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大青叶的研究进展
2019-02-12杨春风孔庆耀孙铭君山东省荣成市成山畜牧兽医站264333
杨春风 孔庆耀 孙铭君 (山东省荣成市成山畜牧兽医站 264333)
浅谈大青叶的研究进展
杨春风 孔庆耀 孙铭君 (山东省荣成市成山畜牧兽医站 264333)
大青叶是常用的清热解毒药,具有抑制和杀死病原微生物、提高机体免疫力等作用,临床上用于腮腺炎、肝炎、流感和肿瘤等。近年来有关大青叶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质量评价报道较多,取得一些积极的进展。但大青叶清热解毒的物质基础和真正反映其内在品质和药效的规范化质控标准与方法均影响了大青叶的推广应用,现就大青叶的研究发展进行阐述,为大青叶的后续研究与应用提供必要的参考。
大青叶作为我国传统的中药,是用十字花科植物菘蓝的叶进行干燥制成,大青叶的来源也繁多,全国各地有许多大青叶及其混淆品、代用品,多达6科15种,这么多的同名异物品都被当作大青叶使用,同时常采用蓼科植物蓼大青、爵床科植物[1]。然而马蓝和马鞭草科植物路边青作为大青叶的代用品[2]。大青叶苦寒清热,咸以入血,能清解血分热毒实火,尤其善于凉血消斑[3]。临床上则用作治疗各种病毒性流行感冒、流行性腮腺炎和病毒性肝炎等感染性疾病。化学成分为[4]:吲哚类化合物、喹唑酮类化合物、芥子苷类化合物等。
1 不同地区大青叶成分的差异
不同的地域有着不同的气候环境,土地的成分又有差异,董娟娥等[5]研究表明同产地的大青叶中有效成分含量存在显著差异。大青叶中有效成分总含量陕西汉阴>宁夏隆德安徽亳州>安徽临泉>黑龙江佳木斯。
2 炮制
洗净制除去杂质,切制除去杂质,略洗,切碎,干燥。
3 干燥法和提取温度对大青叶有效成分的影响
大青叶采用晒干、阴干和不同温度的烘干方法干燥,采用不同温度水浴提取有效成分,HPLC法测定靛蓝、靛玉红的量。董娟娥等[6]60℃烘干板蓝根、大青叶有效成分损失最少;采用索氏提取法、以氯仿为提取溶剂、水浴温度为80~85℃时对靛蓝、靛玉红的提取率最高。
4 不同粒径粉末的粉体特征
加强中药超微粉碎技术的规范化研究,可为中药行业和国家有关部门制定的超微粉体生产及质量检验相关标准提供标准数据,推动中医药行业的规范化、标准化[7]。王念明等筛选出最优粒径,为大青叶超微粉碎产业化研究提供实验依据[8]。张盈娇[9]等研究说明随着粉体粒度减小,比表面积增大,表面电荷增加,粉体的黏度和吸附性也得到增强[10-12]。根据实验结果确定不同药材的超微粉碎程度,有效成分的溶出是中药材粉碎的关键[13, 14]。
5 药理作用
5.1 抗菌作用 孙立新等[15]发现大青叶在体外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葡萄球菌、甲型链球菌、乙型链球菌均有明显抑菌作用,尤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抑菌效果更明显。大青叶的醇沉物对大肠杆菌、痢疾杆菌、肺炎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生长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最低有效抑菌浓度低于大青叶颗粒剂前浸膏[16]。
5.2 抗病毒作用 刘盛[17]等证实了以下两点:(1)大多数大青叶样品对甲型流感病毒A1京防86-1株有明显的拮抗作用,无论是同病毒直接作用,还是治疗和预防作用均为有效,直接作用普遍稍强于治疗和预防作用;(2)不同种质的药材抗病毒活性的有无及强度存在差异,而且差异在几倍到十几倍之间,如此悬殊的差异无疑是造成药材品质不稳定、疗效不确切的重要原因。大多数研究认为大青叶具有有效拮抗流感病毒的作用[18],但也有人经实验证实为无效[19]。
5.3 抗内毒素活性 大青叶性味苦寒,具清热解毒凉血利咽的功效。大青叶氯仿提取液确有抗大肠杆菌O111B4内毒素作用。
5.4 抗癌作用 大青叶具有抗肿瘤作用,对动物移植性肿瘤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对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有较好的疗效。研究表明,靛玉红是大青叶的主要抗肿瘤有效成分[20]。
5.5 免疫增强作用 大青叶免疫增强作用的同时没有过多影响白细胞的活动,不造成更严重的功能失调及病理损伤,这种免疫增强作用在临床免疫调节治疗中可能更具有优越的针对性。张淑杰等[21]发现:大青叶水煎剂对小鼠脾淋巴细胞的增殖反应具有上调作用,同时大青叶与细菌脂多糖、刀豆蛋白协同也对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活性有促进作用,同时也能促进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
6 品质评价研究
大青叶的质量控制方法主要基于所含主要成分靛蓝和靛玉红等作为其药材和制剂的质量控制指标。测定靛蓝、靛玉红的方法主要有薄层扫描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其中薄层扫描多采用双波长反射锯齿扫描方法。张文英[22]以靛玉红为对照品,将样品大青叶及其制剂中的靛苷通过水解与吲哚酯结合生成靛玉红来检测其中的靛苷。金火等[23]测得靛蓝和靛玉红的高低依次为菘蓝叶﹥马蓝叶﹥蓼蓝叶。
7 未来展望
目前大青叶的质量评价标准还无法实现对其药材和制剂的质量和临床疗效达到有效控制,有研究人提出了基于中医药理论基础的中药生物热力学观,以中药的药理药效为基础,结果生物微量热学方法,实时、高效的实现对中药药效物质基础的快速筛选,该方法是中药不同于化学药的独特治病理论的真实体现,对中药的多途径、多靶点诊病原理具有广泛的普适性,能够对中药的药效活性部位及成分进行有效的筛选,从而实现对中药药材及其制剂的真伪和优劣作出科学的评价,为中药的现代化提供良好的技术支持。畜牧生产中,希望将大青叶研发成为饲料添加剂,达到未病先防的目的,中西结合,发挥传统中药的魅力,实现无抗绿色养殖,提供更加健康的肉蛋奶。
[1] 武彦文, 高文远, 肖小河. 大青叶的研究进展[J]. 中草药, 2006, 5(37): 793-796.
[2] 仲卫国, 许清华, 孟繁德. 大青叶的研究进展[J]. 人参研究, 2011, 3: 38-41.
[3] 国家药典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M]. 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10: 20-21.
[4] 李微, 陈发奎, 尹相武等.大青叶的化学成分[J].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 2005(1): 36-38.
[5] 董娟娥, 梁宗锁, 尉芹等. 不同区域松蓝根、叶(板蓝根、大青叶)有效成分含量差异[J]. 应用生态学报, 2006, 9(17): 1613-1618
[6] 董娟娥, 龚明贵, 梁宗锁等. 干燥方法和提取温度对板蓝根、大青叶有效成分的影响[J]. 中草药, 2008, 1(39): 111-114.
[7] 蔡光先, 杨永华, 张水寒等. 单味中药超微饮片的质量标准研究[M]. 长沙: 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7: 3-4.
[8] 王念明, 张定堃, 杨明等. 超微粉碎对黄芩粉体学性质的影响[J]. 中药材, 2013, 36(4): 640-644.
[9] 张盈娇, 曹阳, 夏陈等. 大青叶不同粒径粉末的粉体特性研究[J]. 上海中医药杂志, 2014. 48(12): 88-90.
[10] 刘永录, 李艳玲. 不同粒径大黄中有效成分溶出度对比[J]. 中兽医医药杂志, 2011. 13(4): 15-16.
[11] 鹿丽丽, 萧伟, 徐连明等. 不同粒径三七粉物理性质及体外溶出度的比较研究[J].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13, 15(2): 305-309.
[12] 安静林, 张兆国, 刘坦. 不同粒径南瓜粉体的营养成分溶出与理化特性研究[J].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2009, 40(7): 111-114.
[13] 蔡璐, 梁少瑜, 戴开金等. 人参超微粉与细粉的体外溶出度比较[J].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2013(10): 1547-1550.
[14] 王小平, 韩丽, 任桂林等. 五灵脂低温超微粉碎特性考察[J].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2014, 20(8): 1-4.
[15] 孙立新, 宁黎丽, 毕开顺等. 板蓝根和大青叶质量的化学模式识别研究[J]. 中药材, 2000, 23(10): 123-126.
[16] 史国举, 张杰. 大青叶醇沉物药理作用的实验研究[J]. 河南中医学院学报, 2006, 21(125): 15-18.
[17] 刘盛, 陈万生, 乔传卓等. 不同种质板蓝根和大青叶的抗甲型流感病毒作用[J].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2000, 21(3): 204-206.
[18] 吴葆杰主编. 中草药药理学[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1983. 253-256.
[19] 楼之岑, 秦波主编. 常用中药材品种整理和质量研究(北方编第1册)[M]. 北京: 北京医科大学, 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 1995. 303-342.
[20] 陈华妮, 兰翠玲, 赵金和. 抗肿瘤有效成分靛玉红作用机理的研究进展[J]. 广州化工, 2013, 41(20): 12-43.
[21] 张淑杰, 赵红, 顾定伟等. 大青叶水煎剂对小鼠细胞免疫功能的体外研究[J]. 中国公共卫生, 2003, 19(9): 109.
[22] 张文英, 田桂杰等. TLC法测定板兰板、大青叶及其板兰根冲剂中靛苷的含量[J]. 药物分析杂志, 2000, 5: 34-37.
[23] 潘金火, 李国荣等. 四种大青叶药材中靛蓝、靛玉红的含量比较[J]. 中药材, 2000, 23(5): 118-121.
(2019–03–13)
S853.72
B
1007-1733(2019)05-007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