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男性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与骨质相关关系研究

2019-02-12裴冬梅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9年9期
关键词:螺旋杆菌磷酸酶骨细胞

郭 颖, 裴冬梅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 全科医学科, 辽宁 沈阳, 110004 )

骨质疏松是指骨量低及骨微结构破坏,导致骨强度及脆性降低,从而导致骨折的一种骨性疾病[1]。2017年,中华医学会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分会更新的《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诊疗指南》中明确提出,骨质疏松在中国发病率高,诊断率、治疗率低,骨折后果严重[2]。近些年,中国关于骨质疏松的研究不断,但多集中于绝经期女性,关于男性的研究甚少。2017年的指南同时预测,到2050年,中国男性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危险性要高于前列腺癌[3], 因此,男性的骨质疏松情况也应该被重视。现有骨质疏松研究[4],多局限在骨代谢指标与内分泌系统疾病关系的研究,且研究多在治疗角度,而与其他学科相关性的研究甚少。幽门螺旋杆菌目前在中国的感染率已经达到50%~60%, 国外早前就有学者提出,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可能会对内分泌系统疾病产生影响。本研究旨在探讨中国现阶段男性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与骨质疏松相关指标间的关系,以为骨质疏松的预防及治疗提供新思路。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6—12月于本院体检中心检测幽门螺旋杆菌,同时完善骨密度检测及维生素D、碱性磷酸酶等的443例男性患者资料,收集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情况及骨密度、维生素D、碱性磷酸酶等相关指标信息。

1.2 检测方法

1.2.1 幽门螺旋杆菌检测方法: 即14C尿素呼气试验: 采用HUBT-01液闪式幽门螺旋杆菌检测仪(深圳市中核海得威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进行检测,嘱受试者空腹服用14C尿素胶囊,静坐20 min后,用CO2集气瓶集气,加入稀释闪烁液后上机测定。结果判定:14C OBT<100 dpm/mmol CO2为阴性,14C OBT≥100 dpm/mmol CO2为阳性。

1.2.2 骨密度测定方法: 采用南京科进超声骨密度仪,由经过严格培训的医务人员,专门为被检者检测桡骨末梢骨密度,得出标准差值(SD)。WHO的诊断标准[5]: T≥-1 SD为骨量正常, T<-1 SD为骨量减少, T≤2.5 SD为骨质疏松。

1.2.3 维生素D及碱性磷酸酶测量方法: 空腹于肘静脉处采血,使用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血清1, 25-(OH)2D3, 1, 25-(OH)2D3>30 ng/mL为维生素D正常, 1, 25-(OH)2D3≤30 ng/mL为维生素D不足。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碱性磷酸酶水平,正常值范围为40~150 U/L。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 计量资料进行正态分布检验,符合正态分布者行t检验分析,以均数±标准差表示,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现状

443例男性检测幽门螺旋杆菌者中,有142例阳性,301例阴性,阳性检出率为32.05%。

2.2 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和1, 25-(OH)2D3关系

幽门螺旋杆菌感染阳性组1, 25-(OH)2D3的值为(13.43±5.29) ng/mL, 阴性组为(19.62±7.01) ng/mL。443例男性幽门螺杆菌检测者1, 25-(OH)2D3平均值为(18.60±6.67) ng/mL。幽门螺旋杆菌感染阳性组与阴性组的1, 25-(OH)2D3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和骨密度关系

幽门螺旋杆菌感染阳性组与阴性组的骨密度值分别为(-0.96±1.27)、(-0.20±1.36) SD, 443例男性检测的平均骨密度值为(-0.45±1.38) SD。幽门螺旋杆菌感染阳性组与阴性组的骨密度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4 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和碱性磷酸酶的关系

幽门螺旋杆菌感染阳性组与阴性组的碱性磷酸酶分别为(81.59±20.5)、(82.82±22.85) U/L, 443例男性检测的平均碱性磷酸酶值为(82.43±22.13) U/L。幽门螺旋杆菌感染阳性组与阴性组的碱性磷酸酶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已经成为一个世界性的公共卫生问题。1994年,世界卫生组织已将Hp定为I类致癌原。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会诱发胃炎、胃溃疡等疾病。同时也有研究表明,幽门螺杆菌感染会导致消化道系统以外的疾病,如缺铁性贫血、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本研究显示男性幽门螺旋杆菌阳性检出率为32.05%, 低于既往中国平均水平,可能与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发展以及健康知识的宣传,越来越多的人们已经认识到其危害性,主动进行幽门螺旋杆菌的检测,及时筛查,及时治疗有关。另外可能也与目前中国抗生素大量应用有关。而关于骨质方面,维生素D一直是公认的反应骨质水平的敏感指标。适当的维生素D水平可以充分抑制血甲状旁腺素(PTH) 的浓度,能使钙的吸收达到最大程度,在预防跌倒和达到最佳骨密度减低骨折率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6]。维生素D3在体内需要经过2次羟基化才能发挥其应有的生物学效应, 1, 25-(OH)2D3作为其第二次羟基化产物,在骨质疏松评估中起着重要作用。本研究表明,幽门螺旋杆菌感染阳性者的维生素D水平显著低于感染阴性者,既往研究[7]很少能找到相关数据对比,但是有很多研究报道消化性溃疡患者维生素D水平明显低于正常组,原因可能有以下几点。① 幽门螺旋杆菌作为一种致病菌,通过感染破坏胃黏膜的保护屏障引起一系列胃肠道疾病,如慢性胃肠炎、胃溃疡、胃部肿瘤等[8], 而维生素D的吸收部分多半在空肠和回肠,局部发生炎症后必然会影响维生素D的吸收。② 幽门螺杆菌感染后会抑制体内各种激素的合成和释放,维生素D在吸收的过程中受一系列酶的调控,因此,其转化吸收会被抑制,进而导致维生素D含量降低。③ 幽门螺旋杆菌的感染会诱发一系列胃部不适,如反酸烧心打嗝等,进而影响感染者的进食状态,甚至会引起营养不良等,势必会导致维生素D含量降低。总之,目前关于幽门螺杆菌与维生素D关系的研究甚少,机制尚不明确,需要进一步探索。本研究发现,本地区男性维生素D的平均水平仅为18.60 ng/mL, 远远低于标准的30.00 ng/mL, 因此应该注重男性“防松防折”意识。

骨密度是骨质量的一个重要标志,反映骨质疏松程度,预测骨折危险性的重要依据[9]。本研究显示,幽门螺旋杆菌检出阳性者的骨密度值明显低于阴性检出者,这与既往外国Figura[10]研究结果一致,但是关于其机制研究不明。有学者提出,幽门螺旋杆菌作为一种致病菌,感染人体后通过黏附于胃黏膜上皮细胞诱导胃黏膜中急性多形核细胞的产生和浸润,如果长时间清理不及时,便会诱导慢性炎症细胞如巨噬细胞的产生,而促进一系列炎症细胞因子的产生从而促进炎症形成,这些炎症细胞因子主要包括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等[11-12]。RANl(L-RANK)是破骨细胞生物学和骨代谢的关键调节因子,在破骨细胞生成、活化、发育、激活、成熟过程中起着决定性作用,是非常重要的破骨细胞分化调节信号因子[13]。核因子KB受体活化因子(RANK)与RANKL结合后在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的辅助下,促进破骨细胞分化成熟,并阻止其凋亡,加速骨基质的重吸收[14]。而IL-6对破骨是潜在的骨吸收因子,在IL-6及其可溶性受体(sIL-6R)共同存在的情况下, RANKL的表达增加并且显著刺激破骨细胞的发生,破骨细胞前提分裂和增殖,同时抑制破骨细胞凋亡,延长了破骨细胞的寿命[15]。另外, IL-6可以通过增强血管内皮黏附分子的表达来调节破骨细胞前体的黏附而发挥作用[16]。TNF仅由破骨样细胞和成骨细胞合成,是强效的骨吸收刺激因子。RANKL和TNF可通过与其受体结合的TNF受体相关因子(TRAF)衔接蛋白诱导破骨细胞形成[17]。碱性磷酸酶主要以游离的形式分布于人体的肝脏、骨骼中,碱性磷酸磷酸酶包括骨源性碱性磷酸酶,而骨源性碱性磷酸酶由成骨细胞分泌,当骨质疏松发生时,骨吸收发生的同时骨形成也在增加,只是骨吸收明显快于骨形成,因此成骨细胞增加,进而导致骨源性碱性磷酸酶含量增加,总碱性磷酸酶会因此而增加。既往研究[18-19]显示,幽门螺杆菌感染患者碱性磷酸酶含量增加,本研究幽门螺旋杆菌检出阳性者的碱性磷酸酶和阴性者比较无需显著差异,这与之前的研究[20]结果不同,原因可能为幽门螺杆菌作用骨骺,影响骨骼生长,打破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的平衡,成骨细胞在增加的阶段也有大量消耗,因此碱性磷酸酶含量不定。另外,本文研究了总碱性磷酸酶含量,此指标受多种因素影响,相比之下,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特异性更强。因此,以后的研究可以选用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及其他骨代谢标记物。

总之,幽门螺杆菌与碱性磷酸酶的关系研究较少,机制尚不明确。本研究存在有局限性,数据仅来源于本院体检中心,可能存在选择性偏倚,因此需要结合门诊数据进一步研究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治疗对骨质的影响。

猜你喜欢

螺旋杆菌磷酸酶骨细胞
远离幽门螺旋杆菌 分餐真的很必要
健康体检者消化道症状与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相关性分析
成骨细胞调节破骨细胞功能的机制及途径研究进展
骨细胞在正畸牙移动骨重塑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与慢性胃炎的相关性分析
碱性磷酸酶钙-钴法染色的不同包埋方法比较
中药提取物对钙调磷酸酶-活化T细胞核因子通路的抑制作用
骨细胞网络结构对骨形成和骨吸收的影响
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与脑卒中的相关性研究
磷酸酶基因PTEN对骨肉瘤细胞凋亡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