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快乐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2019-02-12陈水英
陈水英
摘要:古语有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教师要想提高教学效率与质量,就必须要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体验到快乐,只有这样,他们才能主动、积极地跟随着教师进行学习。小学语文是基础教育中的重要科目,它不仅是学生学习其它科目的基础,同时也是学生了解社会和生活的重要工具,因此,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是至关重要的。为此,本文将从快乐教学法的角度浅析一些小学语文教学的策略,希望能给其他教师的教育教学带来一些参考,
关键词:快乐教学法;小学语文;应用策略
快乐教学法,顾名思义,就是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运用学生比较喜欢的方式授课,引导他们轻松、快乐地进行学习。要知道,快乐是一种积极的情绪,它能有效活跃学生的思维、调动他们参与学习的积极性,这对其学习效率与质量的提升是十分有益的。对此,笔者将基于自身经验,浅析一下快乐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具体内容如下:
一、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实现快乐教学的前提
良好的师生关系,能够使学生感到非常放松,从而能促使学生以较为积极、主动的心态去参与语文学习。因此,教师要想提高教学质量、切实落实快乐教学,就必须重视良好师生关系的构建。具体来说,教师可以这样去做:其一,多以朋友的身份与学生进行平等、友好的交流和沟通。这里所说的交流和沟通不仅包括课堂上的沟通,还包括生活中的溝通,即教师除了要在课堂上多倾听学生的想法、多鼓励学生提问以外,还应尽可能多地利用课余时间与学生进行交流,交流的内容不应只限于学习,而是要朝着生活、理想、爱好等方面延伸,这样做,不但能有效拉近师生间的距离,还能使教师更加全面地掌握学生的思想状况,这对教师后续的教学设计提供了重要凭证,从而能有效提升教师教学的有效性;其二,教师应基于赏识教育授课。小学生都极其渴望得到教师的表扬,因为教师的表扬能使他们产生自我价值的肯定,从而能帮助他们树立起学习语文的自信,继而能促使其更加积极地去参与后续的语文学习。此外,赏识教育能有效增强学生对教师的好感,人们常说:“亲其师才能信其道”这在一定程度上能促使学生快乐、专注地跟着教师学习。
二、小学语文快乐教学法之多媒体应用
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得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已经在我国小学教育中得到了普及,并且使之成为了很多教师教书育人的重要教具。然而,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有相当一部分教师由于过于重视多媒体技术的文本功能,而在很大程度上忽视了多媒体技术的其它功用,诸如动画、视频、VR资源等等,当然,这其中也有教师技术有限的原因。如此,多媒体技术在教育教学上的作用被大大地削弱了,与此同时,也严重削弱了语文这门学科的魅力,影响了学生参与语文学习的情绪,这对快乐教学的切实落实是十分不利的,从而会对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开展产生非常消极的影响。对此,广大小学语文教师应积极开发和学习多媒体技术的其它功用,并将它们切实落实到具体的教学过程中,以引导学生积极、快乐地进行语文学习。比如,在教学《望天门山》这首诗的时候,教师可通过多媒体大屏幕为学生展示天门山的VR全景,让学生一边阅读故事,一边观赏天门山的美景,这样,不仅能有效加深学生对《望天门山》这首诗的印象,提高其学习效率,同时还能促使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引发学生的快乐情绪,可谓一举多得;当然,教师可以从网上下载一些有关天门山的导游视频,这样做,不仅能够使学生体验天门山的美好,还能增长学生的见闻和知识,从而能有效丰富语文教学的内容,提高语文这门学科的魅力。
三、小学语文快乐教学法之角色扮演
角色扮演是令很多小学生乐此不疲的游戏,对此,教师可基于小学生的这一特点,因时制宜地将角色扮演游戏引入到自己的教学中,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更加深入地去学习语文知识、感受课文内涵。比如,在教学《狼牙山五壮士》这篇课文的时候,教师可提前让学生观看狼牙山五壮士的电影,以加深他们对这篇课文的印象。之后,等到正式上课的时候,教师可邀请几名学生站到讲台上,对《狼牙山五壮士》这篇课文的内容进行演绎,如此,学生的情感必将能得到更进一步的升华,从而能更进一步地深化他们对这篇课文的理解与认识;此外,通过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课堂氛围也会变得十分活跃,在这样课堂环境下,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势必会显著提升,并且能从学习中体会快乐,这对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开展是十分有益的。
四、总结语
总而言之,快乐教学法能够有效激活学生的学习动力,切实发展学生在语文上的综合能力。因此,广大小学语文教师应对快乐教学法予以充分重视,并在平时,积极学习与快乐教学法有关的各种知识,然后结合自身的教学现状,灵活地将所学的知识安插在具体的教学环节上,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出快乐教学在教育教学上的作用,从而能有效推动小学语文教学的进步与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晓丽.素质教育下小学语文快乐教学法的灵活运用[J].学周刊,2014 (08):69.
[2]徐亮.快乐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赤子(上中旬),2016 (16):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