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猪小规模养殖措施与问题分析
2019-02-12黄新忠
黄新忠
(四川省广元市旺苍县畜牧食品局,四川旺苍 625200)
1 前言
在当前生猪养殖行业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如何更好的提升养殖水平,保障养殖安全和质量,这是我们必须要重点探索和有效解决的一方面问题。小规模养殖作为当前生猪养殖工作开展的一个重要模式和特征,我们在实际养殖管理的过程中,应该科学的进行分析和控制,结合小规模养殖的实际需求,做好养殖管理工作的有效调整。
2 当前生猪小规模养殖当中存在的不足和问题
在实际生猪小规模养殖工作开展的过程中,选址方面的问题是较为常见的一方面问题。受限于资金和土地审批等方面的影响,部分小规模养猪场其选址没有进行科学的控制,部分养殖场所以靠近学校、乡村、公路、工厂等。这些选址方面的不科学,继而导致了对于其周边环境会产生很大的影响。与此同时,当前的养殖场内部的规划不够科学与合理。部分养殖窗户内部的规划和布局设计上,没有科学、规范的设置消毒池、无害化处理设备、通风设施等。内部区域的划分上,也没有严格的进行不同类型生猪例如保育舍、公猪舍等方面的划分,内部布局区分上不够明显,难以满足实际防疫工作的开展需求。另外,部分小规模养殖场在实际饲养管理的过程中,没有严格执行相关规范来进行控制,并且实际养殖环境的管理上也没有满足温度湿度、消毒等多方面的需求,这就导致了埋下很多疫病方面的隐患和问题。
3 生猪小规模养殖措施的思考
第一,科学的进行选址。对于生猪小规模养殖来说,科学选址是非常关键的。我们应该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相关规定,科学的进行选址控制。在实际选址的过程中,应该养猪场应距离乡村、城镇、学校、集市、铁路、公路交通干线1km以上;应距离其他动物饲养场(小区)、屠宰场(点)、牲畜交易市尝畜产品加工厂、造纸厂、化肥厂2km以上;应距离垃圾(污水)处理场所、动物隔离场所、病害动物无害化处理场所、动物诊疗场所3km以上。
第二,合理对于养殖场内部进行布局。在实际生猪养殖场的内部布局管理和设计规划上,我们应该确保其科学性与合理性。生活管理区域应该确保上风向区域,并紧靠厂区大门内侧,进行集中的布局。生产区域,则应该将其布局为下风向区域,同时确保其和生活管理区存在一定的举例,一般不少于50m。结合不同的功能,对于生产区内部也应该进行合理的划分,设置相应的隔离措施,避免出现交叉感染。在实际进入生产区之前,也应该确保具备消毒通道。只有合理的进行布局和控制,这样后续生猪养殖工作的开展才能得到有效的支持和保障,并且各项防疫、环保方面的需求也才能得到有效实现。
第三,做好饲养管理。饲养管理当中,在生猪的不同生长阶段,需要对饲料进行科学的搭配,确保饲料中的营养元素满足生猪的生长要求,提高生猪身体素质,促进猪病治疗效果的提升。在饲料的实际管理上,我们也应确保做好严格的检查控制,确保饲料符合实际生猪的生长需求,不存在霉变等情况,保质保量。与此同时,在具体饲养管理工作中,做好消毒管理也是其中不可或缺的内容。随着生猪养殖工作的不断推进,生猪病的种类也有所增加,为了消除养殖环境中的病原,保证养殖环境中的安全性,必须做好养殖环境消毒与驱虫工作。在具体的工作中,需要建立完善的隔离消毒设施,定期对生猪舍进行彻底的清扫与消毒,如果存在严重污染的情况,可以使用消毒液对污染位置进行清洗。一般情况下,生猪舍应每周消毒1次,消毒时应做到交叉使用2种或2种以上的消毒药。生猪运动场地应用2.5%氯制剂,4%福尔马林或5%氢氧化钠进行消毒。另外,我们也应定期展开相应的免疫工作,严格依据相应的免疫要求做好落实和执行,实现对各类疫病的有效控制和预防。
第四,做好检疫控制。当前生猪养殖工作开展中,检疫工作开展的压力较大,很多检疫工作的开展和执行方面都存在一定的不足和问题,如何消除工作盲区,提升检疫工作的覆盖效果,这已经成为了提升生猪检疫工作开展效能的一个关键。尤其是对于小规模养殖场来说,其分布相对分散,检疫工作开展人员应该因地制宜的对检疫工作的开展情况进行调整,针对于重点区域和人群密集区域进行重点的检疫管理,减少检疫工作开展执行中不到位的问题。通过围绕不同区域产业特点,有针对性的对生猪检疫工作的开展进行宣传,更好的争取广大养殖户方面的支持,这样整体生猪检疫工作开展中,工作盲区才能得到有效的消除。
4 结语
总的来说,当前生猪养殖工作开展中,我们应该认识到小规模养殖所存在的一些问题和实际特点。在具体工作执行上,做好合理的优化和改进,切实的实现对小规模养殖的有效支持,为生猪养殖行业的健康发展给予有效的保障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