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荣县桑树病虫害演变规律剖析

2019-02-12周全宽曾国金

四川蚕业 2019年1期
关键词:荣县蚕农养蚕

周全宽 曾国金

(荣县农牧业局,四川 荣县 643100)

荣县从上世纪初就开始栽桑养蚕,自上世纪八十年代至今,荣县一直都是四川省10个蚕桑基地县之一。上个世纪蚕桑行业鼎盛时期,荣县就开展了桑树病虫害普查工作,其后又开展多次。三十多年过去了,荣县气候发生了变化,蚕桑生产格局发生了变化,桑树病虫构成也发生变化,害虫的抗药性也增强了。这些情况的变化,都使目前荣县桑树病虫害防治工作面临新的形势。要在控制桑病虫危害中取得实效,就必须了解桑树病虫害演变规律,掌握荣县目前桑树病虫害发生情况,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

1 荣县桑树病虫害普查与调查概况

荣县最早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用两年时间(1986、1987)开展了桑树病虫害普查工作。当时荣县由于桑病虫危害,每年损失桑叶产量18.2%。普查发现荣县桑树病害为12种:桑树断梢病、桑灰色膏药病、桑褐色膏药病,桑黑枯性细菌病、桑里白粉病、桑褐斑病、桑叶枯病、桑污叶病、桑炭疸病、桑立枯病、桑根腐病、桑根瘤线虫病。其中,危害严重的为3种:桑树断梢病、桑灰色膏药病、桑里白粉病。桑树害虫为42种,其中,危害严重的为11种。后来,又新发现2种桑树害虫,合计为44种害虫:桑天牛、云斑天牛、星天牛、黄星天牛、黄天牛、六星天牛、桑白蚧、桑蛀虫、桑堆砂蛀、桑尺蠖、桑毛虫、桑象虫、桑小灰象虫、桑梢小蠹虫、兰尾金花虫、夏叶虫、褐金龟子、黑绒金龟子、铜绿金龟子、桑螟、桑粉虱、桑虱、桑红蜘蛛、桑瘿蚊、叶瘿蚊、黄瘿蚊、野蚕、斜纹夜蛾、桑白毛虫、桑蓑蛾、花卷叶蛾、黄卷叶蛾、褐刺蛾、青刺蛾、绿刺蛾、扁刺蛾、灰蜗牛、桑蓟马、桑赤沫蝉、青叶蝉、大蟋蟀、油葫芦、非洲蝼蛄、小地老虎。其中,桑天牛、桑白蚧、桑尺蠖、桑红蜘蛛等11种害虫为桑树主要害虫。为掌握荣县桑树主要病虫害的发生发展规律,坚持对桑树主要病害进行了调查和观察,对桑树主要害虫进行了饲养和调查。并依据调查、观察与饲养结果,结合大面积生产上桑病虫情况调查、气象预报和历年发生情况,开展了桑树病虫害预测预报工作,指导大面积生产上的桑病虫防治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效。这项工作持续到1992年,笔者作为蚕桑专业技术人员全程参加了该项工作。

2 荣县桑病虫变化的原因分析

2.1 气候因素

2017年的气候与三十年前的1987年相比,气候情况发生了较大变化:年平均气温由17.8℃下降为17.5℃,大于或等于10℃的积温由5626℃变为5676.7℃,略有上升。年降雨量平均值由1012mm降为930.1mm,平均年降雨量减少81.9mm,旱情比过去明显加重。年平均日照时数由1239.9小时下降为1212.5小时,桑树光合作用时间减少了,对桑树生长发育是不利的。无霜期由年平均331天增加1天,为332天。桑树有效生长期177天,在这段时间范围内,荣县降雨量占全年的80%,日照时数占全年的75%,利于桑树正常生长发育。

总之,现在荣县气候特点就是:气候温和、四季分明、无霜期长。春季气温回升快,但不稳定,寒潮活动较频繁,有春旱。夏季雨量产沛,分配不均,雨热同步,多夏旱伏旱,局部有洪涝。秋季气温下降快,多绵雨,局部有秋涝。冬季无严寒,多雾寡照,雨水稀少,对桑树病虫害越冬是十分有利的。

2.2 蚕桑生产布局因素

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以前,荣县蚕桑生产十分零星分散。几乎全县都在栽桑养蚕、每户蚕农养蚕量小,养蚕收入不高,被形象地称为“绺绺种、箔箔蚕、篼篼茧”。蚕桑生产在多数蚕农眼里是可有可无的副业,不愿意投入,蚕茧质量和单产低。荣县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开始,走区域化、规模化、集约化道路,规划建设十个蚕桑基地镇乡。进入新世纪以来,养蚕人员年龄老化、劳动力缺乏、蚕桑生产比较效益下降的问题凸显。通过大力扶持、培育养蚕大户和蚕业家庭农场,带动附近农户走栽桑养蚕之路。养蚕户数大幅度减少,户平养蚕量提高,蚕茧产量和养蚕收入都明显增加,呈现蚕桑生产持续、稳定、协调的发展格局。

2.3 桑树病虫害种类变化

桑树病虫害的构成情况随荣县蚕桑生产的变化而变化,总的趋势是危害桑树的病虫害种类逐渐增加。如荣县原来只有桑椹小粒性菌核病,在大量栽植果桑后,也出现了桑椹肥大性菌核病和缩小型菌核病。有些原来不危害桑树的病虫害,现在要危害桑树了,有些原来偶尔危害桑树的病虫害,现在则以危害桑树为主了。体型大而醒目的害虫,数量减少。防治措施相对简单且易于操作的害虫的危害在减少,有些由桑树主要害虫退位为桑树次要害虫。体型小而易于隐蔽的害虫则逐渐增多,有不少害虫由次要害虫上升为主要害虫。有些原来只是区域性,只在局部危害的桑树病虫害逐渐蔓延,不断扩大危害区域,加大危害程度。加上荣县农村有桑少养蚕,有桑不养蚕,弃桑不管的现象越来越多,这些桑树成为了桑树病虫害的繁育场地。

2.4 防治模式变化

虽经多年努力,荣县桑树病虫害防治工作,仍未能形成系统化、体系化格局,广大蚕农仍于单打独斗的状态之中。由于千家万户养蚕,每户蚕农的思想认识、技术水平、使用工具均不同,蚕农防治桑树病虫害的措施也难统一,且普遍都有采用农药来防治的倾向。用药的时间、品种、剂型、使用浓度、喷药方法等,可谓千差万别,防治效果差别很大。每年都有因使用农药而发生家蚕农药中毒的情况发生,只是造成的损失不一样而已。荣县虽然一直在开展桑树病虫害预测预报工作,预测预报结果直接通知了养蚕大户、蚕业家庭农场、小蚕共育户、村社干部,但仍不能及时传达到所有蚕农,这是一个暂时还无法彻底解决的问题。在蚕桑专业村社,组织专业队伍来统一开展桑病虫防治工作是一条可行之路,但却不容易在全县普遍推广。

3 荣县桑树病虫害危害规律

3.1 桑树主要病害次序变化

过去荣县桑树主要病害为三种:桑树断梢病、桑灰色膏药病、桑里白粉病。现在也是三种,只是种类发生了变化,依次为桑树断梢病、桑叶枯病、桑褐斑病。

桑灰色膏药病,荣县过去几乎是有桑树之处都普遍可见,尤其是不通风、潮湿的桑园和沟渠边的四边桑。后来,通过加强桑树管理,尤其是冬管工作,减少了大量病原。同时,加强对主要传播媒介——桑白蚧的防治工作,把桑白蚧由危害桑树的主要害虫降为次要害虫,桑灰色膏药病的危害明显下降,已由桑树主要病害降为了次要病害。桑里白粉病,菌丝在叶背危害,要翻转桑叶才能看见病斑,蚕农过去认识不足,以为该病只使桑叶质量略为下降,对产量没有多少影响,普遍未予重视,防治措施不力,故成为荣县桑树主要病害。经过三十年的宣传和防治工作,现在该病害已降为次要病害,全县虽普遍可见,但一直是零星发生,已有超过二十年未出现成灾危害。桑树断梢病,病原为桑椹小粒性菌核菌,过去全县都有,但以河口镇、观山镇和复兴乡危害严重。现在,由于引进了果桑,桑椹肥大型菌核病和桑椹缩小型菌核病也出现了,桑树断梢病防治难度加大,对我县蚕桑基地镇乡的春蚕饲养,造成越来越大的困难。该病害,仍然是荣县桑树的主要病害,且危害损失可能会增大,是我们重点防治的桑树病害。

桑叶枯病和桑褐斑病,原来是荣县桑树次要病害,自二十一世纪初起,危害程度逐步加重,现已成为荣县夏秋季桑树主要病害,对桑叶质量和产量均造成了不少损失。对桑叶质量的影响越来越严重,是夺取桑叶优质高产的主要障碍。而在过去,这二种病害虽全县都有,但零星发生,对桑叶质量和产量的影响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现在,对这二种桑树病害的防治工作必须在思想上予以重视,在行动上要及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控制其危害,确保夏秋季桑叶夺得优质高产。

3.2 桑树主要害虫种类减少

荣县经过1986-1987这两年的桑树病虫害普查和其后十多年的调查,确认荣县危害严重的桑树害虫为11种。但是,进入二十一世纪后,桑树主要害虫种类逐步减少,只有兰尾金花虫、桑象虫、桑螟、桑红蜘蛛(虽属螨类而非昆虫,但习惯称之为害虫)、桑粉虱,仍是荣县桑树主要害虫。而桑天牛、桑白蚧、桑梢小蠹虫,桑尺蠖,桑毛虫、褐金龟子这6种桑树害虫、则已退位为荣县桑树次要害虫了。

3.2.1 桑天牛。过去株危害率平均为22%,少数地方可达60%以上,可导致桑树整株死亡。由于大家对其危害的认识加深,其成虫易捕捉。幼虫容易发现,防治措施简便易行,尤其是在桑树冬管期间,蚕农有大量时间去发现并防治。所以,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起,桑天牛危害大幅度下降、数量也迅速减少,现在虽荣县全境都有该害虫,但均零星发生,已不再成为桑树主要害虫了。

3.2.2 桑白蚧。可妨碍桑树正常发长发育,严重时导致桑树死亡。该害虫还传播和加剧桑灰色膏药病危害。荣县广大蚕农曾经深受该害虫的困扰。现在,桑白蚧数量已急剧下降,在荣县零星发生且危害轻,对蚕桑生产的危害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同时,桑灰色膏药病,也急剧减少,已降为桑树次要病害。主要采取防治措施为二条:一是若虫期,用稀泥涂抹。对成虫则直接用破布、丝瓜络、稻草抹杀。二是冬管之际,用柴油石灰乳剂(柴油或煤油∶石灰∶水=1∶1∶10)防治伏在枝干上越冬的受精雌成虫。

3.2.3 桑梢小蠹虫。该害虫原来广泛分布在荣县东南路的二十余乡镇并在局部成灾。导致荣县1995年桑树被毁80%以上,有些镇乡从此退出养蚕镇乡行列。到现在,原来这二十多个镇乡只有二个镇年养蚕量还在1000张以上。养蚕农户在桑树管理上,注意清除枯枝、半枯枝、严禁用桑枝作篱笆,以免人为制造枯枝和半枯枝,以而控制了该害虫的危害。

3.2.4 桑尺蠖。荣县气候特点之一是冬季暖和,桑尺蠖越冬成活率高。桑尺蠖有拟态现象,桑树冬管时不易发现。现在,荣县普遍采用在冬季堆草或束草诱杀越冬幼虫的措施。开春后,蚕农一般在冬芽萌动前后,用敌百虫,敌敌畏或辛硫磷来防治桑象虫,7~10d再用药一次,同时防治了桑尺蠖越冬幼虫,控制了其危害。

3.2.5 桑毛虫。已降为荣县桑树次要害虫,危害并不严重。主要是加强冬管工作,消灭其越冬幼虫。在桑芽萌动前后,用敌百虫、敌敌畏或辛硫磷防治,7~10d再用药一次,将桑象虫、桑尺蠖和桑毛虫一并防治。

3.2.6 褐金龟子。随着荣县蚕桑生产出现区域化、规模化趋势,原来褐金龟子危害严重的区域,有的已成为次要蚕茧产区,甚至不养蚕了,这就使褐金龟子数量随之急剧下降,危害程度也就迅速变轻了,变成了荣县桑树次要害虫。

猜你喜欢

荣县蚕农养蚕
养蚕不易
养蚕记
荣县:严惩欠薪违法行为 欠薪企业列入“黑名单”
荣县:“五重五到位”贯彻落实《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
养蚕巢脾 一种新的养蚕用具
荣县桑螟的田间发生规律与防治措施
躲雨
浅论荣县军政府旧址的重要价值
养蚕记
始兴首批春茧鸣锣开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