潞城区畜禽粪污处理及资源化利用工作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
2019-02-12申路军
申路军
(山西省长治市潞城区畜牧兽医局畜牧工作站,山西潞城 047500)
1 我区畜禽粪污处理工作现状
1.1 粪污排放情况
2018年,全区畜禽饲养量183.06万头(只),其中猪存栏8.7万头,出栏15.54万头;牛存栏0.55万头,出栏0.25万头;羊存栏5.74万只,出栏4.71万只;蛋鸡存栏83.17万只,出栏47.68万只;肉鸡存栏3.41万只,出栏13.18万只。预计,全区畜禽年生产粪尿21.54万t,其中粪便12.03万t,尿9.51万t。
1.2 规模养殖情况
全区现有畜禽养殖户4685个,畜禽规模养殖场58个,目前已经有21家建成粪污处理设施,规模养殖场(小区)配套畜禽粪污处理设施的比例达到了36%。
1.3 粪污处理方式
目前我区畜禽粪污处理主要采用堆肥发酵、生产沼气和生产有机肥三种方式。
1.3.1 堆积发酵还田模式
规模养殖场建设具备“防雨、防溢流、防渗漏”三防功能的堆粪场和集污池,对畜禽粪便实行有氧发酵后就近还田。这是我区畜禽规模养殖场粪污治理的主要模式,也是粪污资源化利用的初级模式,主要适用于小型的规模养殖场或者配套相应的土地实行种养循环发展的养殖场。该模式优点是投资小,缺点是占地面积较大,处理不够彻底。比较典型的有潞城市福禄寿禽业有限公司、潞城市神农畜牧科技园有限公司。
1.3.2 沼气生产模式
畜禽粪尿通过厌氧发酵产生沼气、沼液、沼渣,沼气作为燃气用于居民生活,沼液直接灌溉农田,沼渣用于生产有机肥或者发酵后还田。主要应用在规模猪场、规模牛场等。该模式优点是处理彻底,兼顾较好的社会效益,缺点是投资较大,且运行成本较高。全区养殖场实行沼气生产有1家,是潞城市兴弘养殖有限公司。
1.3.3 有机肥生产模式
在畜禽粪便中添加秸秆粉等基质和发酵菌,通过有氧发酵,烘干、制粒等工艺生产商品有机肥。这种模式主要适用于规模鸡场或者是采取收购畜禽粪便独立运营的有机肥生产企业。该模式优点是畜禽粪便能够得到彻底的处理,同时为农业生产提供优质的有机肥料。缺点是投资较大,而且有机肥与化肥相比肥力较差,农民不易接受,有机肥销路不畅,效益不高。
2 存在的问题
2.1 思想认识不到位
养殖户对畜禽粪污治理的主体责任认识不到位,主动履行意识不强,不愿投资配套建设粪污治理设施,等靠要的思想比较严重;另外社会上对粪污治理的商业价值缺乏认识。畜禽养殖产生的废弃物处理不好是环境污染,处理好了则可以变废为宝。
2.2 政府资金投入较少
畜牧业是微利行业,仅靠养殖场自筹资金难以承担畜禽粪污处理设施建设,目前,我区没有专项的畜禽粪污处理资金,2017年市财政下达40万元用于补助畜禽粪污处理工作,2018年市财政下达120万元用于补助畜禽粪污处理工作。拿一个年出栏生猪5000头的养殖场来说,处理粪污污染需要建设一个500平方米的堆粪场,成本在25-30万元左右,市财政下达用于畜禽粪污处理的专项资金只是杯水车薪,根本起不到撬动和示范的效应。
2.3 种养循环衔接不畅
施用畜禽粪肥和有机肥可以有效地改善土壤理化状况和生物特性,熟化土壤,增强土壤的保肥供肥能力和缓冲能力,为作物的生长制造良好的土壤条件。但由于化肥的增产效益比较明显,加之多数农村耕地碎片化严重,农户劳动力缺乏,致使农民不愿意购买使用畜禽粪肥和有机肥,甚至有些地方猪粪免费也没有人愿用,充足的畜禽粪肥资源与有机质含量较低的土壤地力现状形成了较大反差。即使是有些企业施用有机肥生产有机农产品,但是无法实现高质高价,严重挫伤了企业的积极性,这也是造成种养循环不畅的一个重要原因。
2.4 治理现状不容乐观
据统计,全区畜禽每年产生粪污总量21.54万t,其中主要是生猪、家禽和牛,约占总量的86%;全区规模养殖企业58个,其中完成粪污治理设施的企业21个,占比仅为36%,与到2020年达到95%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今后每年需要完成18个左右的建设任务。另外还存在现有粪污处理设施建设标准不高、运转不畅、处理技术模式落后等问题,这些种种问题充分说明,我区的畜禽养殖废弃物处理和资源化利用工作现状不容乐观。
2.5 法律制度不够完善
国家法规对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的粪污处理设施建设及管理在《禽畜养殖业污染防治条例》中有明确规定。但对于养猪500头以下、蛋鸡2000羽以下、肉鸡1万羽、牛100头、羊300只以下的小型养殖场未作规定,特别缺乏微小型养殖场和散养户管理的标准和要求,而这种散养户实际存量较大。微小型散养户大都存在着废水废渣乱排乱堆等问题,存在一定的环境污染隐患。
3 措施和建议
3.1 提升人员素质,提高服务水平
为了科学指导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工作,我区通过走出去学、请进来讲,提高现有人员对粪污资源化利用管理水平、指导能力;通过加强技术合作、技术引进,把实用的粪污资源化利用技术、先进的粪污资源化利用设施推广好使用好。同时抓好技术培训。加强粪污资源化利用的宣传、培训工作,减少养殖场户环保治理的恐慌心理,提高大家对生态畜牧业发展重要性的认知,增强投资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自觉性。
3.2 坚持科学指导,推进清洁生产
一是抓好源头减量。鼓励畜禽养殖场户推广使用微生物制剂、酶制剂等饲料添加剂和低氮低磷低矿物质饲料配方,加强疫病科学防控,提高饲料转化效率和畜禽成活率,促进兽药和铜、锌饲料添加剂减量使用。引导生猪、奶牛规模养殖场改水冲粪为干清粪,采用节水型饮水器或饮水分流装置,实行雨污分离、回收污水循环等有效措施,从源头上控制和减少养殖污水产生数量。尤其是采用水泡粪工艺进行生猪养殖的规模场,应最大限度降低用水量。二是抓好过程控制。新建、改扩建的规模养殖场,一定要考虑周边土地承载能力,确定适宜的养殖规模。根据养殖规模建设必要的粪污处理设施,大力推广、使用堆肥发酵菌剂、粪水处理菌剂和臭气控制菌剂等,加速粪污无害化处理过程,减少氮磷和臭气排放。三是抓好末端利用。畜禽粪尿是放错地方的资源,未经处理排放就是污染源。通过对粪污资源配置、高温有氧发酵,生产符合国家标准的生物有机肥;通过对污水厌氧发酵或氧化塘处理,实现水肥一体化施用,最终实现畜禽粪污资源化高效利用。
3.3 加强典型示范,推广先进模式
通过依托大型规模养殖场或第三方粪污处理企业,对粪污进行集中收集处理,推广“粪污专业化有机肥生产利用模式”;通过对养殖污水厌氧发酵或氧化塘处理储存,进行水肥一体化施用,推广“沼气+污水肥料化利用模式”;通过对生猪、肉牛、蛋鸡、肉鸡和肉羊规模化养殖产生的固体粪便好氧堆肥,推广“固体粪便堆肥利用模式”。通过典型示范,促进畜禽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设施推广。
3.4 加强集中处理,推进区域联合
对于数量众多的小型养殖场户,最好的解决办法就是建设区域性粪污集中处理中心。建设一个集中处理中心可以对方圆20km左右区域内的几十个甚至上百个中小规模养殖场户粪污进行无害化处理、资源化利用。到2020年,努力实现全区养殖密集区均建有粪污集中处理中心,基本解决畜禽养殖粪污处理问题。
3.5 完善产业政策,加大资金投入
按照国家要求,到2020年规模养殖场畜禽粪污处理设施配套率要达到95%以上,按照这一要求,我区今后每年需要完成18个左右规模场建设任务。因此,市区两级政府必须加大对畜禽粪污处理及资源化利用的投入力度。重点支持养殖场建设粪污处理设施、沼气生产、集中粪污处理中心等建设,进一步拉动企业投资意愿,推进畜禽污处理和资源化工作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