仔猪常见呼吸道疾病的防治
2019-02-12唐世军
唐世军
(四川省德阳市中江县会龙镇畜牧兽医站,四川德阳 618129)
我国养殖业近年迅速发展,但大部分地区规模化猪场在养殖过程中,仔猪断奶后极易出现呼吸道疾病,但出现呼吸道疾病后由于仔猪防护内容不当,便会增加其他仔猪呼吸道疾病的发病率,对仔猪生长、发育及养殖业经济效益具有较大影响,因此当前仔猪呼吸道疾病成为养殖业面临难题[1]。
1 仔猪呼吸道疾病的治疗
仔猪呼吸道疾病多由猪流感病毒病、猪圆环病毒病、猪伪狂犬病毒病、呼吸道冠状病毒病、胸膜肺炎、放线杆菌病、多杀性巴氏杆菌病等病毒、细菌诱发,仔猪由于出生时间短机体抵抗力、免疫力较低,一旦防护不当便会增加仔猪感染性疾病发生率。
1.1 从根源找病因
仔猪呼吸道疾病防治过程中首要要从根源明确出现呼吸道疾病原因,从而提高疾病防治、治疗效果,呼吸道疾病多由感染造成因此我们需要以寻找、控制病原体为重点工作,一旦发现仔猪有呼吸道疾病需及时汇报、积极配合进行治疗,确保仔猪可及早康复[2]。
1.2 隔离处理患病猪
仔猪因出生时间短抵抗力、免疫力均不仅成年猪,所以仔猪出现呼吸道疾病后要及时进行隔离,避免其与成年猪接触时间过长增加成年猪感染几率。在隔离措施实施同时还要加强对仔猪猪舍的护理,为了提高仔猪痊愈速度,养殖人员要选择易消化、营养丰富饲料,还要在饲料中添加阿莫西林、加康、氟甲砜霉素等抗病毒药物,但需合理控制药物剂量,因仔猪机体各功能尚未得到完全发育若药物剂量较大便会增加其他疾病发生率或损伤机体功能,导致疾病出现恶性或加重情况。
1.3 及时消毒处理
仔猪本身抵抗力就较低,一旦出现呼吸道系统疾病其抵抗力会更低,所以在防治过程中为避免仔猪不在感染其他病原体养殖人员要定时对猪舍、饲养地方进行多次消毒,确保养殖区域的干净、卫生,针对病情严重、无法自理的仔猪养殖人员需进行人工护理,每日为其更换褥草,避免仔猪出现皮肤疾病,此外秋冬季节养殖人员需对仔猪养殖场地进行通风、防寒处理,还需为其选择安静、干净生活环境,提高仔猪呼吸道疾病治疗效果[3]。
1.4 特殊疾病特殊处理
部分仔猪呼吸道疾病是由肺丝虫引起,肺丝虫引起呼吸道疾病对仔猪生长发育危害最大,肺丝虫以空气为主要传播方法,仔猪猪舍又是一个密闭程度较高环境,所有会引起仔猪大面积患病。对于肺丝虫引起呼吸道疾病兽医多借助伊维菌素粉剂进行治疗,通过在饲料中添加伊维菌素粉剂而后进行喂食,喂食2周左右,暂停治疗1周,而后在进行治疗可提高肺丝虫感染呼吸道疾病治疗效果[4]。
2 仔猪呼吸道疾病的预防
养殖人员在猪养殖过程中要做好猪舍卫生清洁、管理,定期对猪舍进行消毒处理,达到提前预防仔猪呼吸道疾病的目的,通过定时消毒、清洁将传染源扼杀在摇篮里,避免传染源持续发展危及仔猪健康。
猪养殖人员只有做好猪舍卫生管理工作,改善仔猪生活环境才能提高仔猪对病毒、细菌抵抗力,减少呼吸道等疾病发生率。仔猪居住环境的消毒是猪养殖管理中不可缺少环节,定期对猪舍进行消毒,加强对进出口的消毒避免细菌、病毒进入圈舍内。一旦仔猪出现感染性疾病需及时将其与健康仔猪、成年猪进行隔离,在新生仔猪进入猪舍前要进行全面检查、系统消毒,对存在疾病或传染源携带者避免进入猪舍内,若发现新生仔猪存在传染性疾病需即刻向相关人员进行汇报,此外养殖人员需及时接种疫苗,增加仔猪躯体抵抗力、免疫力,降低呼吸道等各类疾病发生率。在仔猪呼吸道疾病防护中养殖人员需多给予仔猪高蛋白质、营养丰富饲料,以提高仔猪抵抗力。
3 结语
随着养殖业的发展,猪养殖规模不断扩大,猪饲养密度逐渐增加,导致仔猪呼吸道疾病发病率逐渐升高,特别是秋、冬季节呼吸道疾病发生率较其他季节高,因此需做好综合性防护措施,通过优良的管理、精心的养殖,在预防、监测仔猪呼吸道疾病用时,降低仔猪出生后感染性疾病发生率。当前许多猪养殖户存在病急乱投医等现象,一旦仔猪出现不良表现养殖人员会直接大剂量、多种类投药,且投药时间较长,仔猪自身胃肠道、各器官功能均未发育完全,药物长时间作用于机体无法顺利代谢,便会增加仔猪对各药物的抵抗力,在增加治疗难度同时引起各器官衰竭、死亡,造成养殖人员经济损失,影响我国养殖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