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兽医工作中动物检疫现状及对策
2019-02-12王丹旭姜志华
王丹旭 姜志华
(吉林省梨树县梨树镇农业发展服务中心,吉林梨树 136500)
对我国来讲畜牧业是一项重要的国民产业,因此开展动物检疫工作是非常有必要的。因为保证流动动物的健康,对市民的健康安全来讲也是一种保障,所以相关人员不仅需要改良养殖品种,更要不断完善检疫工作。这样才可以将优质的畜牧业产品提供给人民群众。
1 畜牧兽医工作中动物检疫现状
1.1 动物产品检疫率不高
对我国偏远地区来说动物检疫工作很难落实,这是因为偏远地区的检疫规范不严格。我国的养殖户散落在全国各地,养殖范畴较为扩散,养殖的大小规模、种类各不相同,造成动物养殖数量和周期也各不相同,那么动物的屠宰时间也不确定,这样就给相关检疫人员带来工作上的难题,直接影响检疫的准确性,可能导致检疫的准确性降低。
1.2 没有完善设备的养殖技术
相较于国外全自动化的养殖技术而言,我国在大规模的养殖场中仍然需要人工养殖的方法,这样不仅需要消耗大量的人力,而且浪费了大量的时间。检疫质量也收到养殖技术的影响,养殖技术不集中造成出栏时间的不同,而且也提高了检疫工作的成本,但是却导致检疫效率降低,同时检疫中基本的质量要求不能完全得到保障。
1.3 部分养殖户对检疫工作缺乏认识
检疫工作的进行可能会使养殖户的成本增加,使他们的经济效益降低,因此在检疫工作进行时十分不配合,所以为检疫工作人员在规定时间内进行检疫增加难度。对于养殖户本身来讲这项工作是让他们增加成本的工作,他们基本上不会自己主动的去配合检疫工作的进行。在偏远地区因为宣传工作不到位的原因,使得养殖户认为动物检疫环节可有可无,这种情况的产生必然导致检疫工作停滞不前。没有经过检疫的动物产品在一定程度上存在风险,所以进行检疫是十分重要的。
2 优化畜牧兽医工作中动物检疫成效的对策
2.1 加大对动物检疫工作的宣传力度,严惩违法行为
在偏远地区建立城乡动物检疫宣传工作机制,让动物检疫工作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实现检疫工作范围扩大的目的,保证动物检疫工作有所成效,另一方面建立动物检疫宣传机制可以让人民群众感受到国家最对动物检疫工作的重视加强他们自身对检疫工作的认知。政府加强对检疫工作流程工作制度的治理,同时结合司法部门对动物检疫相关的法律法规进行大力宣传,使人民群众以及养殖户对检疫工作有着正确认识,结合群众的力量抵制违法屠宰行为树立合法经营的意识。这样才能使动物检疫工作的顺利开展有所保障,让养殖户积极主动的配合动物检疫工作的进行。如今信息化飞速发展,检疫工作的进行可以利用多媒体或网络方式进行宣传,利用网络与养殖户建立沟通的桥梁,引导他们配合检疫工作进行。政府部门应该加强管理力度,面对违规违法行为应该进行严厉打击,从源头上使病死家畜彻底被消灭。只要没有病死家畜的产生就会减轻动物检疫工作人员的压力。
2.2 全面提高兽医工作人员素质
只有兽医工作人员的能力素质得到保证,才能使得各项规章制度有效落实,让动物检疫工作能够高质量的开展。首先要做到的就是加强对兽医的考核,对于考核不及格以及资质要求不达标的人员严禁他们从事兽医的工作。再有就是加强兽医的培训工作,对兽医工作者进行系统培训,在培训中加强他们对兽医兽药知识的学习,帮助他们掌握并熟练运用现代化兽医动物检疫知识。最后,在进行信息交流沟通的平台上发布有关疫病检测的知识,加强技术指导,解决技术方面的问题提高动物检疫工作的质量。在工作中要求动物检疫人员有积极负责的态度,保证检疫的合格性。只要动物检疫工作人员能够加强与养殖户的沟通交流,做到以身作则,就可以引导动物养殖户积极参与动物检疫工作,从而达到提高我国建议效率的目的。
2.3 加大资金投入,创新动物检疫技术模式
要想提高动物检疫的效率不仅需要加大宣传的力度而且还需要政府增加畜牧兽医中动物检疫的资金投入,全面采纳新的动物检疫技术模式,即使是在偏远地区也应有相应的基础设施,这样才能实现我国动物检疫工作的自动化和创新性。新的动物检疫技术模式需要工作人员高度重视,积极学习与动物检疫技术创新模式有关知识,加强对动物检疫的监测。我国的互联网技术也在飞速发展,可以借助互联网技术发布动物检疫相关技术知识,促进动物检疫信息的传播,促进养殖户检验水平的提高,加强他们的养殖能力,保证动物检疫工作的落实。政府部门应该积极引进或培养检疫工作人才,为检疫工作提供资金支持,及时更新检疫设备,使动物检疫的工作质量、效率及效益得到保障。
3 结语
要想从根源上杜绝病死家畜的源头还是靠畜牧兽医工作动物检疫环节来实现,不仅需要增强工作人员和养殖户的检疫意识,而且需要规范检疫工作流程,这样才能保证在市面上流通的动物都是健康的。政府要给动物检疫提供资金支持和技术支持,从市场监管方面着手完成动物检疫基础设施的完善和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