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现代农业三大体系夯实乡村振兴产业基础
2019-02-12杨茂君遂宁市农业农村局
□杨茂君/遂宁市农业农村局
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是推进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支撑,也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必须谋定而动、久久为功。因此,遂宁市要把构建“三大体系”作为打造成为丘区“精致”农业先行区和乡村产业兴旺示范区的重中之重,在制度设计和政策创新上想办法、求突破,在要素配置上优先满足,在资源条件上优先保障,在公共服务上优先安排。
1 优化产业体系,提高农业供给质量效益
要始终坚持市场导向,立足遂宁物种资源多样性,自然环境立体性特点,调优、调高、调精特色产业,发展壮大新产业新业态,打造农业全产业链,促进“种、养、加、销”转型升级、融合发展,提高农业产业的整体竞争力。
一要培育特色优势产业。按照“适宜性、独特性、市场性”的原则,制定农作物种植土壤区划图和产业布局规划图,明确产业功能分区,大力发展“人无我有、人有我特、人特我优”的特色产业,以契合高端化、多样化的消费需求。以173 km农环线为轴心打造集现代农业、休闲农业、田园生活于一体的农旅文融合产业大环线,强化基地提升、品牌创建、加工配套和科技支撑,做优做强具有独特品种、特殊品质、特定区域的精品粮油、优质水果、绿色菌菜、道地药材、现代养殖等特色农业产业,扩大市场紧缺、潜在需求大的农产品生产,提升农产品供给质量。
二要推进产业融合发展。以五大现代农业产业园为核心,集聚发展农产品加工区,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企业,重点建设分级、包装、储藏、保鲜、烘干、配送等初加工设施设备,扶持一批技术先进、附加值高的精(深)加工项目,着力开发中高端系列化精深加工农产品。以物流港为中心建设覆盖全市的农产品仓储物流聚集区,在优势农产品产地和农业园区建设仓储运输、冷链物流产业体系,建设农产品产地批发市场、集配中心,打造供应链、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形成全产业链,让农民获得更多增值收益。
三要拓展新产业新业态。充分挖掘农业在生态涵养、休闲观光、文化传承等方面的功能,增加农业生态产品和服务供给。依托现代农业产业基地打造一批主题农业公园、田园综合体、农旅特色小镇、农业博物馆,建设中华养生谷、十里荷画、万象现代农业博览园和农业园区大环线休闲农业产业带。大力实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工程,着力培育一批美丽休闲乡村品牌,鼓励发展分享农场、共享农庄、创意农业、养生农业,培育一批家庭工厂、手工作坊、乡村车间,发挥一二三产业融合的乘数效应。
四要做优农产品“金字招牌”。深入实施品牌化营销行动,加强“三品一标”认证管理,做优区域公用品牌,将“遂宁鲜”打造成为国家级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打造一批在全国乃至在国际上有优势、有影响、有竞争力的农产品“金字招牌”,引导生产更多绿色、有机、安全的农产品。同时,要加强推介宣传和营销平台的建设,推进农超、农社、农商、农校等产销对接和线上线下的融合发展,提升遂宁特色农产品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增强市场竞争力。
2 完善生产体系,夯实农业发展物质基础
要始终坚持绿色发展,用现代物质装备武装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服务农业,用现代生产方式改造农业,提升农业机械化、科技化、信息化和标准化水平,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一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把机电提灌站、农机化生产道路和农村沼气工程等农业基础设施列入涉农项目统筹规划、同步建设,大规模推进土地整治、中低产田改造,特别是要集中建设一批连片、旱涝保收、稳定高产和生态良好、设施完备、有利于机械耕作的高标准农田绿色示范区,全面提高农业发展的物质技术支撑水平。
二要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深入实施“互联网+”现代农业行动和信息进村入户示范,大力推广运用新技术,推进农业智能装备示范运用,推进“机器换人”“设施换地”,提高设施农业发展水平。大力推广粮油作物优质专用新品种,集成示范绿色高产高效技术模式,提高集成技术覆盖率。
三要推进标准化生产。加快制定一批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生产规范和标准,健全集农产品产地环境、生产过程、收储运为一体的全程标准化体系,以保证有标可循、按标生产。深化园艺作物标准园、养殖标准化基地建设,率先在农业“三区三园”和规模经营主体内全面推行标准化生产,努力实现主要农产品生产、供给全过程标准化覆盖,从源头保障“舌尖”上的安全。
四要推进生态循环利用。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按照资源利用节约化、生产过程清洁化、产业连接循环化、废弃物处理资源化的要求,持续推进农业投入品减量,着力推行种养结合、生态循环生产模式,大力实施畜禽养殖废弃物和农作物秸秆资源化利用工程,实行以种定养、以养促种、种养循环,大力发展农牧结合、产加配套、粮饲兼顾、种养循环、集约发展的生态循环农业,提升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
3 创新经营体系,激发转型升级内生动力
要始终坚持改革创新,发挥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的引领作用,在增强合作实力、提升运营水平、发挥带动作用上下功夫,进一步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
一要发展适度规模经营。以放活土地经营权为重点,积极探索“三权分置”在推进土地流转、抵押贷款、承包地有偿退出、农田整治、解决地块细碎化等方面的应用,大力推行土地流转合作社“互换并地、土地换股权”“定权不定地、定量不定位”的做法,引导农户将承包地以入股、托管等方式依法流向土地合作社,由合作社自主经营或集中统一对外流转,破解地块细碎化、难以集中规模经营的问题。
二要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大力实施合作社规范提升行动和家庭农场培育计划,采取以奖代补、担保贴息、项目扶持等方式,做亮家庭农场、做优农民合作社、做大农业龙头企业,培育农业职业经理人、新型职业农民,鼓励发展农民合作社联合社,推进农村土地向经营层次高、经营水平高、经营效益高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流转,提高产业效益。
三要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搭建公共服务平台,支持农村信息化、创业孵化、产权流转等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引导科研机构、行业协会、龙头企业等提供公共服务。培育基层农业公共服务机构,积极构建具有农业技术推广、动植物疫病防控、农业信息、农业气象等功能的公益性服务体系,建设“一站式”乡镇服务中心以及村级服务站点。培育经营性农业服务组织,重点发展全要素、全过程、全产业链的现代农业集团化服务企业,推广“家庭农场+农事服务超市”的经营模式,通过服务规模化带动生产规模化,推动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共同发展。
四要健全集体经济组织。以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为契机,全面建立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鼓励探索“政经分离”模式及多方帮扶新机制,统筹整合各类涉农资金,支持经济薄弱村,利用集体资产和上级帮扶资金,采取联建物业、联办产业园区、联设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基金投资等“众筹众创”模式“抱团发展”,增加集体经济收入,为农民增收和乡村振兴提供坚强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