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鸡H5亚型禽流感免疫及免疫抗体监测
2019-02-12李敬云
李敬云
(卢龙县陈官屯动物防疫站,河北卢龙 066400)
1 禽流感的概况
禽流感(Avian Influenza,AI)是目前严重危害我国养禽业的主要疫病,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将其列为必报的动物疫病。根据禽流感病毒致病性的不同,可以将禽流感分为高致病性禽流感、低致病性禽流感和物质并行禽流感。最早于1878年于意大利发现,呈世界性分布,以其高死亡率、传播速度快,给养禽业造成毁灭性的打击。禽流感由A型流感病毒(AIV)引起的一种禽类急性传染性疾病。禽类感染后表现为呼吸道症状、食欲减少、急性高度致死性的全身性疾病等多种症候。禽流感不仅能引起鸡、鸭、鹅等禽类发病、死亡,而且能引起哺乳动物和人发病、死亡,严重地威胁人类的健康和生命。
1.1 禽流感病毒
流感病毒属正粘病毒科,流感病毒属。目前已知的有15种特异的HA亚型和9种特异的NA亚型。禽流感病毒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不强,对高温、紫外线、各种消毒药敏感,容易被杀死。病毒在70℃经几分钟既能被灭活。但存在于有机物如粪便、鼻液、泪水、唾液、尸体中的病毒能存活很长时间。因此,严重污染的粪便是控制禽流感的主要问题。健康禽通过呼吸道和消化道感染,引起发病。许多家禽和野禽、鸟类都对禽流感病毒敏感,并从其体内分离出病毒。目前国内外的禽类疫情是由H5N1血清型引起的高致病性禽流感。禽流感没有特效的药物治疗,因此疫苗免疫是控制本病最有效的方法。为了更好地对当地的鸡群进行有效的疫苗免疫,制定科学的免疫程序,确定鸡场的合理首免日龄,设计本次监测试验。
1.2 禽流感的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
本病患禽特征性症状为冠髯发绀、出血,肿头流泪,呼吸困难,衰竭死亡,部分病例可能表现明显的共济失调等神经症状。病理变化特点是脚胫及多处皮肤出血,皮下水肿,眼结膜出血,整个消化道(从口腔至泄殖腔)黏膜出血、坏死、溃疡。
本病潜伏期的长短随家禽所感染病毒的毒力、病毒数量、感染途径等不同有较大差异,由几小时至几天不等。其病型根据临床症状及病理变化不同可分为急性败血型、急性呼吸道型和非典型三类。第一类为急性败血型禽流感,病禽主要的症状表现为高度沉郁、昏睡,张口喘气,流泪流涕(在水禽有时可见眼鼻流出脓样液体),冠髯发绀、出血,头颈部肿大,急性死亡。部分病例出现共济失调、震颤、偏头、扭颈等神经症状。病理变化特征是眼角膜混浊,眼结膜出血、溃疡;翅膀、嗉囊部皮肤表面有红黑色斑块状出血等;第二类为急性呼吸道型禽流感,病禽主要表现为流泪流涕、呼吸急促、咳嗽、打喷嚏,鼻窦肿胀,下痢,部分发生死亡(在与新城疫病毒或其他禽I型副黏病毒株合并感染时,死亡率较高)。主要病理变化为喉头气管出血,鼻窦积聚分泌物,眼结膜水肿出血,有时亦见类似急性败血型禽流感的病理变化。第三类为非典型禽流感,病禽一般表现为流泪、咳嗽、喘气、下痢,产蛋率大幅度下降(下降幅度为50~80%),并发生零星死亡。大体病理变化为鼻窦、气管、气囊、肠道有一些渗出性炎症,有时见气囊有纤维素性渗出,囊壁增厚,母禽发生卵黄性腹膜炎,输卵管时有炎症渗出物。
这些症状及病理变化中的任何一种都可能单独或以不同的组合出现。有时疾病暴发很迅速,在没有明显症状时就已发现鸡死亡。
2 禽流感的免疫
2.1 规范免疫操作
禽流感疫苗一般为肌肉注射免疫。通常将疫苗注射到胸部、腿部肌肉或翅根肌肉。
选用胸部肌肉注射时,一般应将疫苗注射到胸骨外侧2~3cm的表面肌肉内。注意进针方向应与鸡体保持45°角倾斜向前进针,以避免刺穿体腔或刺伤肝脏、心脏等,对体格较小的鸡尤其要注意。
腿部肌肉注射免疫的部位通常应选在无血管处的外侧腓肠肌。进针方向应与腿部平行,顺着腿骨方向并保持与腿部30°~45°角进针,将疫苗注射到腿部外侧腓肠肌的浅部肌肉内,以避免刺伤腿部血管。
2月龄以上的鸡可以用翅根肌肉注射的方法。要选在翅膀根部肌肉多的地方注射。
无论哪个部位,肌肉注射时,应注意选用适当长度和粗细适中的针头,避免垂直进针,刺入的深度也不能多大。
2.2 建立免疫档案
免疫结束后,应及时填写免疫档案。内容主要包括:户主姓名、地址、家禽种类和数量、免疫日期、疫苗名称和生产批号、免疫人员等。
2.3 禽流感的免疫程序
禽流感的免疫都是灭活苗。使用灭活苗的好处是可以避免母源抗体的影响。对于种鸡、蛋鸡一般在7~14日龄初免,3~4周后,进行一次加强免疫。散养禽则是春秋两季各进行一次集中免疫,每月定期补免。在发生疫情时,要对受威胁区域的所有家禽进行一次强化紧急免疫。
3 禽流感的免疫监测结果及分析
3.1 蛋鸡选择
选取65家鸡场,免疫禽流感H5N1Re-8-6疫苗后18~23d每场选取蛋鸡20只,心脏或翅静脉采血,每只鸡采取2ml血液,静置,分离血清,在实验室进行HI监测。
3.2 试验抗体监测结果
经过检测65家养禽场中有2户免疫抗体不合格,其他63户免疫禽流感H5N1Re-4-5亚型油乳剂灭活疫苗的蛋鸡抗体水平均在6(Log2)到11(Log2)之间,抗体最低6(Log2),最高达到11(Log2),平均水平为8.7(Log2),有较高的保护率。
4 结论与建议
4.1 免疫日龄的选择与免疫效果有很大的关系
原因有以下两方面,一是母源抗体的干扰。一定水平的母源抗体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且母源抗体对抗原有明显的中和作用。二是首免日龄的选择特别关键。首免日龄太早,鸡只发育不完全,对疫苗应答较差。另外10日龄前雏鸡免疫其他疫苗较多,对免疫系统的刺激也较大,导致免疫无应答或者应答效果较差,这就直接影响禽流感疫苗的免疫效果。目前公认的雏鸡最佳首免时间应在2周左右。
4.2 免疫效果与健康状况、饲养条件有很大关系
在同样的饲养管理条件下,同一群鸡在免疫疫苗以后,抗体效价离散度也有较大差别,说明鸡群的免疫效果与健康状况、生物安全措施等有很大关系。不同日龄和品种的家禽对免疫的敏感性也不一致;抗体产生的时和多大道德水平也存在一定差别。一般认为:经2次免疫接种后禽类的保护力很高,免疫有效期可达4~6个月。
4.3 免疫是预防和控制禽流感最有效的手段
HI实验主要检测血清中针对HA蛋白的抗体,具有特异性。HA抗体的产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机体对病毒感染的抵抗力水平。因此,免疫是预防和控制禽流感最有效的手段。
在蛋鸡生产过程中,长期坚持对禽流感进行血清学监测是十分必要的。这对疫苗的选择、疫苗免疫效果的考察以及免疫计划的执行是非常有用的。通过血清学监测,可以准确掌握疫情动态,根据免疫抗体水平科学地进行综合免疫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