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猪屠宰检疫中常见疫病症状及处理方法分析
2019-02-12赵桂亮
卢 涛 赵桂亮
(山东省临沂市费县 畜牧发展促进中心,山东临沂 273400)
1 商品猪屠宰检疫中常见疫病症状
1.1 猪瘟症状
屠宰前,感染轻微猪瘟的商品猪症状不明显,会出现便秘、腹泻等症状。腹部、耳根等位置出现紫红色出血点,用手指按压后不褪色。屠宰后会发现四肢、耳朵、腹部等部位出现紫斑,膀胱、喉头等出现血斑。仔细观察肠道,会发现肿胀情况,并且脾脏会坏死。
1.2 猪丹毒症状
患有猪丹毒将导致猪只高温发热,颈部、背部红色斑点连成一片。屠宰时可以在肾脏部位发现肿胀,解剖面隆起,脾脏、淋巴结肿胀,呈现特殊红色,边缘较厚,质地柔软。严重时,皮下脂肪存在出血点,全身淋巴结肿大、充血,胃肠粘膜肿胀,存在出血性病变。
1.3 猪肺疫症状
商品猪感染猪肺疫后,会发生呼吸困难、脖子肿胀、体温偏高等症状,与运输期间吸入过多粉尘或灌药不当有关,屠宰检疫时可以发现肺部、淋巴结存在明显患病特征,出现血斑。病症集中在猪前肢、颈部,发生浮肿、流出有色液体,脏器发生不同程度病变。
1.4 猪炭疽症状
猪炭疽病症区分较为容易,患病猪只呼吸困难、食欲不振、体温上升,口腔、鼻腔粘膜颜色改变。屠宰后观察肠道部位,可以发现局部坏死。淋巴结、脾脏可能发生肿胀,存在流血情况。
1.5 猪蓝耳病症状
猪蓝耳病死亡率较高,患病商品猪体温升高、气喘咳嗽,并且行动不便,眼睑水肿、出血。屠宰时刻发现商品猪肝脏、心脏等器官出血,部位发生病变,肾脏出现斑点,脾脏坏死。
1.6 猪气喘病症状
猪气喘病感染后将导致猪只不同程度气喘,伴有痉挛性阵咳或连续性咳嗽,体温正常、呼吸加快,出现腹式呼吸症状,伸颈拱背。屠宰后可以发现肺脏边缘钝圆,表面灰白色或灰红色,较为光滑,切面外翻、湿润,刀刮可以发现泡沫样液体。
1.7 猪口蹄疫
感染口蹄疫,商品猪身体出现水疱或出血症状,伴有心肌炎。检疫时应注意心脏,确定心室、心房是否存在条纹状坏死或斑点,颜色灰白或黄色。检疫期间,应注意区分口蹄疫与水泡疹。
2 商品猪屠宰检疫中常见疫病症状的处理方法
2.1 猪丹毒、猪瘟等疫病处理
发现感染猪丹毒的商品猪,需要立即隔离,单独实施屠宰,血液可用于工业生产,猪皮消毒后可出厂。针对变形肌肉、脂肪等,需要进行销毁,感染较轻的肉、内脏可以完成病变位置切割,经过高温处理后用脂肪炼制食用油,销毁血液。针对痊愈猪只,需要将留有黑色痕迹皮肤切割去除后出厂。病死猪经过的区域和使用的屠宰工具等需要全面消毒,否则需要销毁。针对感染猪瘟的商品猪,需要遵循GB16548规程实施屠宰检疫,采取高温消毒、焚烧、销毁等措施进行处理,保证病猪皮、骨、血液等得到无害化处理[1]。发现口蹄疫病例,按照国家规定应禁止流向猪肉制品市场,需实施无公害化处理,做好场地、用具消毒。确诊的猪蓝耳病案例需要实施无害化处理,用具、场地进行彻底消毒[2]。
2.2 猪肺疫、猪炭疽等疫病处理
对感染猪肺疫的商品猪进行屠宰检疫,需要做好内脏、酮体检查,确认是否存在病变。病变显著需要销毁处理,病变轻需要完成病变部位切割,24h内进行高温处理后流向市场,血液应销毁或在工业生产中应用。屠宰检疫期间发现感染猪炭疽的商品猪,需要停止麻电、烫毛,人员应立即远离,由专人进行颈部血液化验,确认存在炭疽菌需要在6h内对商品猪进行处理,完成肉切块后用高压锅蒸煮,时间在1.5~2h内,压力达到112kPa以上,肉块厚不超过8cm,体积不超过2kg。针对屠宰使用过的工具和清水池等场所,需要高温消毒,时间至少达到15min,温度至少达到85℃。发现猪气喘病案例,需要对有病变的肺脏进行销毁处理或用于工业生产。无病变的肺胀需要经过高温处理,酮体无特殊处理要求,但应做好场地环境消毒,轮换使用福尔马林、石灰乳等药物进行消毒[3]。
3 结论
综上所述,在实施商品猪屠宰检疫时,应注意对屠宰前的商品猪进行观察,完成疫病症状初步判断。相关人员和单位在实践工作中需要加强学习,完成丰富经验积累。在屠宰期间,需要进一步结合疫病症状进行判断,经剖检确认疫病种类后,需要按照国家规定和患病情况采取相应处理方法,使动物疫病传播得到有效控制,继而保证猪肉产品的健康与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