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猪瘟的诊断方法及防控措施
2019-02-12颜庆
颜 庆
(重庆市江津区白沙镇农业发展局,重庆 402289)
1 前言
在生猪养殖过程中,非洲猪瘟是一种严重的生猪疾病,生猪在患病后会出现发热、呼吸困难等症状,病情严重的将很快死亡,带来巨大的损失。非洲猪瘟最早与1921年发生在东非国家肯尼亚,随后传播至非洲、欧洲以及美洲等地区,并且从2018年开始在我国各地传播蔓延。由于非洲猪瘟疫的发病率高,传播速度快,会对生猪养殖经济效益造成巨大的影响,我们必须重视其诊断与防控工作。
2 非洲猪瘟的诊断方法
在对非洲猪瘟进行诊断的过程中,可以根据病猪的临床症状以及病理变化进行初步诊断,而确诊则需要采集样本进行实验室检测,具体的试验方法包括以下几种:
2.1 红细胞吸附试验
猪的红细胞会吸附在已经感染非洲猪瘟病毒的巨噬细胞或巨噬单核细胞表面,利用这一特性,可以通过红细胞吸附试验对非洲猪瘟进行确诊。如果病变前的细胞呈玫瑰花环或桑套状,结果为阳性,否则结果为阴性。在这种诊断方法的应用中,由于试验过程需要持续至少1周时间,并且操作过程繁琐,因此应用范围较小,大部分作为PCR,ELISA等阳性结果确认的参考[1]。
2.2 荧光抗体试验
荧光抗体试验可以应用在对疑似感染猪组织的非洲猪瘟病毒抗原的检测中。在具体的应用过程中,需要利用标记了异硫氰酸荧光素结合的特异性抗体与组织内抗原结合,观察抗体是否发出荧光对样品中是否存在抗原进行判断。荧光抗体试验可以用于非血细胞吸附病非洲猪瘟病毒毒株的识别中。荧光抗体试验对于急性非洲猪瘟的敏感性较高,但是其对慢性与亚急性的非洲猪瘟的敏感性较低,试验时可能会出现假阴性结果。
2.3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在对非洲猪瘟进行血清研究的过程中,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是一种常用方法,通过这种方法可以直接检测出中等毒力或毒力较弱的非洲猪瘟病毒感染血清以及组织液的抗体水平,并且试验操作简单,适合应用在对大量样本进行筛查的过程中。
2.4 聚合酶链式反应
聚合酶链式反应能够应用在对猪样品中的非洲猪瘟病毒基因组的检测中。通过聚合酶链式反应能够将非洲猪瘟病毒DNA片段扩增到祖国检测的量,实现对非洲猪瘟的诊断,能够在临床症状出现前进行检测[2]。聚合酶链式反应是一种能够替代病毒分离鉴定的灵敏、快速的非洲猪瘟病毒检测技术,与酶联免疫吸附试验以及荧光抗体试验相比,其特异性与灵敏性更高。但是,由于聚合酶链式反应的灵敏度过高,容易引发较差感染,需要采取适当的预防措施,对污染风险进行严格的控制。
3 非洲猪瘟的防控措施
在对非洲猪瘟进行防控的过程中,由于目前仍然没有研发出用于预防的疫苗,但可以通过高温与消毒等措施使非洲猪瘟病毒失活。因此,非洲猪瘟的防控,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3.1 做好养殖管理工作
在生猪养殖过程中,需要加强养殖管理工作,采取必要的防控措施,从源头控制非洲猪瘟的传播。非洲猪瘟病毒无法在高温与消毒的环境中存活,根据这一特点,需要定期对圈舍进行全面的消毒。一般情况下,圈舍的消毒工作需要每5d进行1次,如果圈舍已经收到病毒污染,则需要适当的提高消毒频率。与此同时,生猪的身体健康会受到其饮食情况的直接影响,如果生猪的饮水与饲料被病毒污染,会造成生猪感染疾病。因此,养殖管理工作中需要提高饮食管理水平,禁止使用泔水喂食生猪,并保证饲料营养搭配的科学性,确保生猪能够通过饲料获得充足、全面的营养物质,并保证饮水的清洁性。此外,对于圈舍内产生的粪便、垃圾等污染物,需要对其进行及时的清理,保证圈舍具有良好的卫生条件,避免非洲猪瘟的感染与传播。
3.2 发现疫情及时采取处理措施
为了有效的提高非洲猪瘟的防控效果,需要在养殖过程中对生猪的健康情况进行实时监控,如果出现非洲猪瘟疑似病例,或发生大量生猪不明原因死亡,需要严格执行相应程序,上报动物疫病防控部门。在受到报告后,动物疫病防控部门需要派遣畜牧兽医人员采集病猪的病料样品进行检测,如果确诊为非洲猪瘟,需要立即采取扑杀措施,做好无害化处理[3]。此外,还要对养殖场采取封锁与消毒措施,并了解养殖场的生猪流通情况,实现追根溯源。
3.3 严格控制生猪的引进
在生猪养殖过程中,生猪的引进与流通比较频繁,非洲猪瘟可能会通过这个途径传播。因此,在生猪引进过程中,必须做好相应的防控工作,禁止从非洲猪瘟疫区引进生猪。与此同时,对于引进的生猪,在进入猪群前进行隔离观察,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后,在没有异常的情况下可以将其与猪群混合饲养,防治非洲猪瘟的传播。
4 结语
非洲猪瘟具有较强的传染性与致病性,是能够对生猪健康造成严重危害的疾病。随着我国生猪养殖行业的发展,养殖规模与数量正在不断扩大,一旦受到非洲猪瘟的影响,就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我们必须重视非洲猪瘟的防控工作,选择合适的方法对非洲猪瘟进行诊断,并在生猪养殖过程中采取科学合理的防控措施,有效的降低非洲猪瘟的发生概率,保证生猪养殖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