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改良早期预警评分的事情-背景-评估-建议沟通模式在神经内科溶栓患者交接班中的应用
2019-02-12黄海燕
金 晨, 黄海燕
(江苏大学附属宜兴市人民医院 神经内科, 江苏 宜兴, 214200)
脑卒中是神经内科的常见危重症,具有发病率高、复发率高、致死致残率高、疾病负担重等特点,已跃居中国死因首位[1], 溶栓治疗是脑卒中的常用治疗手段之一,术后易并发肺部感染、出血等并发症。改良早期预警评分有助于护士早期发现患者病情变化,降低患者的并发症、病死率以及因病情变化导致的ICU转入率[2]。临床上,患者病情观察主要通过护理人员的交接班实现,事情-背景-评估-建议(SBAR)沟通模式包括事情、背景、评估以及建议,正确使用可以避免由于交接班质量不良导致的患者意外伤害、不良事件的发生[3]。国内外已有相关研究将其应用于患者护理中[4-5], 并取得了理想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7年1月—2018年12月神经内二科溶栓患者50例为对照组,其中男30例,女20例; 年龄34~85岁,平均(65.23±3.25)岁。选取同期神经内二科溶栓患者53例为观察组,其中男28例,女25例; 年龄37~87岁,平均(66.14±3.45)岁。2组患者性别、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在每日护理交接班中采用常规交接班,观察组采用基于改良早期预警的SBAR沟通模式交接班,具体方法如下。召集科室护理骨干,进行头脑风暴,设计基于改良早期预警的SBAR沟通模式交接班表,包括四部分,分别是S(事情)、B(背景)、A(评估)和R (建议)。其中S部分包括患者的床号、姓名、年龄、性别、诊断、入院日期、血型; B部分主要是患者的溶栓经过; A部分包括改良早期预警评分、溶栓侧肢体动脉搏动、皮温、皮肤颜色、伤口敷料、瞳孔、有无出血现象、听诊(呼吸音)、特殊治疗(抗心律失常药、血管活性药、血制品、利尿剂)、辅助检查(X线、CT、MRI)、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电解质、凝血功能)、疼痛评分、心理状态; R部分包括动态进行改良早期预警评分,观察有无并发症的发生。当改良早期预警评分单项>3分或总分>4分,护理人员需汇报医生。对科室内所有护理人员进行培训,之后进行三级考核,即护士长考核护理组长,护理组长考核责任护士,要求人人掌握表格使用方法及技巧。
1.3 观察指标
观察2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同时,比较2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以及因病情变化导致的ICU转入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软件,计数资料以率[n(%)]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并发症发生率以及因病情变化导致的ICU转入率均有显著差异。对照组满意37例,不满意13例,满意率74.0%; 观察组满意50例,不满意3例,满意率94.3%。2组满意率有显著差异(P<0.05)。对照组发生并发症人数18例,发生率36.0%; 观察组为4例,发生率7.6%。2组并发症发生率有显著差异(P<0.05)。对照组转入ICU人数5例,ICU转入率10.0%,观察组无ICU转入患者。2组ICU转入率有显著差异(P<0.05)。
3 讨 论
脑卒中患者是临床常见的急危重症,溶栓是重要治疗手段。神经内科护理人员要熟练掌握溶栓治疗的常规护理,及时发现溶栓后并发症,避免由于并发症及突发病情恶化而导致的意外事件,保障患者生命安全,降低致残率及病死率。使用改良早期预警评分[6-9]有助于护理人员对患者的疾病严重程度进行评分及分级,进行病情判断,根据病情的轻重缓急采取适当的治疗及护理措施,降低患者并发症、死亡率以及因病情变化导致ICU转入率[10-12]。护理交接班有助于患者病情的正确交接,提高护理人员对患者病情观察及判断的准确性和有效性,采用SBAR沟通模式进行护理交接班,是研究已证实的提高护理交接班质量的有效手段[13-15]。
本研究显示,基于改良早期预警的SBAR沟通模式交接班,对神经内科溶栓患者病情进行正确的分级,采取合适护理措施,正确进行护理人员对患者病情的交接,提高了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降低了脑卒中溶栓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以及因病情变化导致的ICU转入率,切实保障了患者的安全,改善了护理质量。