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支原体肺炎
——猪气喘病的诊断与防治
2019-02-12王平
王 平
(黑龙江省军川农场畜牧服务中心,黑龙江鹤岗 154244)
猪气喘病是猪感染肺炎支原体(有的称霉形体)引起的一种慢性呼吸道传染病。临床上以咳嗽和气喘为主要症状,容易与其他病原如猪鼻支原体、多杀巴氏杆菌等引起继发感染,再加上不良的饲养管理,以及环境变化等因素造成死亡,病死率达到30%。因此对猪气喘病的正确诊断和及早防治非常重要。
1 流行特点
自然病例仅见于猪,不同品种、年龄、性别的猪一年四季均可发生本病,尤以阴湿寒冷多变的冬春季发生最多,秋季次之,夏季最少。成年猪及空怀母猪多呈慢性和隐性经过;怀孕后期的母猪、哺乳母猪、乳猪及断乳仔猪发病率都较高,而哺乳仔猪、断乳仔猪较易发生死亡。患猪及隐性带菌猪是主要传染源,患猪在临床症状消失后 0.5~1 年多仍可向外界排出病原体,主要通过咳嗽、喘气、喷嚏等将病原体呼出,感染健康猪而引起发病。在调查中发现,越是饲养管理不当、猪群拥挤、猪舍阴暗潮湿、通风不良、卫生条件差的猪场,发病率越高,病情越严重。部分集约化猪场,架子猪和肥育猪的慢性猪气喘病发生极为普遍,该病一旦传入猪场,则很难彻底清除。
2 临床症状
根据病程的长短,猪气喘病在临床主要有3 种表现形式,急性、慢性与隐性感染。
2.1 隐性感染
患该类病症时,患猪无明显症状,生长发育也正常,剖检时可发现肺炎病灶。隐性猪气喘病多出现在老疫区病猪中,并由于它是平行散毒与垂直传播的隐性传染源,故会对疫苗效果产生直接影响。
2.2 急性感染
该类感染大多在新发猪群中出现,尤以妊娠母猪、仔猪及哺乳仔猪的发病率较高。感染后,病猪会剧烈喘气,腹式呼吸或者保持犬坐姿势,偶尔出现痉挛性阵咳。体温无异常,激发感染时则体温升高;食欲废绝或大减,病程持续1周左右,且病猪常因窒息而死,病死率较高。
2.3 慢性感染
该类感染主要发生在老疫区的育肥猪、 架子猪、后备母猪。患猪会长期咳嗽,尤以清晨进食后或剧烈运动时最显著,严重时还出现痉挛性咳嗽。如果饲养条件及气候有改善,症状则相对缓和。病猪体温正常,但存在被毛粗乱、消瘦、发育不良等症状。
3 剖检变化
猪气喘病的主要病变在肺、肺门淋巴结和纵隔淋巴结。病变首先发生在肺心叶,然后扩展到肺尖叶、中间叶及膈叶前下缘,后形成融合性支气管炎。有明显的肺气肿,切面流出浑浊液体,部分发生肉变。随着病程的延长或病情加重,病变部位的颜色转为浅红色、灰白色或灰红色,半透明状态的程度减轻。
4 防治措施
4.1 治疗方法
对于猪气喘病,治疗方案也有很多种:①林可霉素,根据 50 mg/kg 的标准选择药物剂量,连续治疗5 d为1疗程,连续治疗10 d;②氟苯尼考,根据30 mg/kg 的标准选择药物剂量,行肌内注射,5 d为1疗程,治疗10 d;③恩诺沙星,根据5 mg/kg的标准控制剂量,肌内注射,连续治疗19 d。
4.2 预防措施
(1)对猪场进行全封闭管理
控制外来人员及车辆进入;若有外来人员及车辆进入,应严格按照规定对其消毒,杜绝外来污染源。同时,加大饲养管理力度。对出栏后的猪舍进行彻底清洗与消毒,可选用高效、广谱、刺激较小的醛类消毒剂,且消毒后应空置一段时间再进新猪,以1周为宜。注意保持猪舍环境的干净、整洁、空气清新。对于猪舍中的粪便及污物,应及时清理干净。
(2)为生猪创造良好的环境
在平时的饲养管理中,饲养员应加强对猪群的观察,以便及时发现猪群中的病猪,并在特殊情况时淘汰病猪,以免对猪群造成不良影响。同时,要合理选择防治药物,如新一代喹诺酮类药物。另外,提供的饲料应具有较高的营养水平,并注意保持营养均衡。可以在饲料中添加一些维生素,可有效降低猪气喘病的发病率。
(3)加强疫苗免疫注射,并制定有效的免疫程序
5~7 日龄仔猪,可选用气喘苗首免;15~20日龄仔猪,则应增加1次免疫。注射疫苗后,虽不能提供完全的免疫保护,对猪肺炎支原体感染也不能起到完全阻止的作用,但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肺部病变的发生率。
5 小结
猪气喘病对猪群的影响很大,一旦猪场出现该症,则会给养殖户带来经济损失。因此,养殖户或饲养管理员必须高度重视猪气喘病的预防及治疗,合理选用防治药物,以保证猪群的正常生长发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