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腹泻的预防与治疗
2019-02-12周文彬
张 明 周文彬
(江苏省泰兴市广陵镇畜牧兽医站,江苏泰兴 225462)
在生猪养殖中,猪腹泻属于常见疾病,其具有致死率高、发病迅速以及传染性强等特点,如果养殖户不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防治,会对生猪健康和养殖效益带来巨大影响。气候变化快以及温度差是导致猪腹泻发病的主要原因,该病菌具有较强的耐药性,对疾病控制带来负面影响,因此,养殖户需要结合病猪病情采取有效措施进行综合防治,进而提升养殖效益。
1 猪腹泻病因
1.1 寄生性
其主要是由于寄生虫而诱发猪腹泻,该病主要多发于仔猪,在治疗中可以使用驱虫药,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1.2 细菌性
当细菌侵入到病猪体内,对其肠道粘膜造成破坏,进而诱发腹泻疾病。该类疾病属于生猪养殖中的常见疾病,大肠杆菌、内劳森氏菌以及魏氏梭菌性肠炎是诱发猪腹泻的重要细菌。为了有效预防该类疾病,养殖户需要注重加强饲养管理,优化养殖环境,消灭潜存的细菌,并且在临床治疗中使用新霉素、庆大霉素等,均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1.3 病毒性
传染性胃肠炎、流行性腹泻、轮状病毒是导致病毒性猪腹泻疾病的主要原因,首先,传染性胃肠炎属于一种常见病毒,其具有较高的死亡率和传染率,如果生猪患病难以治愈;其次,流行性腹泻主要爆发于季节交替时期,具有较强的发病率和传染性;最后,轮状病毒具有较强的存活性,其可以寄生于活猪、人体或者其他动物体重,在进入高发期快速分裂,进而导致病猪腹泻。
2 猪腹泻疾病预防措施
2.1 优化养殖条件
生猪养殖最合适的温度为25℃,如果在养殖中,环境温度过热或者过冷,都可能对生猪健康带来影响,进而诱发腹泻疾病发生,因此,养殖户需要对养殖条件进行优化,为生猪创设良好的生长环境,有效预防腹泻疾病发生。首先,养殖户需要结合饲养要求和户外环境,对圈舍湿度和温度进行科学调节,尽量采用集中化养殖方式,在季节交替或者温度变化较大时期,采用水帘、鼓风、光照以及垫料等方式,合理调控圈舍温度;其次,由于生猪养殖周期较长,在养殖过程中要结合猪群年龄进行针对性养殖,例如针对妊娠期母猪,需要配备专业的保育室和产房,并且对室内温度进行科学控制,预防发生腹泻疾病;最后,定期组织人员对圈舍进行全面清理,及时清除粪便、尿液等污物,加强通风管理和光照管理,为生猪营造干燥、卫生以及通风的生长环境。
2.2 加强环境消毒
消毒是消除细菌病毒的重要举措,同时也是预防猪腹泻疾病的关键手段,因此,养殖户需要注重加强消毒管理,首先,灵活选择各种消毒剂,定期对生产区进行彻底和全面的消毒,消灭潜存的细菌或者病毒;其次,对进出人员和车辆进行全面消毒,防止其携带病毒诱发生猪出现病毒性腹泻;最后,每天对水槽和食槽进行消毒,避免生猪感染细菌而诱发腹泻疾病[1]。
2.3 饲料饮水管理
饲料和饮水是保证生猪健康发育的物质支撑,如果水源和饲料质量不合格,容易导致生猪发生腹泻疾病,因此,养殖户需要注重加强饲料和饮水管理。首先,保证饲料和水分供给充足,对饮水品质进行控制,杜绝其成为发病源和病原体,降低发生腹泻的概率;其次,在采购饲料中,要选择市场信誉好、质量有保障的供应商长期合作,做好饲料的储存工作,保证储存环境透气、通风、干燥,如果饲料发生霉变要立即处理,严禁用于生猪饲养中;最后,定期对饲料进行质量检查,保证其高效性、营养性以及安全性[2]。
2.4 注重免疫接种
疫苗是预防猪腹泻疾病的重要方式,养殖户需要提升思想认识,注重开展免疫接种工作,进而有效预防腹泻疾病。首先,制定科学的免疫方案,对猪群进行有组织、有计划的免疫接种;其次,针对母猪,在其怀孕前后注射大肠杆菌疫苗,进而有效预防由于大肠杆菌而诱发的腹泻疾病;最后,针对仔猪,在其圈舍转移之前,需要补充微量元素或者抗菌类药物,可以有效降低其发生腹泻的概率。
3 猪腹泻疾病治疗方法
3.1 驱虫法
驱虫法是针对寄生性腹泻的主要方法,在生猪转栏之前,养殖户需要使用相关驱虫药,进而可以起到良好的治疗和预防效果。在选择驱虫药物中,需要结合粪便镜检结果进行针对性使用,并且根据生猪的大小和品种确定使用量。当前较为常用的方法为拌料食用或者皮下注射。
3.2 使用抗生素
使用抗生素针对于由于细菌而诱发的腹泻疾病,由于引发腹泻的细菌不同,其抗药性呈现多元化,养殖户在选择抗生素中,需要结合实验室检查结果和临床病情对症下药,进而实现预期效果[3]。
3.3 补充营养液
补充营养液主要针对于由于病毒而诱发的各种腹泻疾病,由于该类疾病的感染群体在仔猪,在治疗中需要停止喂乳,喂服或者注射葡萄糖,如果病情较为严重,可以适当加入高免血清,进而提升仔猪的抗病能力和免疫力。
3.4 停食治疗
该治疗方法主要应用于腹泻严重的病猪,在治疗前期,需要停止喂食各种饲料,帮助病猪尽快排除体内存留的霉变物质,同时,养殖户还可以使用一定量的泻药,配备相关解毒药物,进而提升治疗效果[4]。
4 结语
猪腹泻是影响养殖效益的重要疾病,需要引起养殖户的高度重视,并且采取有效促使进行综合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