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吴秋玲教授运用龙胆泻肝汤临床验案举隅

2019-02-12马阳阳吴秋玲

山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9年5期
关键词:龙胆草肝经龙胆

马阳阳,吴秋玲

(山西中医药大学,山西晋中030619)

龙胆泻肝汤出自《医方集解》,由龙胆草(酒炒)、黄芩、栀子(酒炒)、泽泻、木通、当归(酒炒)、生地(酒炒)、柴胡、生甘草组成,具有清肝胆实火、泻下焦湿热之功,主治肝胆实火上炎、湿热下注证。吴秋玲教授从医20余年,医术娴熟,临床善用经方,辨证论治。吴教授灵活运用龙胆泻肝汤,辨证施治筋瘤、斑秃,疗效显著,体现了中医异病同治理论的精妙。现报道如下。

1 龙胆泻肝汤与肝火

清代医家张秉成在《成方便读》中阐述“肝火”的致病机制,云“夫相火寄于肝胆,其性易动,动则猖狂莫制,挟身中素有之湿浊,扰攘下焦,则为种种诸证。或其人肝阴不足,相火素强,正值六淫湿火司令之时,内外相引,其气并居,则肝胆所过之经界,所主之筋脉,亦皆为患矣”。

龙胆泻肝汤是经典的清肝胆实火的代表方,临床应用广泛,疗效确切。清·汪昂在《医方集解》中云:“此足厥阴、少阳药也。龙胆泻厥阴之热,柴胡平少阳之热,黄芩、栀子清肺与三焦之热以佐之;泽泻泻肾经之湿,木通、车前泻小肠、膀胱之湿以佐之;然皆苦寒下泻之药,故用当归、生地以养血而补肝,用甘草以缓中而不伤肠胃,为臣使也。”而现代药理学研究也证实,龙胆草、栀子、黄芩具有抗组胺作用,能改善血管壁的通透性,降低局部组织的炎症反应。动物实验证实,龙胆泻肝汤能增加实验动物胸腺质量,增强腹腔巨噬细胞吞噬功能,促进淋巴细胞转化,具有提高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1]。

2 医 案

2.1 筋 瘤

陈某,女,55岁,2018年9月13日初诊。主诉:双下肢条索状包块5年余。曾辗转多家医院,使用激素等治疗,效果不理想。就诊时症见:双下肢青筋盘曲,状如蚯蚓,皮肤表面色青紫,下肢肿胀疼痛伴有凉感,伴有严重瘙痒,影响睡眠。患者情绪急躁易怒,近期家中琐事繁多,易怒更甚,双目见较明显的黑眼圈,自觉口干口苦,纳差,眠可,大便干,小便调。舌边暗红略青,舌苔黄腻,脉沉弦细。患者有脂肪肝、甲状腺结节病史2年。中医诊断:筋瘤。辨证属肝火血瘀,兼下焦湿热。方用龙胆泻肝汤加味:龙胆草6 g,黄芩10 g,炒栀子10 g,柴胡 10 g,甘草 10 g,生地 15 g,淡豆豉 15 g,蒲公英 15 g,清半夏 8 g,丹参 12 g,郁金 15 g,合欢花10 g,苍术 10 g,黄柏 10 g,薏苡仁 15 g,牛膝 15 g,干姜6 g,大枣10 g。日1剂,连服7剂,早晚温服。

二诊:病人情绪大好,自述服药后诸症大减,双下肢斑块明显减轻,硬化转软,色变淡,下肢转暖。纳好,大便调,每日1次。舌边暗红,苔微黄,脉沉弦细。下肢转暖,故上方去干姜,加赤芍10 g,夏枯草15 g,以增强活血化瘀、清热散结之力。连服14剂,诸症明显好转。

按语:筋瘤出自《灵枢·刺节真邪》,原作“筋溜”。“溜瘤相假,是为筋瘤。因怒动肝火,血燥筋挛所致。瘤体坚而色紫,青筋盘曲,甚则筋露如蚯蚓”。相当于现代医学之浅表静脉瘤、静脉曲张等。薛立斋在《外科枢要·论瘤赘》中云:“若怒动肝火,血涸而筋挛者,其自筋肿起,按之如筋,久而或有血缕,名曰筋瘤”;“夫瘤者,留也,随气凝滞……大凡属肝胆二经结核。”指出其病因为肝火,多发于肝经走行部位。根据肝主筋的理论,吾师认为本病与肝气郁结及肝火有关。《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肝……在志为怒,怒伤肝。”本例患者平素情绪急躁,近期又遇家中琐事烦扰,情志失调,怒气伤肝,肝火上炎则口干口苦,肝火犯胃则纳差;长期如此则脾胃受纳不足,脾失健运,湿邪内生,郁而化热,湿热蕴结于肝,舌苔黄腻、脉弦等皆为肝经湿热的体现;又因肝藏血,主筋,筋脉依赖于肝血的柔养,肝血充养则气血运行及肢体屈伸功能正常,现郁怒伤肝,郁久化火,则灼伤阴血,令筋脉失于濡养而血燥筋挛、气滞痰结、瘀血阻滞而成筋瘤[2],其证型为肝火血瘀,故选用龙胆泻肝汤为主方,并结合具体症状进行加减,清利并行,既清肝胆实火,又利肝经湿热。加苍术、黄柏增强祛湿热之力;栀子、淡豆豉二药结合,降中有宣,宜中有降,共奏清热除烦之功;牛膝补肝肾通经络,泻中有补,清泻渗利而兼滋阴养血、润肠通便;合欢花、郁金疏肝解郁活血,增强其升达气机之力;蒲公英以清热解毒之力消肿散结,加丹参活血凉血,消痈祛瘀。诸药共奏清热祛湿、活血祛瘀、软坚散结之功。

2.2 斑秃

闫某,男,27岁,2018年6月13日初诊,主诉:额角头发脱落严重,发际线明显后移。就诊症见:头发无光泽,头皮油腻不爽,每次洗发后脱发严重,长期焦虑,失眠,每晚睡2~3 h,情绪烦躁易怒。纳食不香,口苦口干,小便正常,便秘,大便2~3日一行,质黏,舌边红,苔黄腻,脉弦数。中医诊断:斑秃,辨证属肝郁化火,肝胆湿热。方用龙胆泻肝汤加减:龙胆草 6 g,焦栀子 12 g,黄芩 10 g,生地 15 g,柴胡10 g,白芍 12 g,枳实 15 g,郁金 15 g,合欢花 12 g,陈皮10 g,炒莱菔子12 g,生甘草10 g。日1剂,连服7剂,早晚温服。外用洗发方:桑白皮30 g,苦参15 g,苍耳子 15 g,花椒 10 g,炒王不留行 20 g,黄柏15 g,侧柏叶10 g。7剂,隔日上药水煎,洗发。

7日后复诊,病人自诉洗发时掉发量较之前明显减少,头发亮度增加,有光泽。情绪大为好转,纳食转香,口不苦,失眠状况改善,每晚睡6~7 h,大便畅通,每日1次,上方加麦芽15 g以健脾行气和胃,继服14剂,诸症愈。

按语:斑秃,中医称“油风”“鬼剃头”,乃是一种骤然发生的局部性斑片状的脱发性毛发病,发病前多出现精神过度紧张或精神创伤,即中医理论中所说的“郁”。所谓“气有余便是火”,气郁不解,久郁化热化火入血即成热郁,热郁生风化燥,发干则落[3]。清·许豫和《怡堂散记·方脉治验录》说:“发为血之余,热伤血,故发落。”

肝主藏血,头发乃是血的延续,头发的生长及其质、色泽与血的运行和荣养密切相关,吾师认为患者因考试求职焦虑紧张,气郁不解,久郁化热化火,火性炎上,口苦口干,继循经上燎发基,则发落;肝火灼伤阴血,血不养发,则发落不生;郁火上扰心神,故失眠;肝火犯胃,故纳食不香;肝火旺盛、肠道失润,故便秘;头发油腻,大便质黏,舌苔黄腻,脉弦数,皆是肝经湿热的体现。肝经湿热亦可致脱发,因木郁则土不健运,木郁则生热,土不健运则湿聚中焦,湿与热结,熏蒸肝经,阻遏经气,阻碍生发之机,故发易脱落。病机总属肝火上炎灼伤阴血,肝经湿热,熏蒸肝经,阻遏气机,故治以清泻肝火、清利湿热,佐以养血和血。方用龙胆泻肝汤合四逆散加减,方中龙胆草、黄芩、炒栀子直泻肝火;白芍、生地养血和血;加郁金、合欢花疏肝解郁;炒莱菔子善行气通腑,有通便泻热之力;枳实与柴胡配伍,一升一降,加强舒畅气机之功。

3 讨论

《金匮要略》有14篇56条18首方剂涉及到异病同治法则。清代医家陈无择在《石室秘录》中说:“同经者,同是一方,而同治数病也。如四物汤可治吐血,又可治下血;逍遥丸可治木郁,又可治数种郁;六君子汤可治饮食之伤,又可治痰气之积。”异病可以同治,关键在于辨识不同疾病有无相同的病机[4]。

上述所列举的两个病例,病种、主要临床表现均不同,而症状均有情绪烦躁易怒、面色黯淡、口苦口干、舌边暗红舌苔黄、脉弦,通过综合分析,着眼于脏腑辨证可知病属于肝,其主要病机均为肝火旺盛、肝胆湿热,而前者偏重于肝火灼伤阴血,血凝成块,筋脉得不到肝血的濡养,再加瘀血阻滞,形成筋瘤;后者偏重于肝火上炎,循经上燎发基而致发落不生。虽然两者临床表现大相径庭,但在疾病发生、发展的过程中,皆分别出现了“肝胆实火上攻”及“肝胆湿热内蕴”的病机,因此确定了清泻肝胆实火、清利肝经湿热的治疗原则和方法,皆以龙胆泻肝汤为主方进行治疗。临床上不仅仅是着眼于病的异同,更要重视病机,谨守病机,同病异治或异病同治均可显效。临床要让某一类方在临床上用得准、用得广,就必须重视该类方主治规律的研究[5-6]。方中龙胆草大苦大寒,临床使用时应注意用量,以免伤及胃气,老师尤其强调在清泻肝胆实火、清利肝胆湿热的同时注意固护脾胃,可加麦芽、神曲、山楂、炒莱菔子等健脾和胃之品。

猜你喜欢

龙胆草肝经龙胆
龙胆泻肝汤辅助治疗湿热瘀滞型慢性前列腺炎的疗效观察
抗病毒药物联合火针与刺血拔罐治疗带状疱疹肝经郁热证的疗效分析
滇龙胆草对肺纤维化小鼠肺组织NF-κB和CTGF表达的影响
身体出现这些不适,疏通一下肝经
龙胆草喂猪可提高食欲
侧卧养肝气 仰卧和五脏
龙胆草抗氧化活性和总黄酮含量测定研究
尖叶假龙胆化学成分的研究
春季养肝 推推肝经
不同厂家龙胆泻肝丸中龙胆苦苷、栀子苷、黄芩苷的溶出度测定和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