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猪屠宰检疫中常见疫病的检疫与处理
2019-02-12常延军
常延军 杨 懿
(陕西省延长县畜牧兽医服务中心,陕西延长 717100)
现阶段,大部分基层屠宰检疫站的基础设施条件较差,没有先进的检疫方法与手段,检疫工作大多依赖于检疫员的经验和感官进行常规检查,仅可检出一些常见传染病和寄生虫病,不能准确判定疑似病例。某些必检项目无法有效实施,导致判定结果的准确性不高,难以确保检疫质量,严重影响生猪屠宰检疫工作的有效开展。为此,针对屠宰检疫过程中较为常见的猪病检疫要点和处理进行了具体的分析,以期保证屠宰检疫工作的实施效果,确保群众的食肉安全,促进畜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1 常见疫病的检疫要点
生猪屠宰检疫是以生猪为对象,于其屠宰前和屠宰后所开展的一种检疫活动。活体检查是生猪屠宰前检疫的基本内容,依照规范程度通过有效方式对生猪各部位进行检查是生猪屠宰后检疫的主要内容。通过生猪屠宰检疫能够准确把握生猪的健康状况,便于有效防控生猪重大疫病,为生猪肉制品安全提供保障。
(1)猪口蹄疫。本病是由口蹄疫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宰前检疫时,以临床表现为指导进行初步诊断,主要表现为水疱,多见于蹄冠、口腔粘膜、趾间、鼻盘发等,若水疱破溃,可见出血性溃疡面;走路跛行,严重的蹄部溃烂、蹄壳脱落,发病猪食欲下降,体温升高,闭口流涎。诊断时,需将其与猪水疱性口炎等疾病鉴别开,结合实验室检查方可确诊。将病死猪解剖发现心外膜呈“虎斑心”状态,舌面、唇内粘膜、鼻镜、齿龈等病变部位伴有圆形水疱疹与糜烂病灶,且大小不一,重症病死猪表现出呼吸道烂斑或溃疡,小肠与大肠粘膜可见出血性炎症现象。
(2)猪瘟。猪瘟是由猪瘟病毒所致的一种具有高度传染性和致死性的疾病,俗称“烂肠瘟”。不同性别、品种及年龄的猪均可能感染。病猪以体温升高为显著特征,常伴有食欲下降症状,行走时,拱背弯腰,且出现神经症状,先是便秘,后又腹泻,耳根、四肢内侧、腹部等部位可见出血点,呈紫红色。生猪进入屠宰阶段后,如果生猪携带猪瘟病毒并存在发病症状,会在体表皮肤出现明显的病变,首先会在腹部等毛少区域出现紫红色的出血斑点,则基本可以初步确定是猪瘟。打开胸腔之后,发现体表淋巴结肿大出血,并在淋巴结表面会出现针尖大小的出血点。进一步检查肾脏外观和膀胱外观,可以发现上述脏器均会存在散状出血点或坏死病灶。检查肠道之后,发现存在明显的肠炎症状,结肠和盲肠黏膜有扣状肿块,脾脏边缘存在坏死病灶。采集病死猪病料,进行荧光免疫试验,能够进一步确诊病原。
(3)猪丹毒。猪丹毒病在屠宰检疫中是比较常见的病例之一,是由猪毒杆菌所致的一种急热性传染病。大部分病猪临床表现为体温升高达42.5℃,粪便干硬,结膜充血,典型病例的皮肤上有疹块,大小不一,有扁平隆起的棱角,多呈紫红色,指压褪色且有硬感。病猪宰后检验可见淋巴结肿大,切面多汁,肾脏瘀血肿大,肾皮质和肾实质内密布针尖大出血点,脾脏充血肿大,呈樱桃红色。慢性型病例在心脏房室瓣上有菜花状的疣状物,有关节炎的病猪可在关节腔内见纤维素性渗出物。
2 处理措施
猪口蹄疫、猪瘟、猪丹毒是目前生猪屠宰检疫中常见的疫病,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传染速度快,严重影响群众食肉安全和畜牧业的健康发展,为此农牧部门需坚持预防为主,防检结合的原则,对生猪定点屠宰加强规范处理,严格依据生猪屠宰检疫管理办法处理病害肉。具体处理措施如下:①一旦检出口蹄疫,要限制移动生猪,并及时上报疫情,扑杀和销毁同群猪,追查来源。主管部门应按“早”、“快”、“严”、“小”的方针,划定疫区并封锁,把疫情控制在最小范围内。②屠宰过程中如出现猪瘟病例时,需要立即停止生产并上报疫情,详细记录相关病例,病害肉加盖销毁印章,装入密封容器到指定点进行销毁,同时采用3%的火碱对被污染的场地、器械、设备等进行彻底消毒,疑似被污染的胴体及产品进行高温处理。③猪丹毒作为一种人畜共患传染病,对猪及人体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严重时将威胁人的生命健康和安全。为此,一旦发现猪丹毒病例时,应将病猪及其污染的胴体内脏全部销毁;病例病情较轻时,切除病变部位进行处置或销毁,严格消毒被污染的器具以及场地,避免病毒的传染和扩散。
3 结语
生猪屠宰检疫工作是一项既复杂又严谨且专业技术性极强的系统工作,其关系到动物疫病防控能否有效的开展。在当前生猪屠宰检疫中,猪口蹄疫、猪瘟、猪丹毒作为常见的生猪疫病,在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方面具有诸多相似之处,这就要求检疫员不仅能够结合临床实践经验进行鉴别与诊断,还要具备常见猪病的检疫知识和专业技术能力,从而提高生猪检疫质量,确保我国畜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