例较大,平均在27%左右,占比较大。

(2)农村居民人均生活能源消费碳排放量在研究期间呈上升趋势。人均碳排放量经历了一个逐年缓慢上升的过程,从2005年的0.3104t/人上升到2016年的0.8141t/人,增加了2.62倍,年均增速10.45%。2005~2016 年間,安徽省农村居民生活消费碳排放强度呈现出波动发展的趋势,总体水平较高。这主要是因为农村居民生活消费碳排放量在研究期间快速增长,而这一时期的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增长率较低的缘故。

(3)基于对安徽省农村居民生活能源消费碳排放和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脱钩关系的分析,结果表明,除部分年份外,安徽省农村居民生活消费碳排放和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之间的脱钩关系主要以脱钩状态为主,2006~2007 年、2009~2010 年、2012~2013年和2014~2015年间达到强脱钩的状态。这表明随着安徽省农村居民收入的稳定增长,对农村居民生活消费的碳排放进行了有效的控制。碳减排形势前景较为乐观。

[参考文献]

[1] Weber C,Matthews H. Quantifying the global and distributional aspects of American household carbon footprint [J].Ecological Economics,2008, 66(2-3):379-391.

[2] Long Liang,Wenliang Wu, Rattan Lal,et al. Structural change and carbon emission of rural household energy consumption in Huantai,northern China [J].Renewable and Sustainable Energy Reviews,2013,28(8):767-776.

[3] 冯玲,吝涛,赵千钧.城镇居民生活能耗与碳排放动态特征分析[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1,21(5):93-100.

[4] 孙涛,赵天燕.我国能源消耗碳排放量测度及其趋势研究审计与经济研究[J] . 审计与经济研究,2014(2) :104-111.

[5] 黄芳,江可申.我国居民生活消费碳排放的动态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J].系统工程,2013(1):52-60.

[6] 马晓微,叶弈,杜佳,等.基于投入产出中美居民生活消费间接碳排放研究[J].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24-29.

[7] 王莉,曲建升,刘莉娜,等.1995-2011年我国城乡居民家庭碳排放的分析与比较[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5,29(5):6-11.

猜你喜欢

碳排放安徽
有关无穷小的极限求解方法
what should overseas company do to survive in China?
济南市公共交通低碳发展路径探索
新疆碳排放与经济增长实证研究
新疆碳排放与经济增长实证研究
宁夏碳排放与经济增长的脱钩关系研究
重庆市碳排放现状及低碳发展路径分析
碳排放、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
2012年高考安徽压轴题的困惑与探索
看中国·在安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