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时代下景观植物设计课程“4H”教学模式探讨

2019-02-12

山东林业科技 2019年5期
关键词:绿地植物课程

徐 敏

(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艺术设计学院,江苏 南京 211168)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是一门包含广泛,且涉及方面较多的综合类学科专业,主要包括室内设计、景观设计、公共艺术设计三大方向。其课程主要分为设计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和综合实训课程。其中植物景观设计课程作为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一门专业基础课程,既包括室外景观植物设计,又涵盖室内植物设计。对于艺术类学生在缺乏基本的植物学基础的前提下,要想学好植物设计课程,急需在传统植物设计课程的授课教学基础上开创适合艺术类学生学习植物设计的教学改革。因此,针对环境艺术专业,如何提高学生的植物设计能力,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探索适合艺术类学生植物设计课程的教学改革势在必行。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如何利用互联网、自媒体等新兴手段提高课程教学质量,有效地引导学生正确的学习方式,提高学习效果,完善学习内容,设计翻转课堂的教学方法,探索教学模式的创新,是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

1 课程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1 授课短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在课时安排上有其特殊性,专业课的培养方式都是采用了阶段性教学的模式,一般一门课集中在4~5周内完成。植物具有季相变化,而集中授课的方式对学生在短时间内认识大量的植物并能设计应用存在着限制,学生很难在短时间内真正掌握和认知植物的四季特性,这就导致了学生在后期植物设计时,忽略了植物的生态特性,植物配置单一,缺乏多样性。

1.2 基础知识匮乏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基础课程主要包括三大构成、基础设计软件等,与园林专业的基础课程相比,缺少了植物基础知识(植物学、树木学、花卉学、栽培学)的积累,学生只能在一门植物设计课程内掌握常用景观植物类型和特性,并且能够设计应用,这也导致了学生植物基础不扎实,设计不合理等问题。

1.3 重绘图、轻现场

环境专业学生的特点是绘图软件运用扎实,但缺乏现场的实际种植施工技术。学生片面追求图纸的美感而忽略了植物本身的植物生长速度导致绘制的植物施工图纸往往存在或多或少的缺陷,造成设计的植物不能种植或种植后难成活。如学生缺乏对现场的深入调查,导致植物配置不合理,如将喜光植物种植在建筑的北面,耐阴植物种植在建筑的南面等,这些图纸中植物运用的不合理将直接导致植物的死亡。

1.4 传统课堂教学低效率

传统的板书、课本、图片、PPT等教学过程,学生要靠课后花大量的时间去死记硬背才能掌握植物的名称和生态习性,这种教学过程难以激发学习兴趣,更无法实现最终的教学目标。

2 课程职业标准

作为一名合格的植物设计师,需要熟悉植物配置施工图的制图技术及规范,了解中国南北方常用植物,了解一定的苗木市场行情,设计最佳的植物配置方式,利用CAD和PS软件绘制植物设计方案和植物种植施工图,并为现场提供种植施工的指导。

3 “4H”教学模式下的教学设计

为了解决这个难题以及针对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职业标准,笔者借助信息化教学设计手段,以学生为主体,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应用信息技术进行自主探索和协同学习,利用教学平台、植物认知APP、课程公众号,学生容易感兴趣的信息化手段创设学习情境,将教学过程设计为课前、课中、课后,并采用任务驱动法,将学生自主学习和小组学习相结合课程设计创作思路围绕 “四个如何”(4H)展开:如何认识植物;如何选择植物;如何绘制植物设计图纸;如何合理地种植植物。

3.1 如何认识植物

在课程学习阶段,要突出“学习”与“故事”相交融的理念,增加课程设计“情感”。创设主题情境,做好知识的铺垫,学生一旦确立了对植物的学习兴趣,学生掌握知识的能动性就越大,学生对植物设计的兴趣就越浓。

3.1.1 发布“植物微课堂”短视频

在班级课程学习群,每天发布一个短视频“植物微课堂”,通过观看视频掌握植物有趣的故事、植物优美的风景,吸引学生对植物产生浓厚兴趣,日积月累,认识的植物种类越来越丰富。

3.1.2 借助植物识别APP

以前,植物识别大多数只能依靠植物特征通过植物志、植物图谱进行查询,如今,大量花卉识别软件的出现轻松地解决了这个问题,只需用手机拍下照片,APP便会自动识别眼前植物。利用校园丰富的植物资源,微信扫树牌上的二维码,采用线上和线下的互联互通,即可获知植物的形态特征、主要习性、适宜地区、植物文化等相关信息,方便快捷的学习相关植物的专业知识,进一步增强对植物的了解。

3.1.3 植物猜猜猜游戏

利用手机App上的“一日一花·猜猜我是谁”小程序,根据植物图片猜出植物名称,利用课后掌握更多的植物类型。利用课堂面授的讨论环节,设置植物猜谜语游戏,加深对植物的印象。在课堂中设置“心有灵犀”游戏,一个同学通过看植物名称讲述植物的特征,另一个同学根据描述的特征猜出植物名称。通过这些有趣的游戏,既可以调动活跃课堂气氛,又帮助同学巩固植物辨识知识,提高学习热情。

3.1.4 课堂抢答

课堂中设计抢答环节,在每个主题单元结束后会提出几个问题,学生利用在线学习平台进行抢答,教师选择一名回答最正确并且回答最快的学生给予奖励,通过这种抢答环节,既可以提高学生上课认真听课的效率,也可以进一步巩固课堂所学的重点和难点。

3.1.5 小组PK

课前,分好设计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名富有责任心且成绩相对较好的学生担任组长,组长在小组中主要负责解决组员在课程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以及督促组员及时完成作业。在整个课程过程中,对每次小组做的作业,根据作业的完成量和完成效果进行打分,小组PK,对获胜的小组进行奖励,表现最好的组长给予奖励。通过这些学生的参与,这样既可以增强学生之间互相学习,互相交流,也可以进一步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

3.2 如何应用植物

在课程中期阶段,利用在线学习平台设计翻转课堂,强化实践教学。“线上+线下”双课堂教学模式不是简单将线上线下进行叠加,而是鼓励学生带着问题来课堂,需要学生在课堂前进行认真的预习和思考,并以小组的形式进行汇报所学知识,这样学生对知识的保持率比学生单纯地在课堂上接受知识的保持率更高。

3.2.1 线下实地调研植物景观,将实景转化为植物设计平面图

通过现场植物调研或者植物配置的实景图片,掌握实景中植物的应用,并将实景的植物配置方式利用手绘转化为植物平面图布置图,掌握实际植物的应用。

3.2.2 线上浏览植物网站,了解植物行情

利用课前或者课后时间,关注一些植物网站和公众号,如全球花木网、夏溪花木网、苗多多、各类植物园公众号等,了解当今植物苗木行情,包括苗木的价格、规格,发展趋势,使植物设计与市场行情相结合。

3.3 如何绘制植物图纸

3.3.1 录制课上绘制示范,课后视频回顾

课堂上绘制的植物设计过程,通过录屏软件录制下来,课后将视频上传至课程网盘,便于学生课后去温习回顾。

3.3.2 流程化设计图纸

针对不同的绿地设计项目,有针对的总结出对应的设计流程,便于学生套用流程去设计,从而提高画图速度和效率。如在设计别墅庭院植物设计项目时,将植物配置流程设为7大步:(1)确定植物配置风格;(2)确定植物类型;(3)绘制苗木表;(4)确定不同的植物空间;(5)列出植物空间对应的种植形式;(6)列出植物搭配形式;(7)绘制植物设计平面图。学生按流程一步步进行设计,教师对每个同学的设计流程进行严格把关,及时找出每个设计流程存在的设计问题和设计错误,从而提高植物图纸的设计合理性。

3.3.3 建立项目设计库

项目场地是学生进行项目设计的基础,根据不同设计项目绿地类型,建立项目设计场地库。本课程主要涉及3种绿地类型:道路绿地、别墅庭院绿地、居住区绿地。设计场地库的建立,可以有效降低项目图纸的重复使用率,使学生设计作品更加多样化。

3.3.4 晒设计作品

建立课程公众号,发布设计案例、设计研究方法、定期推出不同设计项目的课程作业展,以促进学生之间的作品交流与学习。通过作品发布,借助互联网平台,让更多的人去关注课程的学习以及设计作品的推广。

3.3.5 作业在线指导

课后在对学生进行作业批阅的同时提出作业存在的问题,并进行修改,将这个过程录制成视频反馈给学生,学生可以根据老师每个学生的个性化问题进行修改作业。与此同时,针对每个项目作业总结出共性存在的问题,将解决办法发布在教学平台,便于学生对照作业进行修改。

3.4 如何合理地种植植物

3.4.1 有效利用植物设计案例库

结合植物设计案例资源库,使学生掌握比较有代表性的植物种植搭配方式,并总结出不同季节、不同功能、不同主题、不同植物类型、不同植物空间下各种植物搭配方式。

3.4.2 现场考察调研

在考察之前,老师先讲解考察要求,并将以往学生考察的作业分享给学生,引导学生总结出以往学生考察作业的优点和缺点。考察可以以组(3人一组)为单位,选取不同地段的植物设计现场进行考察,鼓励学生拍摄微视频,介绍现场植物的类型、植物的规格、配置方式,以及植物的生长状态,鼓励学生现场绘制植物设计方案草图,最后课堂展示学生对现场植物的考察和调研成果。

3.4.3 建立项目场地CAD图库

项目场地是学生进行项目设计的基础,根据不同设计项目绿地类型,建立项目设计场地CAD图库。可以有效降低项目图纸的重复使用率,使学生设计作品更加多样化,植物种植形式更加丰富。本课程主要涉及3种绿地类型:道路绿地、别墅庭院绿地、居住区绿地。项目场地CAD图库的建立,其中道路绿地分项绿地包括:一板二带式绿地、二板三带式绿地、三板四带式绿地、四板五带式绿地;别墅庭院绿地包括:独栋别墅庭院绿地、双拼别墅庭院绿地、联排别墅庭院绿地、叠拼别墅庭院绿地;居住区景观绿地包括:居住区公共中心绿地、居住区组团绿地、居住区宅旁绿地。

4 结语

“4H”教学模式为植物景观设计课程的有效课堂教学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极大地调动了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大大地提高了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学生通过从被动到主动、从虚拟到真实、从灌输到互动的三个学习转变,设计出了既符合植物自然生长规律、又发挥植物美感的优秀设计图纸,有效提高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让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更加紧密,为今后的顶岗实习奠定坚实基础。

猜你喜欢

绿地植物课程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老城区绿地更新策略——以北京西城区绿地提升为例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驻马店市绿地内草坪改造及养护管理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走进绿地
克拉玛依城市防护绿地树种的选择和配置的探讨
哦,不怕,不怕
将植物穿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