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工科”背景下车辆工程专业校企合作模式探索

2019-02-12李光明袁文华黄启科宁佐归

时代农机 2019年3期
关键词:新工科工科校企

李光明,袁文华,伏 军,马 仪,黄启科,宁佐归

(邵阳学院 机械与能源工程学院,湖南 邵阳 422004)

随着车辆工程领域内新产业、新技术与新模式的迅猛发展,新的创新变革给传统工程教育带来新机遇,也有挑战。在这种新形势下,面向工程教育的专业认证的新工科教育理念应运而生。依据复旦共识、天大行动与北京指南所提出的新工科建设思路,传统工科行业要避免以前以学科为主的发展思路,应当在认清当前新形势与新任务的全新挑战,培养综合素质能力强、创新实践能力高的复合型高新技术人员,这无形之中要求车辆工程专业人才综合素质向着更高的方向发展。

本文基于“新工科”背景与建设任务,结合车辆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的实践教学模式,探索地方高校特色校企合作新的发展理念与模式,以提高地方高校人才的综合实践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1 车辆工程教学现状及需求

目前大部分院校仍然是以教学模式为重点,实践教学大部分也是在校内进行,只有少部分需要到校外进行实验,教[]学方式主要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按照教师讲述的内容进行相同的实践操作,我认为这只是变相的传统教学,学生的思维被老师讲述的课程所牵引,缺乏创新意识,变为了一节具有目的性的教学,没有自我实践意识。而校外的实践大部分老师讲述机械内部构造,学生在一旁观看,可以说学生只是认识了这个零件,但是这零件是怎么做好的,并不是特别清楚。

车辆工程开设至今,许多院校的专业实验设备并未经常进行更新换代或者是缺少课程相关的实践设备,当然这主要是经费问题,但这造成了学院教学的方法与企业的生产发生了错位。实行校企合作的模式让学生能了解最新的生产设备,在毕业后不至于面对陌生的机器不知所措,无从下手。学生在自我实践中建立对该专业的认识和兴趣,为培养车辆工程需要的高技术人才铺平道路。

虽然现在高校人数出现扩招,车辆工程专业人数也有所增加。但企业中的高等工程师仍会是供不应求的,如何在精英教育逐渐大众化的环境下培养跟多的高等人才,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对于探讨高效益的教学模式显得尤为重要。

2 校企合作模式存在的问题

我校以课堂教学和校企合作为模式对学生进行教学,大一大二大三打下理论知识基础,大二期间进入工厂实习一周时间,大三进入湘潭吉利汽车企业进行顶岗实习,为期一月。大四实习招聘和学习专业知识。无可置疑学校将教学与实践模式结合了起来,但从这里也可以看出我校的实践并未充分和教育相结合,对于车间的那些深层次知识通常需要自己去探索,将书本知识转化为自己的能力。而实践时间太短,学生有可能无法完全从实习的工作岗位中验证他在大学中的所学所想所感,无法达到理论联系实际的效果。企业实习部门也并不是单一的,学生应多个相关部门都去尝试,从实践中发现自己知识了解的不足面,也从实践中找到自己的优势,更加扎实的掌握车辆行业相关的知识。拥有更强的动手能力以及创新能力,为以后的企业招聘与工作提前做好准备。

再就是实践模式,实践就是激活人的创新意识,创新才是未来立足世界能源行业第一台阶的动力源泉,虽然学生从传统的知识教学中解放,变为参与者。教师应一种新的教学方式去引导学生自主探讨,同时也要考虑到环境因素,车间的噪声与教师的教学本就是相冲突的,无形之中增加了教学难度,让学生获取知识的速度放慢,同时车间环境空旷,大范围的人群聚集会影响车间的生产效益,企业一向以效率代表利益,效率便是金钱。这也是校企合作模式主要存在的问题。

3 校企合作模式的创新

当下高校很多教师并未真正进入企业工作,对企业需求并不完全清楚,而聘请企业负责人到学校开展专题演讲也是非常有必要的。可以直接向学生传达企业方面的需求,给予学生提高自我水平的方向,这样由企业提供发展方向学校提供知识指导,创建企业与学校良好交接的新循环,也能培养不同时期下不同方向的复合人才,便于企业中员工更好的分工合作,减少企业裁员现状。学校方面也可派老师进入企业进行教学,参与企业生产车间的生产的同时对企业员工的疑问做出解答,锻炼教师的适应新环境能力的同时还能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激发教师的教学灵感。从企业员工方面了解到当前车辆工程专业的攻克方向,实现教学的时实性。

对于我校校企模式的时间问题,应采用大胆“3+1”的校企合作方式,三年的理论教学加上一年的企业实习,并且实习期间两个月换一次工作岗位,换岗位按照车间生产流程进行调换,保证工作的连续性。这不仅能让学生掌握车辆工程基础性知识,提高社会活动能力,更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仔细观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的个人简历更加精彩,还能从老师傅身上学到认真刻苦的优秀品质和工匠精神。为空出大四一年的实习时间,就要将课时压缩,我认为不用这样,大一上学期只开设了工程概论考察课,而台湾的屏东科技大学在大一便开设了工程概论、工厂实习、汽车构造等课程。早一步接触与该专业相关的课程是有好处的,通过对车辆工程基础的掌握,能够更早确立未来的方向,培养全局观,使学习充满动力不会感到迷茫。

4 基于教学与实践模式的校企网络平台

在“新工科”建设背景下,车辆工程专业为了培养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高素质应用型创新人才,显然传统教学方法不再适应时代的发展,需要寻找新的教学方法。伴随信息技术的发展,大学生已学会充分利用网络技术提高自身综合能力,车辆工程知识也应与时俱进与网络结合,不单单是设立一个学校内部交流平台。这里可以做一个大胆的设想,学校与企业共同创建一个知识、课题、研究、分享平台。教师可以在平台开设网络授课,发起课题讨论,企业通过平台发布最新数据等等。学校与企业通过建立校企网络平台,以网络联系构建学校与企业间的线上交流载体。通过这个平台实现不同企业员工之间的资源分享,平台不仅能让大四的学生更方便与企业员工进行交流,也能让正在进行理论学习的同学参与进来,同时对于学生在学习中的一些新方法,也能给企业人员一些灵感。

5 校企网络平台的优势

网络平台的建立对于企业而言,便于企业更好宣传招聘,安排实习活动。传统的企业到校聘人的方式,往往因为宣传的不到位,部分学生根本不知道该企业的发展和实力而不去参加招聘会,利用平台的新奇性,可以吸引一直处于传统教学的学生,借助这份好奇去学习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的学生兴趣。对于学习过的知识,学生可以利用平台在空闲时间进行学习。也可以提前了解教学中的知识,通过运用互联网的手段将教师与学生的课余时间相联系,教师的身份也从单一的教导者转化为学生求取知识过程中更加多元的角色。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互动方式发生了变化,更随意、更方便、更直接、更灵活、更有针对性。同时促进了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和自主学习,达到培养学生独立学习和创造性学习的能力。

6结语

对于车辆工程专业校企合作模式的探究仍需不断的探讨与完善,需适应社会需求而变化,要与时俱进做到培养符合时代的综合性人才。不仅要提高学生的知识还要提高学生实践能力,新型式的教学应该充满创新性和引导性,不仅仅是教导学生知识,更是教导思想。本文探索的校企合作模式适应新工科背景下的工程教育理念,有一定的新颖性和实用性,希望能给各大高校车辆工程专业校企合作模式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猜你喜欢

新工科工科校企
87年工科“学霸”成都追梦记
新工科下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探索
新工科背景下项目推动式教学模式的探索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面向新工科的Python程序设计交叉融合案例教学
新工科形势下高校二级学院毕业设计管理探索
新工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探索
校企联合对人才培养的作用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工科研究生教学模式的思考与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