兽医信息技术在动物疫病防控中应用研究
2019-02-12吴美芳
吴美芳
(广西武宣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广西武宣 545900)
实现动物疫情防控机制的科技化、信息化和智能化,创建全面、高效以及创新的安全管理模式,对出现动物疫病的原因进行分析,及时获取准确、科学的数据信息,制定合理和有效的应急预案,对于持续加快动物疫情防控工作的长远规划进程非常关键。
1 诊断动物疾病
合理应用兽医信息技术,能更准确地诊断动物疾病,保证防治工作更加合理。兽医信息技术的逐渐发展和完善,能更加及时地获取动物体质的相关信息,制定有效的检测方案,对于预防和控制动物疾病非常重要。通过计算机对动物脑电图进行分析和研究,现阶段已收到了更多专业人士的关注。江苏省农业现代化研究所在“九五”时期组织开展了“蛋鸡规模化养殖场生产管理系统技术研究与开发”。德国Big Dutchman公司在同一时期所应用的控制系统,能采集湿度、氮气浓度以及温度等多种参数,而且还能实现恒温、通风、喂料等自动化。而我国所设计的蛋鸡养殖场管理生产系统,除自动喂料和饮用水并没有实现,其他功能则均能做到。根据该系统,增加设置了移动监视摄像,不仅能在设备出现故障时自动报警,而且还能传输远程监视图像。另外通过设置免疫接种备忘系统,管理免疫信息,建立完善的备忘录,保证养殖场生产、卫生以及保健工作的顺利开展。
2 预防和控制动物疫情
在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和进步的过程中,人们的生活方式正在逐渐改变,生活水平也越来越高,对于畜牧行业来讲,其市场需求量也越来越大。因为受到利益驱使,畜牧养殖的规模也越来越大。增加养殖密度虽然能对养殖成本进行有效控制,但是却会让动物疫情风险增加。北京市顺义区板桥猪场在2009年出现了口蹄疫,在确认消息之后相关部门及时制定措施,通过“平台”对威胁区域、疫区和疫点进行及时划定,在信息系统内输入疫点,并通过系统运算的大送相关数据,如封锁路口、免疫数量、扑杀数量、周围养殖场、威胁区和疫区的范围等。通过信息系统的运算能高效获得准确的数据信息,因此能及时控制本次疫情,并为后期工作的开展打下良好基础。在预防和控制动物疫病时,采用信息系统能根据疫点反馈得到相关的数据信息,并对疫情处理进行指导,制定合理的决策。
3 检疫
美国动植物检疫局于20世纪90年代,就在各进出口、各口岸贸易国通过计算机建立相应的检测点,利用信息网络将各个监测点的疫情信息及时传输到控制室,控制室则可以通过计算机网络及时查询各个监测点的相关疫情,如疫情检疫情况、某一时段内疫情分布情况、发生情况等。通过相关的软件准确、科学地分析疫情监测结果,于局部范围或全国采取有效的防范对策;除此之外针对重大疫病病例开展取样或者解剖检验,进行深入研究,进而为制造疫苗药物、防病治病提供指导。通过计算机网络能及时获取全面、准确地信息,能为检疫工作的开展创造便利条件。
4 动物卫生经济学
国外于20世纪80年代在研究动物疫病时,就开始结合计算机与相关学科,如经济学、统计学等,选择信息技术采集畜牧生产信息,并进行加工处理;除此之外,还进行了决策方案的仿真研究和经济学评估等方面的探索。例如关注布鲁氏杆菌病和口蹄疫,选择仿真方法评估口蹄疫对奶牛、肉牛的经济学影响,通过模型设计,分析疫病流行的奶牛、肉牛的成本控制效益。欧美于20世纪90年代建立了动物卫生经济学,作为新学科,是通过经济学分析法,评估和定量分析动物疫病控制措施的生产、产出、贸易风险等问题对经济的影响,包括动物疫病突发时的快速决策、资源分配、免疫策略以及合理扑杀等,结合动物流行病学,对动物疫病进行综合控制和预防,在对动物疫病进行控制的基础上,让公共卫生安全得以保证,最大程度的减少经济损失。澳大利亚、美国、新西兰以及荷兰等国家,现阶段已制定了完善和科学的动物卫生经济学理论体系,虽然还在探讨、研究部分理论问题,但是其研究已得到了非常广泛的应用。
5 讨论
现代信息技术的逐渐发展和完善,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区域间的交流性、合作性以及竞争性;动物疫病的防控体系现阶段正表现为多元化趋势发展,构建科学和完善的应急指挥平台,为建立专业化、科学和的防疫机制打下良好基础。对疫情分析、资源安排、信息检疫、人员组织、疫情控制等进行有效转型,能让动物疫病科学转运模式的流畅性、高效性得以保证。在开展动物疫病的预防和控制工作时,首要工作是反馈,而基础工作则是分析,效率则是工作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